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务实施及论文英文题目格式

任务实施及论文英文题目格式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43样式列表“标题”样式设置论文英文题目格式。图3-44设置字号及加粗图3-45设置“居中”对齐和“单倍行距”图3-46设置段前间距步骤3:转换英文单词大小写。

任务实施及论文英文题目格式

1.新建Word 2016空白文档并保存

步骤:按任务3.1新建空白文档及保存文档的操作步骤,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以“论文.docx”名保存在“D:\论文”文件夹中。

2.设置页面格式

步骤1: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选择“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右侧的启动按钮,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3-35所示。

步骤2:设置对称页边距。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页边距”选项卡,在“页码范围”组中将“多页():”右侧下拉列表框中的值设为“对称页边距”;将“页边距”下的“内侧():”右侧数码框的值设为“2.8厘米”、“外侧():”右侧数码框的值设为“2.5厘米”、“上():”右侧数码框的值设为“2.75厘米”、“下():”右侧数码框的值设为“2.75厘米”、“装订线():”右侧数码框的值设为“2厘米”,其余保留默认值,如图3-36所示。

图3-35 “页面设置”对话框

图3-36 设置对称页边距

步骤3:设置纸张大小。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纸张”选项卡,将“纸张大小():”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设为“信纸”,如图3-37所示。

步骤4:设置页眉和页脚的边距。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在“页眉和页脚”组中,将“距边界:”中的“页眉():”右侧数码框的值设为“2.4厘米”、“页脚():”右侧数码框的值设为“2.4厘米”,如图3-38所示。完成上述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3.录入全部文本

论文的全部文本内容已保存在“论文内容.docx”文件中,将其复制到当前文档即可。

步骤1:打开“论文内容.docx”文档。同任务3.1打开文档的操作方法,打开保存在本书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的“论文内容.docx”文档。

步骤2:将文档内容复制到剪贴板。在“论文内容.docx”文档窗口,按下“全选”命令的【Ctrl+A】快捷键选定文档全部内容,再按下“复制”命令的【Ctrl+C】快捷键将所选内容复制到Word 2016剪贴板中。

图3-37 设置纸张大小

图3-38 设置页眉和页脚的边距

步骤3: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粘贴到新建的文档中。选择“视图”选项卡→“窗口”组→“切换窗口”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论文.docx”选项,将窗口切换至“论文.docx”文档窗口,按下“粘贴”命令的【Ctrl+V】快捷键,论文内容全部复制到新建的“论文.docx”文档中。

4.格式化文本

(1)设置字符格式。

步骤1:打开“字体”对话框。在“论文.docx”文档窗口中按下“全选”命令【Ctrl+A】快捷键,选定全部内容。再选择“开始”选项卡→“字体”组右侧的启动按钮,打开“字体”对话框,如图3-39所示。

步骤2:设置字体及字号。选择“字体()”选项卡,将“中文字体():”下方下拉列表框中的值设为“宋体”、“西文字体():”下方下拉列表框中的值设为“Times New Roman”、“字号():”下方列表框中的值设为“小四”,如图3-40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段落格式。

步骤1:打开“段落”对话框。按下【Ctrl+A】组合键选定全部内容,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右侧的启动按钮,打开“段落”对话框,如图3-41所示。

步骤2:设置段落格式。在“段落”对话框中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缩进”组中将“特殊格式():”下方下拉列表框中的值设为“首行缩进”、“缩进值():”下方数码框中的值设为“2字符”;在“间距”组中,将“行距():”下方下拉列表框中的值设为“固定值”、“设置值():”下方数码框中的值设为“22”,如图3-42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39 “字体”对话框之“字体(N)”选项卡

图3-40 设置中英文字体、字号

图3-41 “段落”对话框

图3-42 设置首行缩进和行距

(3)设置论文中文题目格式。

步骤1:选定中文题目。将鼠标指针移到中文题目最左侧文档选择区,当鼠标指针变为反向指针时,单击鼠标选定论文中文题目。

步骤2:应用“标题”样式。选择“开始”选项卡→“样式”组→样式列表“其他”按钮,展开样式列表,在列表中选择“标题”样式选项,如图3-43所示。

图3-43 样式列表“标题”样式

(4)设置论文英文题目格式。

步骤1:设置字符格式。与选定论文中文题目操作方法类似,选定英文题目“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vb examination system based on asp”,选择“开始”选项卡→“字体”组→“字号”下拉列表框右侧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三号”选项;选择“开始”选项卡→“字体”组→“加粗”按钮;如图3-44所示。

说明:在“(1)设置字符格式”中,已统一设置所有文本字体。中文字体设置为“宋体”,英文字体设置为“Times New Roman”。

步骤2:设置段落格式。选定论文英文题目,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居中”按钮,设置对齐方式为“居中”;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行和段落间距”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1.0”,设置行距为“单倍行距”,如图3-45所示;打开“段落”对话框,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缩进”组中,将“特殊格式():”下拉列表框中的值设为“无”;在“间距”组中,将“段前():”右侧数码框中的值设为“1行”,如图3-46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44 设置字号及加粗

图3-45 设置“居中”对齐和“单倍行距”

图3-46 设置段前间距

步骤3:转换英文单词大小写。分别将插入符定位在单词“implementation”、“examination”、“system”、“based”中,按下【Shift+F3】组合键,将每个单词首字符转换为大写;将插入符分别定位在单词“vb”、“asp”中,按下【Shift+F3】组合键两次,将每个单词的所有字符转换为大写。

步骤4:将“Based on ASP”转至下一行。将插入符定位在单词“Based”前,按【Enter】键。完成设置后,英文题目效果如图3-47所示。

图3-47 完成设置后论文英文题目的效果图

(5)设置中、英文作者格式。

步骤1:设置中文作者格式。同前述操作方法,选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置字号为“小三”、对齐方式为“居中”;打开“段落”对话框,将“特殊格式(S):”的值设为“无”、“行距(N):”的值设为“多倍行距”、“设置值(A):”的值设为“1.25”、“段后(F):”的值设为“1行”,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中文题目及作者格式化后的效果如图3-48所示。

图3-48 完成设置后论文中文题目及作者的效果图

步骤2:设置英文作者格式。同前述操作方法,选定“Author's Name:×××Tutor:×××”,设置字号为“小三”、对齐方式为“居中”;打开“段落”对话框,将“特殊格式(S):”的值设为“无”、“行距(N):”的值设为“单倍行距”、“段后(F):”的值设为“1行”。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英文题目和作者完成设置后的效果如图3-49所示。

图3-49 完成设置后论文英文题目及作者的效果图

(6)设置中、英文摘要及关键字格式。

步骤1:设置“摘要:”、“关键词:”字符格式。将插入符定位在“摘要”两字中间,按两次空格键;用拖曳法选定“摘要:”,按住【Ctrl】键并拖曳鼠标同时选定“关键词:”,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四号”。

