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州鳌峰史话:法海寺,福州市区宏伟寺庙之一

福州鳌峰史话:法海寺,福州市区宏伟寺庙之一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海寺是福州市区宏伟的寺庙之一,寺的山门在法海路边,路因寺名,为省、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万历二十年,状元翁正春为法海寺题写门额“清静慈门”。寺内有万历三十一年,屠隆撰文、欧阳序书写的《晋安中兴罗山法海寺碑》以及万历四十年,谢肇淛撰文、徐书写的《重建罗山法海寺碑铭》。进入法海寺大门,就是天王殿。

福州鳌峰史话:法海寺,福州市区宏伟寺庙之一

法海寺是福州市区宏伟的寺庙之一,寺的山门在法海路边,路因寺名,为省、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法海寺

法海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初名“兴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名法海寺,宋政和七年(1117)曾改作道观,称“神霄宫”。宣和元年(1119),改为女真观。南宋建炎元年(1127),恢复为佛寺。明初一度被占用,以贮兵器。明正统二年(1437)重建。嘉靖初(1522),举人高叙废寺为宅,后为侍御蓝济卿居所。万历二十年(1592),状元翁正春为法海寺题写门额“清静慈门”。万历二十七年(1599),蓝济卿之孙蓝圻,听从僧悟宗之劝,舍宅为寺,寺貌恢复。寺内有万历三十一年(1603),屠隆撰文、欧阳序书写的《晋安中兴罗山法海寺碑》以及万历四十年(1602),谢肇淛撰文、徐书写的《重建罗山法海寺碑铭》。谢肇淛《过法海寺》诗曰:“当年甲第倚云开,此日惊登般若台。金地已成新法界,罗山还属旧如来。春深别院无歌舞,水落寒池有劫灰。二十年前读书处,题名强半没苍苔。”清光绪四年(1878),重建大雄宝殿,翌年,建天王殿。曾任云南布政使陈景亮,书写嵌字楹联云:“法云地护金刚乾慧地,救护亲因入遍知海;罗汉道证菩提无上道,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同年,又建法堂。光绪十年(1884),再建大悲楼,上有楹联曰:“法海衍真诠,方寸有法身,法海无殊南海;罗山参妙谛,护持皆罗汉,罗山即是灵山。”同治年间(1862—1874),僧心法渡海到台湾劝募,寺又重修。1928年,圆瑛法师主持雪峰崇圣寺时,将法海寺收回重修,作为雪峰寺廨院。1948年,忠心和尚创办“法海中学”,招收贫寒失学青少年,为社会培育人才。1949年后,法海中学并入福州第五中学(今格致中学)。(www.xing528.com)

1976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寺院交还佛教界,重新加以整修,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大悲楼以及前几年新建的三层弘法楼、宿舍楼。

法海寺坐南朝北,大门两侧有一副楹联:“万派朝宗归法海;千峰环峙拱罗山。”进入法海寺大门,就是天王殿。第二进庭院后面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尊佛像,一尊白玉坐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边为文殊和普贤菩萨。大殿两侧是十六尊罗汉,和其他寺庙不同。十六罗汉出自唐玄奘译的《法住记》,清乾隆皇帝钦定为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后面是法堂,曾有许多高僧来此说法,如圆瑛、明旸、圆拙等法师,都曾到此弘法。紧挨法堂的是大悲楼,保持古朴的寺庙风格。殿内供奉手捧瓷瓶的站立观音菩萨像。沿殿登上楼梯,放眼向北,三座殿堂依次升高,阁内奉有四尊观音像,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观音像按南普陀寺古代名塑仿制。观音像周围镶嵌三十六面镜,相互反射观音圣像,表示“重重无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