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新媒体与社会资本的讨论和研究,在互联网扩散的早期阶段已然出现。威廉姆斯的量表由于其考虑到了线上和线下空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已经被一些学者植入新媒体与社会资本的研究之中。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关于新媒体与社会资本的讨论和研究,在互联网扩散的早期阶段已然出现。近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社会参与、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整个社会施加日益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播学者开始着手新媒体与社会资本的研究,尤其是对社会化媒体与社会资本的研究逐渐增加。

关于新媒体与社会资本的研究,仍然沿袭了传播学领域的社会资本研究思路,分为新媒体参与和新媒体社交网络两种思路:前者关注新媒体如何促进个体的社会和公共参与,促进社区信任和融合以及社会发展;后者则关注新媒体如何为个体维护既有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提供便利,从而激活个体社会关系网络中潜在的或者实际的社会资源,进而为个体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互联网对人们社会交往及社会网络的影响。然而,在研究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基于传统媒体所发展的测量形式是否适用于新媒体研究。有学者指出,面对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我们研究者需要创立能对现有方式做出补充的新的测量形式。

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在技术和功能层面存在的本质差异,因此基于传统媒体时代所建立的社会资本测量方式,不应完全照搬到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和传统的电视媒体为例,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首先,互联网不仅比电视媒体应用更广泛,而且互动性也更强;其次,基于两种媒体所发生的互动也存在本质区别,比如电视观众之间很难发生交流和交往,而互联网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交流及互动机会。

因此,基于电视媒体时代的社会资本研究,强调公众把应该与朋友交往、参与社区公共活动以及参与志愿团体等时间,花费在电视的观看上,使得社会交往减少,以及交往中存在的社会信任、互惠等规范的失范,最终导致社区和整个社会资本的衰退。而对于互联网来说,虽然其普及度远高于电视媒体,但由于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与电视的观看存在着上述提到的区别,公众上网的时间与社会交往的时间并非存在完全替代的关系,即网民通过即时通信聊天室、BBS等具有互动和沟通性的网络工具,在网络平台上与线下朋友沟通感情、与陌生人建立关系、组织和参与线上及线下社区和公众活动,而在此交往过程中同样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根据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所存在的独特技术特征,需要建立反映互联网交互性的社会资本测量方式。

在此背景下,威廉姆斯创建了互联网时代社会资本测量的指标和量表。量表基于普特南的黏合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和联结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的理论,强调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的特征及作用。威廉姆斯的量表由于其考虑到了线上和线下空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已经被一些学者植入新媒体与社会资本的研究之中。

表2-1 黏合社会资本和联结社会资本问题量表(线上和线下空间)

(www.xing528.com)

续表

除了新媒体情境下社会资本的测量,还有一批学者对新媒体平台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进行研究。例如,美国传播学者Ellison等对大学生Facebook的使用与其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维持做了量化研究,探讨Facebook使用对大学生黏合社会资本、联结社会资本和维持社会资本(maintained social capital)的影响。其中维持社会资本是作者新创立的维度,用来评估个体与先前居住的社区保持联系的能力。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acebook的使用与联结社会资本的相关度最高,同时也发现其使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

综上,本章主要对社会资本、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做出理论层面的讨论,探讨社会资本的概念如何被引用到传播学领域和新媒体领域,以及在新媒体情境下社会资本的测量问题。以下的几章将从不同维度对在中国情境下以及新媒体平台上,社会资本在涉及社会发展的不同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然而,在开始结合中国情境的研究与讨论之前,结合上述理论与研究的梳理,有以下几点需要厘清。第一,无论早期关于互联网的研究还是最近围绕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大多基于美国政治学家普特南和社会学家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框架,即主要关注公共参与、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互动中的规范(如信任、互惠等)及其对社区和国家发展的影响。虽然有一部分研究采纳了布迪厄的社会资本框架,但此种思路的研究在整体新媒体与社会资本的研究中所占比例很少,社会影响也比较小。

第二,以普特南和科尔曼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理论框架,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社会资本理论创立所基于的西方社会现实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虽有共通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而普特南本人也曾声明其研究关注点是美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所基于的案例也源于美国,而且并不希望被解读为他的研究所揭示的趋势适用于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

第三,当今的媒介环境与社会资本理论产生时的媒介环境显著不同,社会化媒体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本书主旨在于基于社会资本等理论,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化媒体的特征,探讨基于中国情境的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