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与个体赋权-青少年参与研究视角

新媒体与个体赋权-青少年参与研究视角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教师节过后,一段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礼物的音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事发后冯群超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道歉,但仍受到撤销老师资格处分,并被清除出教师队伍。基于此,本章以青少年的参与作为切入点,对于国际与国内青少年参与,尤其是网络参与相关的研究重点与转向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网络参与研究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新媒体与个体赋权-青少年参与研究视角

2014年教师节过后,一段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礼物的音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录音中当事人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冯群超,因为本班同学在教师节时未送其礼物,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斥责。虽然事发后冯群超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道歉,但仍受到撤销老师资格处分,并被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校长、党总支书记宿金来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被免去校长和党总支书记职务。

教育部针对此事件表示,“冯群超在课堂上谩骂学生并索要礼物的行为,严重违背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职业声誉,对学生健康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按中央要求和教育部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严肃查处教师收受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1]

此事件的发展经历了如下环节:教师索礼物谩骂学生、学生录音、上传到网络、网络扩散并引起关注、相关部门对当事人的处理、对强化相关教育政策(如严查教师收礼)的影响。这些环节的背后则反映出当今青少年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青少年参与,互联网在青少年参与中的作用,青少年通过网络参与而被赋权。(www.xing528.com)

基于此,本章以青少年的参与作为切入点,对于国际与国内青少年参与,尤其是网络参与相关的研究重点与转向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网络参与研究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本章主要安排如下,首先,简要梳理国际上关于青少年政治参与研究的主要争论及转向,以奠定后续关于网络参与研究的分析基础;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国内外青少年网络参与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青少年网络参与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建议从赋权视角加强对未成年人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参与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