步骤2:设置中文摘要段落格式。将插入符定位在中文摘要第一个段落中的任意位置,打开“段落”对话框,设置“特殊格式(S):”的值为“无”,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段落”对话框;将插入符定位在中文摘要第二个段落中的任意位置,打开“段落”对话框,设置“段后(F):”的值为“2行”,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段落”对话框。完成设置后,摘要第一段落顶格对齐,第二段落与关键词之间空两行。

步骤3:设置中文关键词段落格式。将插入符定位在中文关键词段落中的任意位置,打开“段落”对话框,设置“特殊格式(S):”的值为“无”,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段落”对话框。完成设置后,效果如图3-50和图3-51所示。

图3-50 中文摘要第一段落顶格对齐的效果图

图3-51 中文摘要第二段落与关键词格式化后的效果图

说明: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的字符格式与段落格式已在(1)(2)中统一设置。

步骤4:设置“ABSTRACT:”和“KEYWORDS:”字符格式。同前述操作方法,同时选定“ABSTRACT:”和“KEYWORDS:”,设置字号为“四号”、加粗。

步骤5:设置英文摘要、关键词段落格式。同步骤2、步骤3操作方法,设置第一段落顶格对齐,第二段落与关键词空两行;关键词顶格对齐。

(7)设置论文标题格式。

步骤1:选定所有章标题。论文中红色的文本为章标题,选定标题“引言”,选择“开始”选项卡→“编辑”组→“选择”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定所有格式类似的文本(无数据)()”选项,如图3-52所示,选中论文中所有的章标题。

步骤2:应用“标题1”样式。选择“开始”选项卡→“样式”组→“样式”列表中的“标题1”选项,将“标题1”样式应用到所有1级标题。应用样式后章标题在大纲视图下的显示效果如图3-53所示。

图3-52 “选择”按钮下拉列表

图3-53 应用样式后章标题在大纲视图下的效果图

步骤3:应用“标题2”“标题3”样式。同步骤2操作方法,选定论文中蓝色文本的节标题,应用“标题2”样式;选定紫色文本的小节标题,应用“标题3”样式。此处以第4、5章部分标题为例,完成设置后,在大纲视图下的显示效果如图3-54所示。

(8)删除手工输入的章节编号。

步骤1:将文档显示方式切换为大纲视图。选择“视图”选项卡→“视图”组→“大纲视图”按钮,如图3-55所示,将文档的显示方式切换为大纲视图。

图3-54 应用样式后部分节与小节标题的效果图

图3-55 “视图”组中的“大纲视图”按钮

步骤2:删除手工输入的编号及空格。在大纲视图下,功能区显示“大纲”选项卡,选择“大纲”选项卡→“大纲工具”组→“显示级别(S):”,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3级”,如图3-56所示。在文档编辑区仅显示3级标题;选定手工编号及编号后的空格,按【Delete】键删除即可。这里仍以第4、5章为例,删除编号及空格后,标题的效果如图3-57所示。

图3-56 设置“显示级别(S):”的值为“3级”

图3-57 删除手工编号后的标题效果图

5.添加编号

(1)添加章节标题编号。

步骤1:打开“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将插入符定位在标题“引言”前,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多级列表”按钮,如图3-58所示,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与任务要求相近的列表样式,如图3-59所示,选择后在“引言”前添加编号“1”,删除该编号。再在“多级列表”按钮下拉列表中选择“定义新的多级列表()...”选项,打开“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如图3-60所示。

图3-58 “段落”组的“多级列表”按钮

图3-59 选择样式相近的多级列表样式

步骤2:设置各级编号对齐方式。在“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的“位置”组中,设置“编号对齐方式():”的值为“左对齐”,单击“设置所有级别()...”按钮,打开“设置所有级别”对话框,如图3-61所示。在“设置所有级别”对话框中,设置“每一级的附加缩进量():”的值为“0厘米”,“第一级的文字位置():”的值为“0.75厘米”,如图3-62所示,目的是使各级编号左对齐,没有缩进量,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对话框状态如图3-63所示。

图3-60 “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

图3-61 “设置所有级别”对话框

图3-62 设置“每一级的附加缩进量(A):”的值

步骤3:设置章标题编号样式并与“标题1”样式关联。在“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中,“单击要修改的级别(V):”左侧列表框中选择“1”,在“编号格式”组中,设置“此级别的编号样式(N):”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为“1,2,3,…”,在“输入编号的格式(O):”文本框默认值“1”的前面输入“第”,后面输入“章”,不得更改数字“1”;单击“更多(M)>>”按钮,在展开的对话框右半区域中,设置“将级别链接到样式(K):”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为“标题1”、“要在库中显示的级别(H):”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为“级别1”、“起始编号(S):”右侧数码框的值为“1”,选中“正规形式编号(G)”复选框,设置“编号之后(W):”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为“空格”,如图3-64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标题1样式显示关联章编号样式,并在章标题前自动添加编号,如图3-65所示。删除“参考文献”、“致谢”标题前章编号。添加章编号部分的效果如图3-66所示。

图3-63 完成设置后的“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状态

图3-64 设置1级标题编号样式并与“标题1”样式关联

图3-65 “标题1”样式关联编号样式并自动添加章标题编号

图3-66 添加章标题编号部分的效果图

步骤4:设置节标题编号样式并与“标题2”样式关联。打开“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在“单击要修改的级别(V):”左侧列表框中选择“2”,设置“将级别链接到样式(K):”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为“标题2”、“起始编号(S):”右侧数码框的值为“1”,选中“重新开始列表的间隔(R):”复选框,在其下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级别1”选项,选中“正规形式编号(G)”复选框,设置“编号之后(W):”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为“空格”,其余取默认值,如图3-67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标题2”样式显示关联节编号样式,并在节标题前自动添加编号,如图3-68所示。

图3-67 设置2级标题编号样式并与“标题2”样式关联

图3-68 “标题2”样式关联编号样式并自动添加节标题编号

步骤5:设置小节标题编号样式并与“标题3”样式关联。打开“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在“单击要修改的级别(V):”左侧列表框中选择“3”,设置“将级别链接到样式(K):”下方下拉列表框的值为“标题3”、“起始编号(S):”右侧数码框的值为“1”,选中“重新开始列表的间隔(R):”复选框,在其下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级别2”选项,选中“正规形式编号(G)”复选框,设置“编号之后(W):”下方列表框的值为“空格”,其余取默认值,如图3-69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标题3”样式显示关联小节编号样式,并在小节标题前自动添加编号,如图3-70所示。

