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解析

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解析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咨询是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且有一系列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咨询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咨询效果。(一)支持疗法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法。咨询人员在充分了解咨询对象所面临的心理挫折的严重性、自身的性格及自我的成熟性的基础上,给咨询对象以适当的指导。通常情况下,心理分析治疗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解析

心理咨询是一种科学、一种技术,且有一系列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咨询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咨询效果。

(一)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支持和鼓励,使面临困难而无所适从或情绪低落、消极抑郁者看到光明,恢复自信。通过细听倾诉,使患者内心痛苦、积怨、不满有机会宣泄,从而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通过咨询人员的指导,使因缺乏知识或受不正确观念影响而产生烦恼、忧虑者调整原有的认识观念,培养合理的适应方式。一般而言,支持疗法的治疗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适当的支持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与理解。支持疗法就在于给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帮助咨询对象度过困境。咨询人员在充分了解咨询对象所面临的心理挫折的严重性、自身的性格及自我的成熟性的基础上,给咨询对象以适当的指导。

2.调整对“挫折”的认识

患有心理障碍的人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低,遇到稍有不顺心的事便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咨询人员要通过咨询,使他们认识到:挫折和不幸往往能锻炼人的意志,使人尽快地成熟起来。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要敢于去面对困难,而对挑战,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3.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当一个人面临心理上的挫折时,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立起来,忘掉可用的资源,而不去充分利用,经常低估自己的潜力,忽略别人可以提供的帮助。心理医生应在这方面予以指导,助其渡过难关。

4.进行适当方法指导

进行适当方法指导,是指与咨询对象一起分析、寻求应付困难或处理挫折的恰当的方式方法。例如,因考试成绩不好而一味地自责自己智力差、能力低,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适应方式。咨询人员可以帮助咨询对象一道分析导致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用心复习还是由于自己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呢?指导咨询对象面对成绩不好的现实,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努力、迎头赶上,才是积极的适应方式。

支持疗法是一种基本的心理疗法,不管施行何种模式心理治疗,支持疗法的原则都宜采用。

(二)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又名精神分析法,由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患者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是患者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被压抑的情感。心理分析法试图通过咨询双方的交流,把压抑在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使患者明了症状产生的原因和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通常情况下,心理分析治疗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自由联想

所谓自由联想,是指让患者在毫无拘束的情境下,尽情道出心中的一切秘密和一切事情。不管这些想法与主题是否有关、多么零乱、不合逻辑和羞于启口,只要想到就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咨询人员从患者所述的词句、事件和想象中,分析其中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把压抑的动机召回到意识中来。

2.梦的解析

在自由联想时,患者常会提到做梦的经验。对于精神分析疗法而言,患者所陈述的梦是一项重要的精神分析资料。弗洛伊德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他人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也就是说,梦是现实欲望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

在梦中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物体都有象征。梦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理性的。梦的解析就是通过凝缩、置换、视像化和再修饰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工整合为合理的梦境。对梦的解析就是剥去显梦的层层伪装,找到隐梦的真正含义。一般来说,梦的解释是带有非常主观的色彩,所以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我们不能就此说梦的解析毫无道理。

传说从前有个秀才在赴京赶考的头一夜做了两个梦。一是梦见在墙头犁地种庄稼,二是梦见在屋里打伞。心想这肯定与此次赶考有关,但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其妹见秀才犯愁之状,问之详情后说:“这有何难。墙头上种庄稼(中)不上,屋里打伞淋(轮)不着。”秀才闻此解释,更是沮丧,决定弃考。其母知道后说:“你的小妹不知圆梦,纯粹胡扯。”应该是:“墙上种庄稼(中)得高,屋里打伞漏不了。”秀才闻此言,方破涕为笑。可见,同样的梦境可以因释梦者对其象征意义的不同理解,其解释的结果会截然不同。

3.阐释

所谓阐释是心理咨询人员根据患者在自由联想、对梦的陈述、移情以及抗拒等过程所得到的一切资料,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分析各种心理活动,释其疑、宽其心。就精神分析的目的而言,阐释的过程亦就是治疗,因为患者信服咨询人员的阐释,患者心理上的痛苦单凭阐释而不需药物即能解除。

4.移情

移情即在分析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把对亲人的感情移到咨询人员身上,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解决其痛苦。咨询人员通过移情可以了解患者对其亲人或他们的情绪反应,引导他讲出痛苦的经历,揭示移情的意义,使移情成为治疗的推动力。

(三)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正常的或病态的、健康的或异常的,都是由学习获得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利用条件反射原理,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化、设计某些特殊的情境和专门疗程,使患者逐步消除和纠正其异常行为和生理功能,并通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正常的行为反应。因此,也有人将行为疗法称为条件反射疗法或学习疗法。

