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居仁儒学思想研究:歌颂儒家圣贤之道

胡居仁儒学思想研究:歌颂儒家圣贤之道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希贤吟》诗文中,胡居仁历数儒学圣贤人物之事迹,表达了他对圣贤之道的追慕之情。歌颂他们,就是要求时人学习儒家圣人之道。人只有守住“正理”,终身力行不懈,如此方为圣贤之道,方为圣贤之学。胡氏认为,由于一己之力有限,遂愿广结天下豪杰之士,共同将圣贤“道理”“讲明而践行之”,“刊落浮华,一趋本实”。宪府潮阳李龄实有志于圣贤之道,令其不甚欣慰。

胡居仁儒学思想研究:歌颂儒家圣贤之道

在《希贤吟》诗文中,胡居仁历数儒学圣贤人物之事迹,表达了他对圣贤之道的追慕之情。他说:“颜渊刚且明,已私方可克。曾氏极弘毅,战兢终易箦。《中庸》首谨独,屋漏无愧慝。集义孟子贤,浩然气充塞。降自汉唐下,谁能践斯域。河洛程氏兴,焕开千载惑。大哉敬义功,外方并内直。致知务穷理,为我开阃阈。践履极其纯,昭然万世则。晦庵集其全,精微尽剖析。穷理务反躬,万世立人极。我生今何迟,人亡世已隔。因言求其心,勇猛日不息。逸驾虽难攀,驱驰紧鞭策。鹏鹗不易并,数飞无停翼。敬义两夹持,知行互相益。扩此天理公,去彼人欲贼。彼我皆丈夫,到头奚可择。”(32) 从颜渊、曾点、子思、孟子、二程朱熹,胡居仁用言简意赅之诗文概括了这些往圣先贤们的光辉事迹。在胡居仁的心目中,这些都是中兴儒学的关键人物,是光耀千古的大功臣。歌颂他们,就是要求时人学习儒家圣人之道。至于用力之方,胡居仁讲道:“窃观圣贤之学,无不在乎实地上做。故程朱与当时议论,每以好高为戒也。”(33) “窃疑日用间工夫最怕做得不真,第二则怕间断。近见《语类》中有做主敬存心工夫不得其要,遂入于禅学者;又有不知主敬存心广览博记,遂成博杂,无以贯通乎体用之妙者;又有恃其才气刚大,自谓能任道力行,不知圣贤操存省察之要,终为一节之士者;又有气质温厚,恬淡自能涵养工夫,不知戒谨恐惧之实者;又有工夫间断,卒无成得者;又有兼好诗文,遂为所害,造道不纯者。大抵要传圣贤之道,须实有圣贤工夫,稍有所偏,便为全体之害。故不真者多害道,间断者无成功。”(34) 在实地上做得工夫来,不好高骛远,“主敬存心”不已,“操存省察”不断,戒谨恐惧,优游涵养其中,如此方为圣贤之学,否则即是博杂不纯之学,就会流入禅学异端中去,害“道”不已。胡居仁接着说:“今人多谈怪异,以为有者必流于神怪,以为无者只是硬见,终不足以解时人之疑,故孔子‘不语怪’以此。盖天地之间,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之气而已,其交错变化,有正邪、常变、易险、明暗之不齐。正而常,易而明者,理之正,人所共知共由,故不以为怪邪。变险暗世不常有,非理之正,人皆惊异,故以为怪。然圣人教人,只在正理上穷究,正理既明,不正者可照见。纵未能照,亦不可先去穷他,只守吾正理而已,邪终不能胜正。今仙家及巫师做把戏者,皆有邪道,但君子所不当知也。”(35) 天行有常,“理”正《易》明,人所共知,邪怪之象皆非正“理”。人只有守住“正理”,终身力行不懈,如此方为圣贤之道,方为圣贤之学。

