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克的音乐表演分析法

林克的音乐表演分析法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林克的这一分类原则,我们先来看看对音乐的分析。在这一分析领域较具有特色的理论是迈尔的分析,他不仅继承了申克分析中的重要思想,而且对申克分析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补充,形成了多等级层次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他的音乐分析还为音乐审美和认知服务以及演奏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迈尔把音乐分析和音乐表演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了分析对于音乐表演者应该如何去形成音乐的句法、过程、等级结构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林克的音乐表演分析法

在20世纪音乐分析领域,采用图标分析法对音乐作品的总体速度、力度、节奏、旋律形态进行分析是当今国外分析学派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分析能够很直观地展现音乐作品的轮廓特征。根据林克(John Rink)的看法,分析与表演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于表演或者可能为表演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的分析,即规定的分析(prescriptive);另一种是对表演本身的分析,即描述性的分析(descriptive)。

根据林克的这一分类原则,我们先来看看对音乐的分析。在这一分析领域较具有特色的理论是迈尔的分析,他不仅继承了申克分析中的重要思想,而且对申克分析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补充,形成了多等级层次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他的音乐分析还为音乐审美和认知服务以及演奏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迈尔把音乐分析和音乐表演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了分析对于音乐表演者应该如何去形成音乐的句法、过程、等级结构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迈尔对旋律分析的例子(选自贝多芬E大调钢琴奏鸣曲》,Op.81a第一乐章的引子)。[22]其中涉及迈尔的两个最重要的分析模式,一个是“间隙—填充”,另一个是“暗示—实现”。

贝多芬《E大调钢琴奏鸣曲》,Op.81a第一乐章引子:

(www.xing528.com)

图2-2-1

首先,这段音乐开始于一个五度关系的运用,这是个空五度(horn fifths)。贝多芬在这里的运用与莫扎特的空五度不同,莫扎特的交响乐中也经常使用,但是多是作为终止式出现在乐段的结束位置,并不是旋律的根本特点。而贝多芬用在一个慢速陈述的引子开头,表现为旋律的主要特征,然后并不立即走向主音,而是进入一个阻碍终止,使音乐保持继续流动的特点。这种不平常的使用使主题的重要性受到强调,使随后的音乐事件的到来给人更加强烈的印象。这种与调性相偏离的感受暗示着一种敌对的气氛,或是不断高涨的发展部,或是英雄性的主题,或是变化无常的惊异状况。通常,音乐的情感音调也在这个层面得到揭示。其次,迈尔从更加细致的句法联系和暗示性关系角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下中音(C小调和声在空五度结束的地方是用一种延长(prolongation)的形式出现的,它本身是暗示性的,也是呈示部小快板主题出现的基础。这种延长开始于E到A的跳进,其中的间隙(gap)被G跟随时,继续向主调的运动就被暗示了(如图2-2-1中1)。这个间隙的填充(fill)并没有直接完成,而是在第7小节、第8小节才实现。通过使用相同的和声,贝多芬特别地将第3小节的G音和第7小节的G音联系起来。虽然第7小节的这个G音确实如暗示的那样向E运动,但是又一次停在一个阻碍终止上,显然这个实现只是临时的解决。其实,E向A跳进时,也暗示了向C音的进行,但是这个暗示较弱,因为A的出现更被我们理解为一个装饰性的音符而倾向于G,而不是作为E—A—C的三和弦式的暗示关系。在第3小节跟随G的音并没有到E去,这个跳进特征又从G音开始被反复了一次,这个反复产生了进一步的暗示。如第一次的“间隙—填充”产生的暗示一样,这次也暗示了向下的填充。当C音在第4小节运动到B音时,这一暗示得到实现,并通过B、A,在第7小节到达G(如图2-2-1中2)。一旦第3小节的C出现,旋律的运动在较高等级上就明显呈现出三和弦式的特点(如图2-2-1中3)。被三和弦模式所暗示的高音的E是立即得到实现的。E关闭了三和弦的运动,既实现了有八度结束的满意感,又是节奏组在重音上强调的目标。由于包含了相分离的运动,所以三和弦的模式也具有暗示性。第三个间隙是C到E,它暗示了向D的运动(如图2-2-1中5),这个暗示特别重要,原因不仅在于E是旋律和节奏的目标,而且它还增强了线性运动和阻碍终止产生的暗示(如图2-2-1中6)。当然这些旋律所具有的暗示性关系,都是有和声支持的。再次,E之后跟着出现了四六和弦,相应的花音一步步得到解决,最可能到来的就是D音。被暗示的D音本应该直接跟随到来,但在第8—11小节主要为三和弦式运动,间隙从E到G,填充音F,最后再通过E到D(如图2-2-1中4)。这样,前面的三和弦运动(图2-2-1中3和5)与后面的进行(图2-2-1中3a和4)一起在E汇合并共同到达D音。第4小节E之后下行运动时,D音空缺了,这个模式是从开始的六度跳进就强调了的。从E到D的暗示直到最后才实现(图2-2-1中5),E在第11小节和第4小节出现时音程关系类似,这两处的E都是根音上的六度音,是C小调四六和弦的一部分,也是E小调三和弦的一部分(图2-2-1中5.2)。第11小节的八度E来自第2和第4小节三和弦运动的旋律线的分割。在第12小节,结束主题的低音E也被迫到了D。“间隙—填充”模式在X和X’处是属于前景中的较低水平上的(图2-2-1中1和2),主要音高上升到更高水平的三和弦结构(图2-2-1中3)。在高级结构水平上,E的延长形成更大范围的三和弦模式,暗示了向B的运动。这要在第21小节和第22小节才能得到确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