实施行为疗法,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一是了解患者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确定治疗的目标——矫正患者的某种行为;二是向患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三是采取专门的行为治疗技术,并辅之药物治疗;四是根据病情的进展情况,分别给予正强化(如表扬、鼓励、奖赏)和负强化(如批评、疼痛刺激、惩罚);五是根据病情的转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法以巩固疗效。

1.条件操作法

条件操作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或代换券制度,即当患者出现所期望的心理行为时,马上给予奖励,以增强适应性行为。代换券指的是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它可以有许多形式,如小红旗、2分票、购物券等。代换券制度通常用来奖励人们所希望的行为,使这种行为不断强化并逐渐巩固下来,从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柯伦伯格曾运用条件操作法(代换券制度)矫正人们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习惯。干预者首先对公园里的游人扔垃圾的情况进行了8天的观察。在观察期间,游园者将垃圾扔进垃圾箱的次数一共是723人次,没有扔进垃圾箱的次数是526人次。然后用条件操作法(代换券制度)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也是8天。干预者在公园里的垃圾箱附近按程序的规定,对前来扔垃圾的人发给一张证券,持券者用本券可在公园的一个商店里提取汽水、糖果之类的东西,结果游人将垃圾全部扔进了垃圾箱。

此外还有自我调整法(全身松弛法)、模仿法(示范法)、扮演角色法等。行为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进程适当,有及时的奖罚,培养来访者足够的行为动机等。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患者问题的实质,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程度去改变某种不良行为。

2.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不是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主要代表。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需要发展并运用他们所具有的天赋、潜能,以便自己发展并达到自我实现。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基本需要如果遭到挫折,得不到满足,他的自我意识就会发生扭曲,内在的潜能就不能发挥出来,从而会造成心理失衡,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因此,人本主义疗法强调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气氛,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身的价值,并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发展。

咨客中心疗法的创始人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若在良好的环境下让他的潜能自由发展,将会是健康而富有建设性的。

首先,人的诚实与善良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对人的本性的理解是咨客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其次,罗杰斯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他认为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且能对自己负责,有正确的人生取向,因此可以独立自主,进而迈向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极主动地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咨客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在与咨询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后,就能得到合理的释放和发挥,这是罗杰斯咨询理论的基本思想。

再次,咨客中心疗法十分重视人的自我概念。罗杰斯指出,人的自我概念,是了解心理异常产生的关键。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即理想自我和实现自我。现实自我是别人眼中的自己,理想自我则是个体自以为“应当是”或者“必须是”的自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和谐,或理想自我过高而难以实现,就往往陷入痛苦,因而导致心理疾病。

咨客中心疗法可分为若干步骤。

第一步,咨客前来求助,这是治疗的前提条件,如果咨客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咨询和治疗是很难成功的。

第二步,咨询人员向咨客说明治疗方法。咨询人员要向咨客说明,咨询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氛围,不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咨询人员会帮助咨客解决问题或找到答案。

第三步,鼓励咨客情感的自由表现。咨询人员必须友善地、诚恳地、热情地接待对方,促使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做出自由表达。(www.xing528.com)

第四步,咨询人员要能够接受、认识咨客的消极情感。咨询人员对咨客表述的内容必须做出反应。不论咨客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无绪或滑稽可笑,咨询人员都应能接受对方的态度并加以处理,努力创造一种气氛,使咨客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

第五步,咨客积极情绪开始萌动。咨客充分表达出消极情感之后,积极情感开始出现。咨询人员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介入道德的评价。咨询人员的任务就是促使咨客自然达到领悟或认知的境地。

第六步,咨客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由于咨询人员给予咨客充分尊重和理解,使咨客有机会重新考虑自己并达到接受真实的自我。咨客的这种心境,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七步,帮助咨客认清要采取的新的行为和新的决定。咨询人员要协助咨客澄清其可能做出的选择,帮助咨客增强信心和勇气。

第八步,疗效的产生。当咨客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时,治疗工作就转向帮助咨客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请其扩展其领悟的范围。

第九步,咨客的全面成长。咨客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此时,咨客的主动性增强,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咨询人员共同讨论。

第十步,治疗结束。咨客感到无须再寻求咨询人员的帮助,他自己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治疗关系就此结束。

罗杰斯的咨客中心疗法不太注重治疗技巧,只注重治疗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咨询人员不是以专家、医生的身份出现,不是以咨询人员自己的理论去影响咨客,而是强调要在良好的环境里,让咨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变化。所以,这是咨客中心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的最大不同之处。

