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居仁儒学思想:君子小人不可共处

胡居仁儒学思想:君子小人不可共处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君臣关系上的道义相合,胡居仁引申出“君子小人,不可共处”的话题。 在胡居仁看来,君子小人,不可共治,二者性质相反,邪正相对。处小人之道,先须善养而不可恶疾之,然后方能处置。 胡居仁指出,人要是能做到“喜闻过”的话,就会招来忠直敢言之士,如此则君子进、小人退,国家之大本得以巩固。

胡居仁儒学思想:君子小人不可共处

由君臣关系上的道义相合,胡居仁引申出“君子小人,不可共处”的话题。古代儒家以德高望重之人为君子,以卑鄙奸佞之人为小人。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圣贤的为学之道。胡居仁说:“君子小人不可共治,是善恶邪正必相反也。君子必治,小人必乱者,盖君子之德足以格君化民。况人以类从,君子用则贤才举,德政修,安有不治?小人用则奸邪进,虐政多,安有不乱?”(22) 在胡居仁看来,君子小人,不可共治,二者性质相反,邪正相对。统治之人,苟能用得君子,则贤才举,德政修,国家有望;如用小人,则奸邪进,虐政多,国家衰亡,治乱之分由此可见。胡居仁接着说:“君子小人自不相容,其类不同也。君子进则小人退,小人进则君子退,未有君子小人共治者也。然则尧用四凶,岂不是小人?曰:‘尧,圣人也。圣君德盛势重,方可因其才而用之。’‘孔明用魏延,如何?’曰:‘魏延虽小人,非是大奸恶,故孔明亦因其才而用之。’”(23) 这里,胡居仁对君子小人之间不能共处的原因进行了揭示,指出是缘于二者类属上的不同。君子小人互为消长,君子进则小人退,小人进则君子退。只有那德隆势重之圣君,才能因顺小人之才而用之。胡居仁继续说:“处小人最难。位高势重可以处置小人,才高德重可以处小人。处小人,不可一向疾恶之,须先以善养之,养之不格,然后从而处置之。小人败天下,吃紧是移惑君心,又引小人来居要位。君子以有才为幸,小人以无才为幸。恃才者最是人之大病,不惟败事,必不能保身。舍己从人,方做得天下事。”(24) 在胡氏看来,处小人最难,圣君贤王能处置得小人。位高势重、才高德重者可以处置得小人。处小人之道,先须善养而不可恶疾之,然后方能处置。小人常有才,但败坏天下也最为厉害,所以统治者要善于引导小人得当才行,而不能一味贪恋小人之才,更不能让小人来处要位。

既然小人对国家、社会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与小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胡居仁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处置之道。他说:“君子与小人势不两立,互为消长,此治乱所由分。君人者,所当精察明辨以进退之;出仕者,亦当自守不可误入小人之党。与小人为党,终必败也。进君子,退小人,此为政第一义。然须果断以行之,若是好贤而不能进,恶小人而不能退,反自取祸败。”(25) 为人君者,应当精察明辨进退之道,出仕做官者,也要谨防与小人混为一党。“进君子,退小人,此为政第一义。”胡居仁的上述主张让我们不由想到诸葛亮用“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来解释前、后汉兴衰原因时的谆谆话语。胡居仁又说道:“人肯自修,则喜闻过,喜闻过则能来忠直之士,忠直之士进,则小人退,君子进,则国家之治本于此;不自修者,则忌闻过,忌闻过则心好谄谀,好谄谀则谗谄面谀之人进,君子退矣,国家之乱本于此。”(26) 胡居仁指出,人要是能做到“喜闻过”的话,就会招来忠直敢言之士,如此则君子进、小人退,国家之大本得以巩固。反之,则小人必进,国家必乱。胡居仁还从“忠邪不两立”的角度对君子、小人不共处加以说明。他说:“忠邪不两立。卢杞等黜,然后陆宣公之志方可伸其一二,而唐室之复不旋日矣。忠贤既用,奸邪自息,如春阳既长,阴冻自消。”(27) (www.xing528.com)

以上便是对胡居仁君臣之道进行的分析和论述。其“为君以德、天下共之”“君臣功利、鲜有其终”“君子小人、不可共处”“精察明辨、好喜闻过”等主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君臣之道,以明确各自的道德义务和职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客观地讲,仅仅从道义、功利角度来对汉高祖与萧何韩信,宋神宗王安石等展开分析,把他们归入功利君臣之列,则有失公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