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化的定义和指标-城市生态与环境

城市化的定义和指标-城市生态与环境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通常以城镇居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代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一是把古代、中世纪城市作为城市化内容,这显然是不恰当的。1780年以前,即近代产业革命前,城镇人口只占人口总数的3%,谈不上什么城市化,而古代的历史又是城市乡村化。二是把郊区化当作非城市化的重要表征。三是把发达国家中小城镇发展加快,大城市发展减缓看成非城市化,这也不能苟同。

城市化的定义和指标-城市生态与环境

城市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认识不足。其实,它是属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范畴问题,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40年来,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问题上,我国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误的教训。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发展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城市化是个大政策,就领域说,它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工程领域;就时间说,上下涉及100~200年。全世界的学者,在研究城市化的许多重大问题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在城市化途径和对不同规模城市采取的政策上更是如此。

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城市化与工业化亦步亦趋地并列发展着,资本主义国家也好,社会主义国家也好,概莫能外。1780年,世界上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到1850年已达6.4%;又过了50年,到1900年已上升到13.6%,而在1950年时,已高达28.2%;1980年又上升到42.4%。据预测,到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50%。几乎可以说,近200年间,每隔5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差不多就要翻一番,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繁华的都市

截止到1983年的统计,各种类型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低收入国家为22%(印度24%,中国21%);中等收入国家48%;上中等收入国家64%(巴西71%,墨西哥69%,阿根廷84%);市场经济工业国家77%(英国91%,美国74%,日本76%);前苏联、东欧各国64%(前苏联65%,匈牙利55%)。可见,城市化在高速地发展着。只要工业化,只要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就必然伴生城市化。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大趋势,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它。“恐城病”——害怕、讨厌城市的发展,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至少在今后可以预见到的200年内,人类大多数将生活在城镇中。(www.xing528.com)

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有些学者也把它叫做“城镇化”,这里还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提法)?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或集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通常以城镇居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代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这是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发展,要求人口(劳动力)、资金和设备相对集中,以便带来聚集效益。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把社会各个细胞组织起来,而城镇就是最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因而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就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

有人强调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用来否定城市化,这是不对的。城乡一体化的前景确实存在,但对于我国来说那是很远以后的事情。城乡融合、一体化首先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的发展,而不是相反。融合、一体化,是将农村提高到城市的水平,是城乡都要现代化,是要求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看齐。这个水平,绝不是短期可以办到的。在城市化问题上,还有一些见解令人不能赞同。一是把古代、中世纪城市作为城市化内容,这显然是不恰当的。1780年以前,即近代产业革命前,城镇人口只占人口总数的3%,谈不上什么城市化,而古代的历史又是城市乡村化。可见这种立论不能自圆其说。二是把郊区化当作非城市化的重要表征。这当然是个误解。郊区化,就其生活内涵和性质而言和城市化内涵毫无不同。三是把发达国家中小城镇发展加快,大城市发展减缓看成非城市化,这也不能苟同。中小城镇发展也是城市化,用“非城市化”无法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