3.认知疗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受人的认知支配,某些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导致的。咨询的关键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人、对己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是针对心理分析疗法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在心理分析治疗时,常看重于心理与行为的潜意识和情感,而这种潜意识和情感往往是咨询人员的主观分析和推测,不容易向患者解释,也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不易作为治疗的着眼点来操作。认知疗法把着眼点放在认知上,不必管看不到、摸不着的潜意识,只要调整、构建患者的非功能性的认知即可,既具体、又明显,易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协作。

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改变患者的现实评价。人在药物作用、疲劳、精神警觉的状态下可出现感知歪曲,从而影响现实评价,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异常认知方式的影响下,同样可以出现现实检验的错误。如偏执病人,把别人的一言一行都认为与自己有关;疑病症病人把躯体的任何不适都认为是严重疾病的象征;抑郁症病人总觉得事事不顺心等。正常人能够区分主观与客观、假设与现实,而抑郁症病人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把假设当成现实,把主观当做客观。如何使患者的认知达到二者的统一呢?首先,要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其次,要帮助患者去检讨他所持有的对己、对人以及对事的看法,从中发觉跟患者主诉的问题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看法”或“态度”,并协助患者去检讨这些看法或态度与一般现实的差距,指出其认知错误;最后,督促患者去练习更换这些看法或态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

另一种是改变信条的技术。人们主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解释外界事物,评价自我与他人。贝克称价值观念为信条,他认为,如果信条定得太绝对或使用不当,会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等症状。认知疗法就在于改变人们的信条,帮助人们建立合理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增强对失败的耐受力。

合理情绪疗法是常用的认知疗法之一,它是由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基础上的。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逻辑的思维造成的。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打招呼。这两人中的一人对此事是这样想的“或许他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另一人却认为“他没有与我打招呼,是不是他对我有意见,是不是意味着我这次提拔无望”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前者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干什么,而后者则忧心如焚、情绪低落。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合理的情绪反应在思维上有什么特点呢?韦斯勒经过研究,总结出不合理思维的几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思考问题往往从主观角度出发,不考虑客观事实,通常与“必须”“应该”这些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生活应该是这样的”等。具有这种思维观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他们认识不到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往往接受不了,感到难以适应并陷入困扰。

第二,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分概括化表现为对己和对他人两个方面。对己的不合理评价,往往因为自己某件事情的失败,就认为自己是“废物”“一无是处”,常常会导致自责、自卑、自弃的心理及抑郁心情的发生。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往往表现为容不得他人犯半点错误,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这个人“坏透了”,结果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彼此感情的冷漠。

第三,糟糕至极。持有这种心态的人认为某件事情做错了,就会大祸临头。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之中,如耻辱、自责、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当不顺心的事发生时,我们必须去面对现实,尽可能地去改变现实;在不可能做到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是由人们的不合理思维方式造成的。因此,帮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模式,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情绪障碍或心理疾病。

4.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教授创立的,是一种具有独特哲学色彩和人生理论的认知行为疗法,它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相提并论的地位。森田疗法的诞生与森田本人的经历及体验有关,同时也是他多年不懈地探索、研究、实践的结晶。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质”症状、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

首先,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发病基础。疑病素质表现为思想内向,对自己身心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容易将正常的心理与生理现象视为异常,总是担心自己的身心健康。这种过分担心自身状况、过分关注自我,便会形成疑病素质。

其次,森田正马认为,精神交互作用促进了“神经质”症状的进一步发展。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就是当身体出现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集中注意,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感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越来越吸引注意并进一步固定于它。感觉与注意的交互作用,使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更加敏感。例如,某人存在疑病因素,把某次胃痛当作异常现象加以特别关注,从而引起了这种感觉的强烈和不安,逐渐形成了抑郁症。

再次,患者的“思想矛盾”也是诱发“神经质”症状的主要因素。“思想矛盾”常常表现为“理应如此”的愿望和“事已如此”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由于疑病素质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事实之间形成思想矛盾。这些矛盾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森田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森田认为“顺其自然”是对症状最有效的态度,如果一味地对抗是徒劳的。正如人们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患者只要在心理上放弃对症状的抗拒,就会切断精神交互作用,症状就会减轻以至消失。

森田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用任何手段回避、压制都是无济于事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身心的异物,要视若平常,对其不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活动。

“有,就让它有!”这就是“顺其自然”的态度。患者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如果见到人就恐惧,就让它恐惧好了;失眠者,不要强求入眠,越是强求越是睡不着;感到痛苦,就让它痛苦好了……不必过多地考虑情绪体验,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坚持下去,症状反而减轻了。森田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从小就体弱多病,患有明显的神经质症状,曾多方求医,也无济于事,疾病将他折磨得无可奈何,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放弃了一切治疗,拼命地学习和工作。结果出乎意料,以前的病症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由此他悟出了森田疗法。