图3-69 设置3级标题编号样式并与“标题3”样式关联

图3-70 “标题3”样式关联编号样式并自动添加小节标题编号

说明:

①上面定义了3级编号,如果还有4级标题,可以继续定义4级编号,Word 2016支持9级标题,论文一般3级标题足以说明问题。

②每一级编号与相应级别的标题样式链接,完成多级列表定义后,系统自动为标题添加相应级别的编号。在大纲视图下,第4、5章标题添加多级编号后的效果如图3-71所示。

(2)添加参考文献编号。

步骤1:新建编号样式。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文档选择区,按下鼠标左键向下拖动,选定参考文献中带有编号样式为“[1]、[2]……”的内容,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编号”按钮右侧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定义新编号格式(D)...”选项,如图3-72所示,打开“定义新编号格式”对话框,如图3-73所示;在“编号格式(O):”下方文本框中编号“1”左侧输入英文字符“[”,右侧输入英文字符“]”,删除“1”后面的“.”,新建编号样式如图3-73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同时选定内容添加编号,删除手工输入的编号。

图3-71 第4、5章标题添加编号后的效果图

图3-72 “编号”按钮下拉列表

步骤2:设置编号与文字间隔。在选定状态下,同前述操作方法,打开“定义新多级列表”对话框,单击“更多(M)>>”按钮,设置“编号之后(W):”的值为“空格”,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编号与文字间隔自动调整为空格。

步骤3:设置对齐方式。在选定状态下,同前述操作方法,打开“段落”对话框,设置“特殊格式(S):”的值为“无”,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参考文献列表顶格对齐。说明:添加样式为(1)的编号方法同添加参考文献编号方法。

6.分页或分节

步骤1:在论文英文题目前分页。将插入符定位在论文英文题目前,选择“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分隔符”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分页符”组中选择“分页符(P)”选项,如图3-74所示,在题目前插入分页符。

图3-73 “定义新编号格式”对话框

图3-74 “分隔符”按钮下拉列表“分页符”组选项

步骤2:将正文起始页分在奇数页。将插入符定位在标题“引言”前,选择“布局”选项卡→“页面设置”组→“分隔符”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分节符”组中选择“奇数页(D)”选项,如图3-75所示,在“引言”前插入分节符,并且正文的起始页始终为奇数页。

步骤3:将“致谢”、“参考文献”起始页分在奇数页。同步骤2的操作方法,分别将插入符定位在“致谢”、“参考文献”标题前,选择“分节符”组中“奇数页(D)”选项,在“致谢”和“参考文献”前插入分节符,并始终在奇数页。

说明:分节时,有时会出现编号和标题分页,标题顺序编号,此时只要将插入符定位在上一页编号所在行,在样式库下拉列表中选择“清除格式(C)”选项即可,如图3-76所示。

图3-75 “分隔符”按钮“分节符”组选项

图3-76 样式列表“清除格式(C)”选项

7.添加图

(1)添加“登录界面.png”图片。

步骤1:定位插入符。选择“开始”选项卡→“编辑”组→“查找”按钮,打开“导航”窗格,在搜索框中输入“如图5-1所示”,“导航”窗格“结果”选项区显示查找到的位置,如图3-77所示,同时在文档中突出显示查找到的内容,如图3-78所示;将插入符定位在“具体实现代码如下”之后,按【Enter】键,生成一个空段落,按【Backspace】键删除缩进,设置该段落行距为“单倍行距”。

图3-77 “导航”窗格“结果”区

图3-78 文档中查找到的内容突出显示

步骤2:插入图片。选择“插入”选项卡→“插图”组→“图片”按钮,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在本书提供的“任务3.2素材”文件夹中,选中保存在本地的图片文件“登录界面.png”,如图3-79所示,单击“插入”按钮。图片以“嵌入型”方式插入插入符所在位置。

图3-79 在“插入图片”对话框选择“登录界面.png”图片

步骤3:调整图片大小。单击图片使图片处于选定状态,选择“图片工具”选项卡→“格式”子选项卡→“大小”组右侧的启动按钮,打开“布局”对话框,在“大小”选项卡中,选中“缩放”组中“锁定纵横比()”复选框(系统默认为选中状态),在“高度”组中,设置“绝对值()”数码框的值为“4.5厘米”,如图3-80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80 在“布局”对话框中设置图片大小

步骤4:设置图片对齐方式。选定图片,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居中”按钮,使图片与页面左右居中对齐。

(2)添加“选择题管理界面.png”图片。

步骤1:定位插入符。同添加“登录界面.png”图片步骤1的操作方法,将插入符定位在“如图5-3所示,具体实现代码如下”之后,按【Enter】键,生成一个空段落,按【Backspace】键删除缩进,设置该段落行距为“单倍行距”。

步骤2:插入图片。同添加“登录界面.png”图片步骤2的操作方法,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在本书提供的“任务3.2素材”文件夹中选中保存在本地的图片文件“选择题管理界面.png”,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步骤3:调整图片大小。选择“图片工具”选项卡→“格式”子选项卡→“大小”组→“高度:”数码框,设置其值为“4.5厘米”,如图3-81所示。

步骤4:设置图片对齐方式。选定图片,按【Ctrl+E】快捷键使图片与页面左右居中对齐。

说明:同上述添加图片操作方法,添加图5-2、图5-4、图5-5。

8.添加表格

(1)添加“超级管理员和教师信息表”。

步骤1:定位插入符。同添加图片定位插入符的操作方法,在“导航”窗格中查找“如表4-1所示”,搜索结果如图3-82和图3-83所示,将插入符定位在“如表4-1所示。”之后按【Enter】键,生成一个空段落,按【Backspace】键删除缩进,将该段落行距设置为“单倍行距”。

图3-81 设置图片高度

图3-82 “导航”对话框中的“结果”区

图3-83 高亮显示文档中查找到的内容

步骤2:插入表格。选择“插入”选项卡→“表格”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插入表格(I)...”选项,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列数():”右侧数码框的值为“5”、“行数():”右侧数码框的值为“6”,在“‘自动调整’操作”组中,选择“根据内容调整表格()”选项,如图3-84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在插入符位置插入一个6行5列的表格。插入表格后的效果如图3-85所示。

图3-84 通过“插入表格”对话框插入表格

图3-85 插入表格后的效果

说明:表格由行和列构成,行由1、2、3……从上到下顺序编号,列由A、B、C……从左到右顺序编号,行列交叉的矩形区域称为单元格,单元格由交叉的列号和行号标识,如A列1行单元格的标识为A1、B列2行单元格的标识为B2,等等。

步骤3:填充单元格内容。参照“表格4-1”图片,在A1单元格中输入“英文字段名”,输入完毕后按【Tab】键或在下一个单元格中单击鼠标,插入符定位到下一个单元格,并输入相关内容;重复操作,直至每个单元格中的内容输入完成。