胡居仁继续说:“窃谓道非学不明,学非道不正。盖学所以明道,苟不明道,又何以学为哉?然此道也,原于性命,具于人心,见于日用。但人之生也,气禀有拘,物欲蔽之,故失其性命之真,丧其本心之善。而于日用之间,无非私意妄作,甚则陷于禽兽之域者,有矣,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是以古昔圣贤,恂栗戒惧,存养于未发之前,使是道之体,昭然于方寸之内;精一谨独,省察于已发之际,使是道之用,流行于日用事物之间。极其至也,与天地同其大,造物同其功,岂词章功利之可拟哉?”(36) “道非学不明,学非道不正。”“学”“道”互发。“道”即那“理”,它“原于性命,具于人心,见于日用”。普通人由于气禀物欲,内在之“理”常被遮蔽不显。圣贤则能“恂栗戒惧,存养于未发之前;精一谨独,省察于已发之际”,至其极则与天地同大,与造化同功,从而察见正“理”。他接着说道:“昔孔子之所传颜、曾、思、孟之所学,皆以此也。及孟子没,而失其传者千有余年。周子发其端于前,程子遂扩而大之,朱子又集而全之,故吾道遂大明于宋焉。西山真氏,亦庶几乎此也。元之鲁斋许氏,虽其道德之全未及于宋,观其所行,端悫务实,亦非世儒训诂之可比也。此外诸儒皆以考索为足以明道,批注为足以传道,求其操存践履之实者,盖寡焉。若双峰饶氏公迁朱氏,已不免此弊,其流至于陈氏吴季子等,则其口语乱道,其不得罪于圣门,吾不信也。但其纂组钩摘,有便于人之口舌,故幼学之士,皆悦而尚之,其害为尤甚也。居仁思与天下豪杰之士,讲明而践行之,刊落浮华,一趋本实,庶有以革其弊,但力学疏浅,终不能遂也。今宪府潮阳李先生有见于此,即文公旧日讲道之所,重复作兴,此正斯文复盛之秋,豪杰奋励之日,而足下已与其选,必将用力于圣贤之学,以明斯道者。”(37) 在胡居仁看来,孔、孟之后,周子发端于前,程子光大于后,朱子又做得圣贤之道“集而全”,故理学之“道”其道光明。之后唯有真德秀和许衡能接续此“道”,发挥理学精微之义尽。此外诸儒,鲜有能续“道”循“理”,做得切实操存践履工夫者。胡氏认为,由于一己之力有限,遂愿广结天下豪杰之士,共同将圣贤“道理”“讲明而践行之”,“刊落浮华,一趋本实”。宪府潮阳李龄实有志于圣贤之道,令其不甚欣慰。(www.xing528.com)

胡居仁接下来谈论了儒学倡兴过程中的人才缺乏问题。他说:“窃疑先儒言:‘为政不法三代,终苟道也。’居仁尝思,须要有圣贤之学,方做得三代成,程子言‘有天德便可语王道’是也。三代以下,汉、唐、宋为盛。唐之人才,驳杂无可与议此者。汉之人才,大概近古,如董仲舒诸葛亮庶几乎此。然董仲舒本领纯正,才力恐有未及。孔明才力可为,纯正不及者。伊周事业,大抵难若。宋则人才之盛,三代治道,乃所优为,惜乎不曾收拾来做也。今之人才寥落特甚,此有志者所当益修其过,不遇则在时也。”(38) 胡居仁认为,要有圣贤之学,方可谈得上兴复三代之事。当今时世,人才寥落特甚,如此这般光景,又怎能接续得圣人之道呢?针对当时世风颓变,儒门寥落的历史事实,胡居仁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之情,希冀重振儒学之道。他说:“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一日无。所以有明不明者,由人之学不学也。然世之学者不少,而道卒无以复乎古昔之盛者,由其所学有正不正,用功有真不真也。以不真不正之学,虽倍其功而无益,其害于世也必矣。自宋儒既没,正学不传,士风颓靡,间有英才豪杰有志于此者。然以信从者寡,终无以振起斯文,丕变士风也。伏闻先生有志于此,未知其详。近日得会丘、董二公,具道先生处心行已之要。又获睹佳翰,遂此推求,而知所志不凡,任道甚力。居仁不胜忻跃,正叹今世乏此等人品,不意得生同时何幸,如之岂但托交而已哉!意者天悯斯道之孤,生此豪杰,共任倡兴之责欤,即欲趋拜,未知能就道否?”(39) 胡氏认为,宋儒之后,“正学不传,士风颓靡”,英才豪杰寡有立志于“道”者,儒林整体淡漠不堪,士风无以为振。欣闻罗伦“所志不凡,任道甚力”,胡居仁不胜欢呼忻跃,欲与其共倡儒家圣贤之道,力挽儒学大厦于将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