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环境对戏曲生成与传播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戏曲生成与传播的影响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经济的开发,地理环境的变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后来居上,从而使得江南地区有可能产生比北方元杂剧更为成熟的戏曲形式。反之,地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则会阻碍和延缓戏曲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戏曲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而正是由于这种区域差异的影响,才形成形形色色的不同种类的“地方戏曲”,其传播也受到相应影响和限制。

地理环境对戏曲生成与传播的影响

戏曲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它植根的“土壤”,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耕文明和艺术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这是由于该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虽不很丰富,但集中于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加之土壤深厚,灌溉便利,最早的粮食作物黍、粟适于在这里生长。疏松的土质也适合人类早期低生产力水平(金石并用)下的开垦经营。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早熟的农耕文明,也使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到了经济繁荣的唐代,黄河流域的文化艺术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推动了具有高度综合性艺术形式的戏剧的诞生。唐宋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戏剧的形成与繁荣的时期。我国最早的正式戏曲形式——宋元南戏于12世纪诞生在江南温州一带,但较为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是于13世纪在北方产生的。“元杂剧的活跃地域,是在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大都和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平阳以及东平、彰德等地。”因此,“在南方还是以诗词为主要文学样式的时候,北方就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杂剧作家”。[1]

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江南地区取代黄河流域而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但直到北宋之后,文化中心才完全转移到江南。直到元朝,南方各种文化艺术都没有能够像北方那样获得高度的发展。而作为戏剧主流的戏曲艺术,有需要融合多种文化艺术因素的特点。因此,尽管南方戏曲的形成早于北方,但是,完整成熟的戏曲形式仍然首先生成于北方。

由于经济的开发,地理环境的变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后来居上,从而使得江南地区有可能产生比北方元杂剧更为成熟的戏曲形式。终于,继元杂剧之后,更为成熟完整的戏曲形式昆腔在江南生成了。昆腔创始于元末,它之所以成为比元杂剧更为完整和成熟且在江南影响深远的剧种,是因为苏州昆山一带是明代东南沿海地域工商业经济发展的中心,戏曲演出最盛。况且,这里位置优越,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使原来在昆山一带流行的戏曲唱腔才有可能吸收其他唱腔的长处来丰富自己,同时也利于它的传播。此外,由于它的伴奏乐器丰富,曲调优美,在昆腔流行之后,其他唱腔大多不能同它竞争。明代时南剧逐渐成为主要剧种。(www.xing528.com)

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会促进戏曲文化的诞生、传播与发展。反之,地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则会阻碍和延缓戏曲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山,地形崎岖,位置偏僻,这种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社会文化的发展。除西域戏曲起源较早外(因受丝绸之路的影响且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汇流之地),西部其他地区的戏曲起源大多很晚。藏戏曲的表演艺术形式,过多地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上,此类地区的戏曲又往往成为研究戏曲起源的“活化石”。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古朴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稀疏的人口使得他们缺乏完整的戏剧体裁。

每个戏曲从诞生起是不断地流布传播的,戏曲种类是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的。但这种传播交融往往受到自然环境中的高山大河的影响。如安徽的庐剧在演进和扩散的过程中是以合肥为辐射中心在江淮之间形成范围较大的戏曲区域,然而它却很难在淮河以北“安家落户”,向南它则很难越过长江与徽剧、黄梅剧去“争夺地盘”,这显然是与长江、淮河天堑屏障作用有关。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戏曲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而正是由于这种区域差异的影响,才形成形形色色的不同种类的“地方戏曲”,其传播也受到相应影响和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