步骤4:设置表格居中对齐。单击表格左上角的十字标记选中表格,选择“表格工具”选项卡→“布局”子选项卡→“表”组→“属性”按钮,如图3-86所示,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在“表格(T)”选项卡的“对齐方式”组中选择“居中(C)”选项,如图3-87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设置表格与页面水平方向居中对齐。

说明:“表格工具”选项卡为上下文选项卡,编辑表格时显示该选项卡。

图3-86 “表”组中的“属性”按钮

图3-87 “表格属性”对话框

步骤5:设置单元格内容格式。将鼠标指针移动到A1单元格,使用拖曳法选定所有单元格,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对齐方式为“居中”;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选择“单元格(E)”选项卡,在“垂直对齐方式”组中选择“居中(C)”选项,如图3-8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单元格内容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的设置。

图3-88 “表格属性”对话框中的“单元格”选项卡

(2)添加“考试时间信息表”。

步骤1:定位插入符。同添加图片定位插入符的操作方法,将插入符定位在“如表4-2所示”之后,按【Enter】键,生成一个空段落,按【Backspace】键删除缩进,将该段落行距设置为“单倍行距”。

图3-89 通过“插入表格”区域插入表格

步骤2:插入表格。选择“插入”选项卡→“表格”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插入表格”区域中移动鼠标,选择“5×2表格”,如图3-89所示,单击鼠标,在插入符位置插入一个2行5列的表格。插入5×2表格后的效果如图3-90所示。

图3-90 插入5×2表格后的效果

步骤3:添加单元格内容。参照图片“考试时间信息表.png”,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输入内容后的表格效果如图3-91所示。

图3-91 输入内容后的表格效果

步骤4:设置表格列宽。右击表格左上角的标记,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动调整(A)”命令→“根据内容自动调整表格(F)”命令,如图3-92所示,表格列宽调整为适应单元格内容的宽度,设置列宽后的表格效果如图3-93所示。

图3-92 执行“根据内容自动调整表格(F)”命令设置表格列宽

图3-93 设置列宽后的表格效果

步骤5:设置表格对齐方式。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居中”按钮,使表格在页面水平方向居中对齐。

步骤6:设置单元格内容格式。同前述操作方法,选定所有单元格,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对齐方式为“居中”。

说明:将插入符定位在文档内容“表3-2 考试时间信息表”之后按回车键,重复上述6个步骤,完成“考试时间信息表”的添加。

(3)添加“测试内容”表。

“测试内容”表是一个4行5列的表格,与其他表不同,该表中的内容已录入在文档中,用蓝色斜体字标识。表中相邻两个单元格中的内容用空格分隔,每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内容以换行符结束,如图3-94所示。添加该表格的操作步骤如下。

图3-94 已输入的“测试内容”表中的内容

步骤1: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选中蓝色斜体文本内容,选择“插入”选项卡→“表格”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选项,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如图3-95所示。

图3-95 “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

步骤2:将文本转换为表格。在“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查看系统根据录入文本时使用的分隔符,自动识别转换为表格的行数和列数,如果不正确,在“文字分隔位置”组中选择正确的分隔符,确认正确后,单击“确定”按钮。文本转换为表格后的效果如图3-96所示。

图3-96 文本转换为表格后的效果

步骤3:设置表格格式。单击表格左上角的标记,选定表格,同前述操作方法,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在“表格(?)”选项卡的“尺寸”组中,选中“指定宽度():”复选框,设置其右侧数码框中的值为“15厘米”,在“对齐方式”组中选择“居中()”选项,如图3-97所示。

步骤4:设置单元格内容格式。选定所有单元格,设置单元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对齐方式为“居中”;选择“开始”选项卡→“字体”组→“倾斜”按钮,取消文本“倾斜”格式。完成设置后的表格效果如图3-98所示。

图3-97 设置表格指定宽度

图3-98 添加“测试内容”表后的效果

步骤5:设置表格跨页时标题行重复。将插入符定位在表格的标题行,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在“行(R)”选项卡的“选项(O)”组中,选中“在各页顶端以标题行形式重复出现(H)”复选框,如图3-99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跨页表标题行重复显示的效果如图3-100所示。

图3-99 设置表格跨页时标题行重复

图3-100 跨页表标题行重复的显示效果

步骤6:设置表格题注与表格始终在同一页。选定表格的题注,打开“段落”对话框,在“换行和分页(P)”选项卡中选定“与下段同页(X)”复选框,如图3-101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设置完成后,表格题注与表格始终保持在同一页。

9.添加图片、表格题注及交叉引用

(1)添加图片题注。以添加“图5-1”题注为例。

步骤1:打开“题注”对话框。选定论文中的“登录界面”图片,选择“引用”选项卡→“题注”组→“插入题注”按钮,打开“题注”对话框,如图3-102所示。

图3-101 设置表格题注与表格始终保持在同一页

图3-102 “题注”对话框

步骤2:新建标签。在“题注”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标签()...”按钮,打开“新建标签”对话框,如图3-103所示,在“标签():”文本框中输入“图”,单击“确定”按钮,返回“题注”对话框,在“题注():”文本框中显示新建标签的名称“图”,同时系统在标签后面自动添加编号“1”,如图3-104所示。

步骤3:设置编号样式。单击“题注”对话框中的“编号()...”按钮,打开“题注编号”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中“包含章节号()”复选框,设置“章节起始样式()”的值为“标题1”“使用分隔符():”的值为“-(连字符)”,如图3-10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返回“题注”对话框,此时“题注():”文本框中显示的图片编号格式为“图1-1”,如图3-106所示。

图3-103 在“新建标签”对话框中新建标签

图3-104 在“题注”对话框中显示新建的“图”标签

图3-105 在“题注编号”对话框中设置编号样式

图3-106 在“题注”对话框中显示设置后的编号样式

步骤4:插入图片题注。在“题注”对话框中,设置“位置():”右侧下拉列表框的值为“所选项目下方”,单击“确定”按钮,图片下方插入新建的标签及编号。插入符停留在编号之后,如图3-107所示,在插入符位置输入图片说明文字,完成题注的添加。“登录界面”图片添加题注后的效果如图3-108所示。

图3-107“登录界面”图片插入标签及编号的效果

图3-108 “登录界面”图片添加题注后的效果

步骤5:设置题注与图片在同页。在嵌入方式下选定图片,打开“段落”对话框,选择“换行和分页(P)”选项卡,在“分页”组中选中“与下段同页(X)”复选框,如图3-109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www.xing528.com)

