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参与过程研究:赋权实现

新媒体参与过程研究:赋权实现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释青少年如何通过网络参与实现赋权,则需要对参与过程进行研究。陆士桢等提出对青年网络参与的过程分析。青年通过博客、微博、网络论坛等方式来行使公民权利,发表对政治的看法,监督政策的执行。政府根据网络环境做出反应,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或政策的修订。以上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对未成年人网络公共事件参与的研究。[3]此表是基于对阿斯汀“公民参与阶梯理论”的介绍。

新媒体参与过程研究:赋权实现

为了解释青少年如何通过网络参与实现赋权,则需要对参与过程进行研究。陆士桢等提出对青年网络参与的过程分析。

青年通过博客、微博、网络论坛等方式来行使公民权利,发表对政治的看法,监督政策的执行。政府根据网络环境做出反应,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或政策的修订。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人群的平等性和网络参政的便捷性,公民很容易对政治系统的决策再次做出反馈,这种反馈又使政治系统理解其做出的决策是否合适,然后做出继续加强或重新决定的反应。简单来说,网络政治参与是一个信息输入、政府决策、信息反馈、政府调整决策,再进行信息反馈的循环过程。

以上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对未成年人网络公共事件参与的研究。以黑龙江教师索礼事件为例,老师辱骂学生索礼的行为,被学生录制,上传到网络,实现了信息的收集和输入,然后此信息被转发到以社交媒体为主的网络平台,引起更多人关注、转发和评论,输入了更多不同渠道和来源的信息,继而引起了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做出相关决策,通过人民网等媒体平台发布到网络上。加强对此过程的研究,了解青少年网络公共参与的机制,不仅能为提高青少年的公共参与程度提供理论指导,还能为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有序的公共参与提供支持。

【注释】

[1]教育部针对此事件通报内容详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4633.htm。(www.xing528.com)

[2]数据来源,https://www.internetworldstats.com/。

[3]此表是基于(陆士桢等,2012)对阿斯汀“公民参与阶梯理论”的介绍。

[4]虽未特别指出是青少年研究,但腾讯论坛的使用者基本是青少年,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少年网络参与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