5.催眠暗示疗法

催眠暗示疗法是指通过语言或药物等手段诱导,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然后,咨询人员借助言语暗示,以消除患者的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

催眠暗示疗法是心理医生不断应用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对患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志状态渐渐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患者的认识判断能力减弱,防御机制降低,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随心理医生的暗示转换。患者能重新回忆起已经遗忘的经历,畅述内心的秘密。此时,咨询人员的言语刺激、安慰、保证、疏导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从而获得积极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尤其对心身障碍和神经症疗效较好。

催眠治疗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与巫医、巫术是两码事,不可滥用,一般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治病需要时,并在患者的自愿配合下才可使用。

暗示疗法产生的历史古老而悠久。麦斯默的催眠表演,引起了人们对其奥妙的探究。夏科、巴甫洛夫、弗洛伊德等对暗示现象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巴甫洛夫说过:“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了《暗示心理学》一书。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对暗示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堪称独步,声誉斐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前线战场上流行着一种因炸弹爆炸的震惊而患的心理恐惧症——弹症病,严重者四肢瘫痪,此病使英国当局大伤脑筋。这时,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来到前线,经过分析,他认为这是一种心病,于是他采取了暗示疗法。他用笔在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下部位画一圆圈,然后以一种无可争辩的口吻说:“你的病明天就会好。”第二天,这个士兵下肢果然恢复了知觉。麦独孤用这种办法治好了前线士兵的“弹症病”。

暗示心理治疗可分为他人暗示疗法和自我暗示疗法。

他人暗示是由心理医生对患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通过心理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威望,借助语言或药物暗示患者,从而增加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一位患者自诉头痛难忍,经多方检查未见病因,心理医生给他做了全面的检查,然后告诉他:“我这里有一种药专治你这种病。”心理医生给他打了一针,保证三天以后康复。三天后患者果然头痛症状减轻了。其实,心理医生给他打的是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语言的暗示作用。

自我暗示是患者自己对自己施加的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对人的情绪乃至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整作用,既可以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用来激励自己。例如:情绪激动时,通过自我默诵,如“冷静些”“不能发火”来抑制自己的情绪;进考场后,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我一定能考好”,来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不少大学生的床头墙角贴有“镇定”“三思而后行”等警句,正是针对自己的弱点,用书面语言提醒自己的办法。自我暗示的作用还具体体现在自我放松训练中。通过自我默想,使意识范围逐渐缩小,排除外界干扰,全身松弛,纠正情绪的失衡状态,使人从烦恼、愤恨、紧张等消极情绪状态中释放出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6.娱乐疗法

娱乐疗法,是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玩牌、参加体育活动等),来陶冶性情、增加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娱乐疗法在心理治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娱乐疗法历史悠久,中西方都广为流行。我国古代医案中也有不少关于娱乐治疗的记载。例如,清代有一县令,终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食不知味、寝不安神,渐渐消瘦下去,多方求医却毫无结果。后来听说有一位名医,医道高明,便前往求治。老郎中问明了病情并号过脉象之后一本正经地对他说,你乃“月经不调”。县令听罢,啼笑皆非,遂拂袖而去。以后他逢人便讲这件怪事,每说一回便捧腹大笑一回。没想到过了不久,病竟痊愈了。此时县令才恍然大悟,上门拜谢郎中,郎中这才告诉他:“你患的是郁结的心病,要治好你的心病,还有什么比笑更好的心 ‘药’呢!”国外也有娱乐疗法的报道,如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由于长期紧张的研究工作,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他不得不去求医,医生告诉他:“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对此心领神会,从此经常去看马戏表演,健康状态很快得到改善,失眠也消失了。1999年1月,丹麦、挪威、瑞典、冰岛四国51位医师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幽默对医疗保健的意义,认为幽默引发的大笑,使人的紧张情绪和肌肉放松,减少忧郁不安,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免疫机能,提高对疾病的抗御力。此外,在诊疗中运用幽默,还可减少或消除患者的某些恐惧,使其能更合作地接受诊疗。

实施娱乐疗法,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必须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如果迫使患者参加并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娱乐活动,只会适得其反,也就失去娱乐疗法本身的意义。其次,必须遵循自然的原则。娱乐本身是一种轻松、自然的活动,其疗效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实现的。因此,不应用强硬的、教条的、做作的方式进行,而应使治疗和谐、自然地融合在娱乐之中。再次,要因人而异,由于患者有着不同的经历、个性特点和娱乐爱好,在组织其参加娱乐活动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娱乐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