步骤6:给其他图片添加题注。分别选定每一张图片,打开“题注”对话框,系统自动顺序编号,无需重新设置,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在添加的标签及编号后输入说明文字,设置图片与题注在同页,完成添加题注操作。例如:选定“添加超级管理员和教师界面”图片,打开“题注”对话框,“题注(C):”下方的文本框显示自动编号为“图5-2”,如图3-110所示。

图3-109 设置题注与图片在同页

图3-110 “题注”对话框显示自动编号为“图5-2”

(2)添加图片交叉引用,以添加“图5-1”交叉引用为例。

步骤1:定位插入符。将插入符定位在论文中图片的引用位置“登录界面如图5-1所示”,删除“图5-1”。

步骤2: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选择“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交叉引用”按钮,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如图3-111所示。

图3-111 “交叉引用”对话框

步骤3:插入交叉引用。在“交叉引用”对话框中,设置“引用类型(T):”下拉列表框中的值为“图”、“引用内容(R):”下拉列表框中的值为“只有标签和编号”,系统在“引用哪一个题注(W):”下拉列表框中显示所有图片的题注,选择“图5-1登录界面”选项,如图3-112所示,单击“插入”按钮,在“如所”中间插入交叉引用“图5-1”,完成添加图片交叉引用操作。添加“图5-1登录界面”图片交叉引用后的效果如图3-113所示。按下【Ctrl】键单击该引用,即可跳转到该引用对应的题注位置。

说明:“交叉引用”对话框为伴随对话框,添加其他图片的交叉引用时,无需关闭该对话框。重复上述步骤,找到其他图片的引用位置,在“交叉引用”对话框的“引用哪一个题注():”列表中,选择相应的题注,单击“插入”按钮即可;完成添加所有图片的交叉引用后,单击标题栏“关闭”按钮,关闭“交叉引用”对话框。

在文档中添加或删除图片后,其他图片的编号需做相应的改变,此时按下【Ctrl+A】快捷键,选定文档全部内容,单击【F9】功能键,图片的编号及其引用自动更改。

(3)添加表题注及交叉引用,以“表4-1”为例。

步骤1:添加表题注。将插入符定位在“表4-1”任意一个单元格中,同新建“图”标签的操作方法,创建名为“表”的标签;与图片编号样式相同,设置表编号样式;在“题注”对话框中,设置“位置(P):”的值为“所选项目上方”。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在表上方自动添加“表”标签及编号,在编号之后输入表说明文字即可。“表4-1”添加题注后的效果如图3-114所示。

图3-112 在“交叉引用”对话框中设置交叉引用格式

图3-113 添加“图5-1”交叉引用后的效果图

图3-114 “表4-1”添加题注后的效果图

步骤2:设置表的题注与表在同页。将插入符定位在题注中,打开“段落”对话框,选择“换行和分页(P)”选项卡,在“分页”组中选中“与下段同页(X)”复选框,如图3-115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15 设置表的题注与表在同页

步骤3:添加表交叉引用。将插入符定位在“如表4-1所示”中,删除“表4-1”,同添加图片交叉引用的操作方法,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设置“引用类型(T):”的值为“表”、“引用内容(R):”的值为“只有标签和编号”,系统在“引用哪一个题注(W):”下拉列表框中显示所有表的题注,选择“表4-1超级管理员和教师信息表”选项,单击“插入”按钮。“表4-1”添加交叉引用后的效果如图3-116所示。

图3-116 “表4-1”添加交叉引用后的效果

说明:重复上述步骤,为其他表添加题注。

(4)修改“题注”样式。

步骤1:打开“修改样式”对话框。选择“开始”选项卡→“样式”组→“样式”列表的其他按钮,展开样式列表,如图3-117所示,右击“题注”样式,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修改(M)...”命令,如图3-118所示,打开“修改样式”对话框,如图3-119所示。

图3-117 样式列表“题注”样式

图3-118 快捷菜单“修改(M)...”命令

图3-119 “修改样式”对话框

步骤2:修改样式。在“修改样式”对话框中,将“格式”组中的字体“黑体”修改为“微软雅黑”,字号“10”修改为“五号”;单击对话框下方的“格式(O)”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段落(P)...”选项,打开“段落”对话框,在“段落”对话框的“缩进和间距(I)”选项卡中,设置“对齐方式(G):”为“居中”,如图3-120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返回“修改样式”对话框,如图3-121所示,再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题注字体、字号及对齐方式的设置,同时论文中添加的所有题注均修改为新样式,如图3-122所示。

图3-120 设置题注“居中”对齐

10.编辑页眉

(1)设置同一节中三种页眉。

步骤1:进入页眉编辑区。将插入符定位在正文首页,选择“插入”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页眉”按钮,如图3-123所示,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编辑页眉()”选项,如图3-124所示,或者在页面上边界处双击鼠标,进入页眉编辑区;功能区显示“页眉和页脚工具”上下文选项卡,如图3-125所示。

图3-121 设置字体、字号、对齐方式后的对话框状态

图3-122 修改“题注”样式后系统自动修改插入的题注样式

图3-123 “页眉和页脚”组的“页眉”按钮

图3-124 “编辑页眉(E)”选项

图3-125 “页眉和页脚工具”上下文选项卡

步骤2:设置首页、奇偶页的页眉不同。分别选中“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选项”组→“首页不同”复选框和“奇偶页不同”复选框。使第2节中包含三种页眉,即首页页眉、奇数页页眉、偶数页页眉,三种不同的页眉需分别编辑。设置后第2节三种页眉的效果如图3-126所示。

图3-126 设置后第2节三种页眉的效果

步骤3:取消“与上一节相同”状态。在“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导航”组中,单击“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按钮,取消“与上一节相同”状态,可以使当前节的页眉与上一节的页眉不同,这也是分页与分节本质的不同。取消第2节页眉“与上一节相同”状态后的效果如图3-127所示。

图3-127 取消第2节页眉“与上一节相同”状态后的效果

说明:完成步骤2和步骤3操作后,“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中与第2节相关的“选项”组和“导航”组按钮的状态如图3-128所示。

图3-128 设置后“选项”组与“导航”组的状态

步骤4:设置第3节、第4节首页页眉不同。连续单击“导航”组中的“下一节”按钮,进入第3节页眉编辑区,如图3-129所示。第3节“导航”组、“选项”组按钮状态如图3-130所示,选中“首页不同”复选框,如图3-131所示,使第3节除包含奇数页页眉和偶数页页眉外,也包含首页页眉,如图3-132所示,使用相同的操作方法进入第4节页眉编辑区,选中“首页不同”复选框,使第4节也包含首页页眉。

