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教育平台问题综述:建设与研究成果

智慧教育平台问题综述:建设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智慧教育平台理论性指导、规划的欠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次,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建设标准,智慧教育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件应用开发就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来源于平台当中各方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意识选择和行为动作的数据化信息。

智慧教育平台问题综述:建设与研究成果

通过对当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教育平台在智慧教学和学习,智慧管理和科研,智慧评价和服务方面的具体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现如今,在互联网的整体环境下已经涌现出许多由教育部门和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建立的许多颇具成效的智慧教育平台。但由于智慧教育平台理论性指导、规划的欠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智慧教育平台缺少政府的主导

纵观智慧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都是在总体上对智慧教育发展提出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而在对智慧教育平台具体的理论性指导、整体性规划、行业建设标准、建设参与团体和平台发展方向上却没有出台系统性的主导政策。

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智慧教育平台发展建设主导的缺失,使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也没有合理的平台组织分类和平台体制保障。首先,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智慧教育平台的理论框架就会不系统、不完整,让平台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出现各种不同的短板,难以实现智慧教育所期望的教育需求。其次,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建设标准,智慧教育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件应用开发就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同地域、组织机构和和建设单位会以自身现有的水平来开展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使得各个平台会因为基础设施的差距和系统版本的差异而不能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数据的共建共享,产生数据鸿沟和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没有合理的平台组织分类和平台体制保障,智慧教育平台产业的发展就会杂乱无章。随着智慧教育的深入人心,智慧教育平台建设领域早已不是蓝海,各类大大小小的信息技术公司、教育机构和金融公司都将目光投向了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各种各样的智慧教育平台出现在大众的学习生活当中。而大多数平台由于后期缺乏多方组织的合理分类和资金、技术的保障都逐渐无人问津,极大地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并且影响了大众对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感受和心理印象

(二)智慧教育平台缺少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

通过对现有智慧教育平台的分析可以发现,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提升个人修养的公开课,提升个人工作、生活技能的实用技术类课程,为提升个人资历水平的技术资格类课程,以及为学校教育做辅助的学校教育课程。平台的学习方式也包含了公开课、在线直播课程、在线视频课程和在线辅助学习资源课程等。虽然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平台课程学习形式,但却没有出现能够融合所有课程类型和教学方式的智慧教育平台。

(三)智慧教育平台的智能化程度低

大多数平台在很多网络课程当中只是单方面简单的存储了课程学习的教学视频和电子课件这些简单的资料,却缺少交互性学习和模拟性实践等部分,无法凸显智慧教育平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应有的智能化、科学性优势。

(四)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整合程度低、规范程度差

当前智慧教育平台教育资源的来源包含了由平台自主搜集整理的资源和平台入驻的教师和教育机构上传、推送的教育资源。而除去教育机构公开发布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外,各平台相互间的教育资源没有实现共享,这和平台的自我发展保护有关,也同许多教育资源的收费制度有关。这就导致了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整合程度低,资源分散。不仅如此,许多智慧教育平台在容纳各教师(讲师)、各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时,在课程资源的品质上没有做到应有的审查和相关的课程评价,导致许多课程资源品质较低,极大地影响了平台用户的学习体验。

(五)智慧教育平台用户互动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www.xing528.com)

从对各平台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只有少数平台(如腾讯课堂)能利用自身已有的通信资源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外,大部分平台在针对每个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方式只有论坛发帖和留言,有的课程因为资源的来源问题甚至在课程学习中没有相应的联系交流方式。这些实际情况都和智慧教育平台所要求的实现异地同时同步或异地异时异步的互动交流方式相去甚远。

(六)智慧教育平台评价体系的缺失

智慧教育平台的智慧评价体系是了解学习者在平台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分析课程的适用程度,解决学习者课程选择和学习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途径。但是在现有的各类平台当中,只有少数类型的课程(如中国大学MOOC)具备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在线总结、电子阅卷等方面的平台评价功能体系。而大多数平台的课程学习在智慧评价方面是缺失的。

(七)智慧教育平台管理体系不完善

智慧教育平台的管理是服务于用户的,所以平台的管理体系就需要全面、有针对性。在对当前智慧教育平台管理分析时可以发现,各平台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学生(用户)、教师(讲师)、学校(教育机构)这三个方面。虽然各平台都以此三方为分类,但在具体的管理结构功能和管理显示方面却做的并不完善。例如:在学生(用户)方面,只注重用户所学的课程、学习的时间、课程的费用等,而对学习效果,知识的引申等方面并没有按用户的学习需求进行管理、整理和推送。而在教师和学校方面,平台的管理也十分松散,例如:有的平台在教师(讲师)的实名认证方面就没有做到位,姓名、头像、技能等级、教学成果、课程的组织、讲解的效果等都没有完善的管理;在学校(教育机构)的课程推荐和教师(讲师)介绍方面,平台并没有做实际化的认定,只是全面的为课程资源做广告;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资源的收费管理方面,平台并没有制定合理的费用标准,完全由授课方自行定制,使得课程价格混乱、虚高,对学生(学习者)的使用意向造成极大地削弱。

(八)智慧教育平台科研分析的不足

众所周知,智慧教育平台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来源于平台当中各方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意识选择和行为动作的数据化信息。而通过上述的各项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大多数智慧教育平台中,无论是课程资源的来源、品质,还是学习过程的检测和评价,以及平台各方的运作管理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慧教育平台在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九)智慧教育平台的用户推广度低

当前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和运作都是以信息技术公司为建设者,依靠政府、学校、网络机构的指导和管理为指导核心,但单方面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式却给平台造成了许多诸如实用性平台标准和规范缺乏,相关人才的不足,软硬件的利用率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能单纯的被动接受学习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导致智慧教育平台在向用户推广的过程中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产生排斥的心理,无法让智慧教育平台真正融入学习者的学习生活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