图3-129 进入第3节页眉编辑区

图3-130 第3节“导航”组和“选项”组按钮的状态

图3-131 保持其他按钮状态不变后选中“首页不同”复选框

图3-132 第3节首页页眉效果图

说明:由于第3节、第4节中的页眉保持与上节相同,只保留了奇数页页眉和偶数页页眉两种,选中“首页不同”复选框,使得第3节、第4节中也包含三种页眉。根据任务要求,第3节和第4节页眉添加的内容与第2节页眉添加的内容相同,无需取消“与上一节相同”状态。

(2)添加首页页眉内容。

步骤1:打开“域”对话框。连续点击“导航”组的“上一节”按钮,如图3-133所示,切换至第2节首页页眉编辑区,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插入”组→“文档部件”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域(F)...”选项,如图3-134所示,打开“域”对话框,如图3-135所示。

图3-133 “导航”组的“上一节”按钮

图3-134 “插入”组的“文档部件”按钮下拉列表

图3-135 “域”对话框

步骤2:插入具有“标题”样式段落的文本。在“域”对话框中,选择“请选择域”组的“域名(F):”下拉列表框中的“StyleRef”选项,选择“域属性”组的“样式名(N):”下拉列表框中的“标题”选项,其余选项取默认值,如图3-13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后,论文题目添加到首页页眉插入符所在的位置;按下“右对齐”【Ctrl+R】快捷键,论文题目右对齐。

说明:第3节、第4节的页眉保持与上一节的页眉相同,当第2节添加首页页眉后,第3节、第4节首页页眉自动添加。添加首页页眉后,效果如图3-137所示。

图3-136 在“域”对话框中选择插入“标题”样式域

图3-137 在“首页页眉”区添加“标题”样式域后的效果

(3)添加奇偶页页眉内容。

步骤1:插入具有“标题2”样式段落的文本。同添加首页页眉内容的操作方法,单击“下一节”或“上一节”按钮,切换至第2节奇数页页眉编辑区。打开“域”对话框,选择“请选择域”组的“域名(F):”列表框中的“StyleRef”选项,选择“域属性”组的“样式名(N):”列表框中的“标题2”选项,在“域选项”组中选中“在全部上下文中插入段落号”复选框,其余选择默认值,如图3-13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论文的节标题添加到奇数页页眉;按下“右对齐”【Ctrl+R】快捷键,节标题右对齐,如图3-139所示。

图3-138 在“域”对话框中选择插入“标题2”样式域

图3-139 在“奇数页页眉”区添加“标题2”样式域后的效果

步骤2:插入具有“标题1”样式段落的文本。同添加首页页眉内容的操作方法,单击“下一节”或“上一节”按钮,切换至第2节偶数页页眉编辑区,打开“域”对话框,选择“请选择域”组的“域名(F):”列表框中的“StyleRef”选项,选择“域属性”组的“样式名(N):”列表框中的“标题1”选项,在“域选项”组中选中“在全部上下文中插入段落号”复选框,其余选择默认值,如图3-140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论文的章标题添加到偶数页页眉,按下“左对齐”【Ctrl+L】快捷键,章标题左对齐,如图3-141所示。

图3-140 在“域”对话框中选择插入“标题1”样式域

图3-141 在“偶数页页眉”区添加“标题1”样式域后的效果

说明:完成添加第2节奇偶页的页眉后,第3节、第4节奇偶页的页眉同时显示相应的内容。

11.添加页码

步骤1:转至页脚编辑区。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导航”组→“转至页脚”按钮,如图3-142所示,切换至第2节“首页页脚”编辑区。“导航”组和“选项”组按钮状态如图3-143所示,页脚保持“首页不同”、“奇偶页不同”、“与上一节相同”状态。例如,第2节“首页页脚”编辑区状态如图3-144所示。

图3-142 “设计”子选项卡“导航”组“转至页脚”按钮

图3-143 “导航”组和“选项”组按钮状态

图3-144 第2节“首页页脚”编辑区状态

步骤2:设置第2节的页码格式。在第2节页脚编辑区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页码”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F)...”选项,如图3-145所示,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设置“编号格式(F):”右侧下拉列表框的值为“-1-,-2-,-3-,…”、“起始页码(A):”右侧数码框的值为“-1-”,如图3-146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设置第3节、第4节的页码格式。单击“导航”组“上一节”或“下一节”按钮,分别转至第3节、第4节“首页页脚”编辑区。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设置“编号格式(F):右侧下拉列表框的值为“-1-,-2-,-3-,…,在“页码编号”组中选中“续前节(C)”选项,如图3-147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45 “页眉和页脚”组的“页码”按钮下拉列表

说明:每一节的页码格式要分别设置。

图3-146 设置页码格式

图3-147 设置第3节、第4节的页码编号为“续前节”

步骤4:取消第2节、第3节、第4节页脚“与上一节相同”状态。单击“导航”组中“上一节”或“下一节”按钮,分别转至第2节、第3节、第4节“首页页脚”、“奇数页页脚”、“偶数页页脚”编辑区,在“导航”组中单击“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按钮,取消“与上一节相同”的状态。

步骤5:在第2节“首页页脚”插入页码。单击“导航”组中的“上一节”或“下一节”按钮,转至第2节“首页页脚”。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页码”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当前位置(C)”子菜单中的“简单”→“普通数字”样式,如图3-148所示,页码插入插入符当前所在的位置。在第2节“首页页脚”插入页码的效果如图3-149所示。

图3-148 选择页码在“当前位置”以“简单”→“普通数字”方式插入

图3-149 在第2节“首页页脚”插入页码的效果

步骤6:在各节不同页脚中插入页码。同步骤5的操作方法,单击“导航”组中的“上一节”或“下一节”按钮,转至各节不同页脚的编辑区,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页眉和页脚”组→“页码”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当前位置(C)”子菜单中的“简单”→“普通数字”样式,页码插入插入符当前所在的位置;单击“导航”组中的“上一节”或“下一节”按钮,分别转至各节“首页页脚”、“奇数页页脚”编辑区,按下“右对齐”【Ctrl+R】快捷键,使页码右对齐;完成插入页码操作,各节三种页脚插入页码的效果如图3-150所示。

说明:系统默认进入页脚编辑区,文本左对齐。

12.添加目录

(1)插入章节目录。

步骤1:插入空白页。将插入符定位在英文关键词行末段落标记前,选择“插入”选项卡→“页面”组→“空白页”按钮,在英文目录页后插入一个空白页,插入符定位在空白页首行,空白页属于第1节。

图3-150 完成插入页码操作后各节页码显示的效果图

步骤2:打开“目录”对话框。在当前插入符位置输入“目录”二字,按【Enter】键,插入符切换至下一行。选择“引用”选项卡→“目录”组→“目录”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目录(C)...”选项,打开“目录”对话框,如图3-151所示。

图3-151 “目录”对话框

步骤3:设置目录格式并插入。在“目录”对话框的“常规”组中,设置“格式(T):”右侧下拉列表框中的值为“正式”,其余取默认值,如图3-152所示;单击“选项(O)...”按钮,打开“目录选项”对话框,如图3-153所示;删除“有效样式:”下“标题”右侧“目录级别(L):”文本框中的“1”,如图3-154所示,论文题目不会出现在目录中,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目录”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论文章节目录插入插入符所在位置。

图3-152 在“目录”对话框中设置目录格式

图3-153 “目录选项”对话框

图3-154 在“目录选项”对话框中设置目录包含项目

步骤4:设置目录项行距。用拖曳法选定目录项,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行距为“1.5倍行距”。

步骤5:设置“目录”格式。选定“目录”,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三”;打开“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I)”选项卡的“常规”组中,设置“对齐方式(G):”的值为“居中”、“大纲级别(O):”的值为“1级”,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2)插入图、表目录。

步骤1:打开“图表目录”对话框。将插入符定位在章节目录之后,输入“图目录”,按【Enter】键,选择“引用”选项卡→“题注”组→“插入表目录”按钮,打开“图表目录”对话框,如图3-155所示。

图3-155 “图表目录”对话框

步骤2:插入图目录。选择“图表目录(F)”选项卡,设置“格式(T):”的值为“正式”、“题注标签(L):”的值为“图”,其余取默认值,如图3-15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图目录插入章节目录之后。

图3-156 设置图目录格式

步骤3:插入表目录。将插入符定位在图目录之后,输入“表目录”,按【Enter】键,打开“图表目录”对话框,选择“图表目录(F)”选项卡,设置“格式(T):”的值为“正式”、“题注标签(L):”的值为“表”,如图3-15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表目录就插入到了图目录之后。

图3-157 设置表目录格式

步骤4:设置图、表目录项行距。分别选定图目录项和表目录项,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行距为“1.5倍行距”。

步骤5:设置“图目录”、“表目录”的格式。分别选定“图目录”和“表目录”,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四”、对齐方式为“居中”、大纲级别为“1级”。添加图、表目录后的效果如图3-158所示。

图3-158 添加图、表目录后的效果

13.删除文档中的所有空行

步骤1: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将插入符定位在文档开始位置,选择“开始”选项卡→“编辑”组→“替换”按钮,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3-159所示。

图3-159 “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2:删除所有空行。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单击“更多(M)>>”按钮,展开对话框,将插入符定位在“查找内容(N):”文本框中,单击“特殊格式(E)”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段落标记(P)”,如图3-160所示,在文本框中输入一个段落标记,接着再输入一个段落标记;将插入符定位在“替换为(I):”文本框中,输入一个段落标记,如图3-161所示,完成设置后反复单击“全部替换(A)”按钮,直到系统提示全部替换完成,删除所有空行,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图3-160 “特殊格式(E)”按钮列表

图3-161 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输入“段落标记”状态

说明:文档最后的空行无法删除时,手动删除即可。

14.更新目录

(1)更新章节目录。

步骤:将鼠标指针移动至章节目录区域,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新域(U)”命令,如图3-162所示,打开“更新目录”对话框,选中“只更新页码(P)”选项,如图3-16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章节目录的更新。

图3-162 “目录”快捷菜单下的“更新域(U)”命令

图3-163 “更新目录”对话框

(2)更新图、表目录。

步骤:分别将鼠标指针移动至图目录和表目录区域,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新域(U)”命令,打开“更新图表目录”对话框,选中“只更新页码(P)”选项,如图3-164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图目录或表目录的更新。

图3-164 “更新图表目录”对话框

说明:目录中如果只有页码发生变化,则选择“更新目录”对话框或“更新图表目录”对话框中的“只更新页码(P)”选项;如果标题内容或图表题注发生变化,则选择“更新目录”对话框或“更新图表目录”对话框中的“更新整个目录(E)”选项。

15.添加参考文献编号交叉引用

步骤1:定位参考文献编号引用位置。同前述操作方法,打开“导航”空格,在搜索框中输入“[1]”,系统搜索到文档中引用编号“[1]”,并突出显示,如图3-165所示,将引用编号“[1]”删除。

图3-165 系统检索到对象并突出显示

步骤2:将文献编号与引用关联。选择“引用”选项卡→“题注”组→“交叉引用”按钮,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设置“引用类型(T):”的值为“编号项”、“引用内容(R):”的值为“段落编号(无上下文)”,在“引用哪一个编号项(W):”列表中选择参考文献中编号为“[1]”的选项“[1]马晓波等.C#程序开发实训教程[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如图3-166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插入(I)”按钮。添加参考文献编号交叉引用后的效果如图3-167所示。

说明:“交叉引用”对话框为伴随对话框,单击“插入(I)”按钮后对话框不会关闭。在“导航”窗格中继续输入其他引用编号,重复上面的步骤,创建其他参考文献编号与引用的关联,直至完成后单击“关闭”按钮,关闭“交叉引用”对话框。

图3-166 在“交叉引用”对话框中设置参考文献编号与引用关联

步骤3:设置引用编号格式。采用拖曳法选定插入的引用编号,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号为“五号”,选择“开始”选项卡→“字体”组→“上标”按钮,设置上标效果。完成设置,添加参考文献编号交叉引用的效果如图3-167所示。

图3-167 添加参考文献编号交叉引用的效果

16.制作封面

(1)设置封面模板。

步骤1:插入封面。将插入符定位在论文中文题目前,选择“插入”选项卡→“页面”组→“封面”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Word 2016提供的“内置”→“镶边”模板,如图3-168所示,在论文的首页插入封面,封面效果如图3-169所示。

图3-168 Word 2016提供的“内置”→“镶边”封面模板

图3-169 插入封面效果图

步骤2:修改封面模板。单击封面模板的占位符,显示“绘图工具”选项卡。选择“绘图工具”选项卡→“格式”子选项卡→“排列”组→“位置”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其他布局(L)...”选项,打开“布局”对话框,在“位置”选项卡的“水平”组中,设置“对齐方式(A):”的值为“居中”、“相对于(R):”的值为“页边距”,在“垂直”组中,设置“对齐方式(G):”的值为“居中”、“相对于(E):”的值为“页边距”,如图3-170所示;在“大小”选项卡的“高度”组中,设置“相对值(L):”的值为“100%”、“相对于(T):”的值为“页边距”,在“宽度”组中,设置“相对值(I):”的值为“100%”、“相对于(E):”的值为“页边距”,其余选项取默认值,如图3-171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设置完成后占位符相对页边距的效果如图3-172所示。

图3-170 设置封面占位符对齐方式

图3-171 设置封面占位符大小

图3-172 设置完成后占位符相对页边距的效果

(2)添加封面抬头。

步骤1:添加文本框。分别单击封面中每个占位符的标签,选定占位符,按【Delete】键删除所有占位符。选择“插入”选项卡→“文本”组→“文本框”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绘制文本框(D)”选项,如图3-173所示,在封面白色区域绘制一个横排文本框;右击文本框边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其他布局选项(L)...”命令,如图3-174所示,打开“布局”对话框,在“位置”选项卡的“水平”组中,设置“对齐方式(A)”的值为“居中”、“相对于(R)”的值为“页边距”,如图3-175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添加文本框后的效果如图3-176所示。

图3-173 “绘制文本框(D)”选项

图3-174 文本框快捷菜单命令

图3-175 设置文本框水平对齐方式

图3-176 添加文本框后的效果图

步骤2:编辑封面抬头。将论文第一页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两行内容复制到文本框中,分别将插入符定位在“××学院”每两个字之间,按【Tab】键,在每两个字之间插入制表符,选定“××学院”,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体为“华文行楷”、字号为“小初”;选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设置字体为“华文中宋”、字号为“一号”;单击文本框边框选定文本框,选择“绘图工具”选项卡→“格式”子选项卡→“文本”组→“文本对齐”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中部对齐(M)”选项,如图3-177所示,设置文本在文本框中上下居中对齐;选择“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居中”按钮,设置文本在文本框中水平居中对齐,在“段落”对话框中设置行距为“单倍行距”;选择“绘图工具”选项卡→“格式”子选项卡→“形状样式”组→“形状轮廓”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无轮廓(N)”选项,如图3-178所示,隐藏文本框。完成设置后,封面抬头的效果如图3-179所示。

图3-177 “文本”组的“文本对齐”按钮下拉列表

图3-178 隐藏文本框边框

图3-179 封面抬头的效果

(3)编辑论文信息。

步骤1:插入表格。同前述操作方法,在封面下面区域插入一个9行2列的表格,参照封面样图,在单元格中输入相关内容。

步骤2:设置单元格文本格式。用拖曳法选定A列的所有单元格,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体为“等线”、字号为“五号”、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选择“开始”选项卡→“字体”组→“加粗”按钮,设置文本加粗效果;用拖曳法同时选定B7、B8、B9的单元格,设置字体为“楷体”,B7、B8单元格内容“居中”对齐,B9单元格内容“右对齐”。

步骤3:设置表格格式。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表格两列之间的分隔线上,鼠标指针变为双向指针,向左拖动表线,调整第A列的宽度与文字同宽;使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向左拖动表格右边框,适当调整表格宽度,调整后的效果如图3-180所示;选定表格,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如图3-181所示,单击“定位(P)...”按钮,打开“表格定位”对话框,在“水平”组中,设置“位置(S):”下拉列表框的值为“居中”、“相对于(V):”下拉列表框的值为“栏”,如图3-182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表格属性”对话框,设置表格居中对齐。完成设置后表格的效果如图3-183所示。

图3-180 调整列宽和表格宽度后的效果

图3-181 “表格属性”对话框

图3-182 在“表格定位”对话框中设置表格对齐方式

步骤4:隐藏表格A列边框。将鼠标指针移动到A列上边框,当鼠标指针变为向下的黑色实心指针↓时,单击鼠标选定表格A列,选择“表格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边框”组→“边框”按钮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无框线(N)”选项,如图3-184所示。

图3-183 表格在占位符中“居中”对齐的效果图

图3-184 “边框”按钮下拉列表中的“无框线()”选项

步骤5:保留B列单元格下边框。同选定A列方法一样选定B列,同步骤4的操作方法,在“边框”按钮下拉列表中选择“右框线(R)”选项,隐藏表格右边框;将鼠标指针移到B1单元格左下角,当鼠标指针变为反向黑色实心箭头时,单击鼠标选定B1单元格,在“边框”按钮下拉列表中选择“上框线(P)”选项,隐藏B1单元格上边框。完成设置,信息部分的效果如图3-185所示。

说明:打印时,虚框线不会被打印。

(4)设置日期格式。

步骤:在表格下方段落标记处输入“年月日”,选定“年月日”,同前述操作方法,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对齐方式为“居中”;右击封面下面蓝色区域占位符边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对象格式(0)...”命令,如图3-186所示,打开“设置形状格式”窗格,选择“文本选项”,在“文本填充”组中设置“颜色(C)”右侧下拉列表框的值为“主题颜色”→“黑色,文字1”,设置文本颜色为“黑色”,如图3-187所示。完成设置后,论文封面的效果如图3-188所示。

图3-185 完成设置信息部分的效果图

图3-186 占位符快捷菜单命令

图3-187 在“设置形状格式”窗格的“文本选项”中设置文本颜色

图3-188 完成设置后论文封面的效果图

(5)删除原封面内容页。

步骤:选定原封面内容,按【Delete】键,删除所有内容,删除页面中的所有段落标记。

(6)设置封面页面边距。

步骤1:插入分节符。将插入符定位在论文中文题目前,同前述操作方法,在“分隔符”按钮下拉列表中选择“分节符”组的“奇数页(D)”选项,在论文中文题目前分节并从奇数页开始,成为新的第2节,原第2节顺序变为第3节,依此类推。

步骤2:取消第2节“与上一节相同”状态。进入页眉编辑区,同前述操作方法,单击“导航”组的“上一节”或“下一节”按钮,单击“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按钮,取消第2节“首页页眉”、“奇数页页眉”、“偶数页页眉”的“与上一节相同”状态;切换到页脚编辑区,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取消“首页页脚”、“奇数页页脚”、“偶数页页脚”的“与上一节相同”状态。单击“导航”组的“上一节”或“下一节”按钮,切换至“首页页眉-第1节-”编辑区,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选项卡→“设计”子选项卡→“关闭”组→“关闭页眉和页脚”按钮,返回文档编辑区。

步骤3:设置第1节页面格式。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页边距”选项卡(见图3-189),在“页码范围”组中设置“多页(M):”右侧下拉列表框中的值为“普通”;在“页边距”组中设置“左(L):”右侧数码框的值为“2.8厘米”、“右(R):”右侧数码框的值为“2.5厘米”、“上(T):”右侧数码框的值为“2.75厘米”、“下(B):”右侧数码框的值为“2.75厘米”、“装订线(G):”右侧数码框的值为“2厘米”、“应用于(Y):”右侧数码框的值为“本节”,其余取默认值;在“纸张”选项卡和“版式”选项卡中,均将“应用于(Y):”的值设置为“本节”,完成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89 设置论文封面页边距

17.保存、关闭文档并退出Word 2016

步骤1:保存文档。单击快速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系统将格式化后的文档以覆盖方式保存到“论文.docx”文档中。

步骤2:退出Word 2016。单击Word 2016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关闭文档同时退出Word 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