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行为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行为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经沃尔帕推广使用,现在放松训练已成为行为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系统脱敏疗法的具体方法如下。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③要求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这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的行为治疗技术。1967年斯坦夫尔和列维斯首先报告一种使患者逐步暴露于恐怖情景来治疗恐怖症的行为疗法,这便是最早使用的暴露疗法,但当时称为爆破疗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行为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行为疗法体系的治疗技术有数十种,在这里,我们只重点讨论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强化疗法和自我管理法。

(一)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作为焦虑症的颉颃反应应用于治疗的,特别对消除青少年考试焦虑有特殊的作用。它可帮助克服焦虑、消除疲劳、稳定情绪和振奋精神。这与我国的太极拳、站桩功和坐禅等很相似,不仅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造成自我抑制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而且在方法上简便易行,经过简单学习便可自行操作,是青少年减轻和消除考试焦虑的好方法。放松训练的方法较多,目前常使用的是1938年由德国心理学者雅可布森(Jacobson)首创的渐进性松弛法。此法可使被试者学会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同时能体验到自身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的程度以及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和躯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放松的效果。后经沃尔帕推广使用,现在放松训练已成为行为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它既可单独使用以克服一般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又可合并到其他技术如系统脱敏、情绪想象中使用,以治疗有焦虑症状的障碍。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日本的坐禅等都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一般认为,不论何种放松训练技术都必须包含四种条件: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姿势;心情平静,肌肉放松;精神内守(一般通过重复默念一种声音,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来实现)。

(二)系统脱敏疗法

所谓系统脱敏就是一步一步逐渐地消除神经症状的反应。当患者面对一种较弱的引起焦虑的刺激时,就让患者产生一种在生理上抑制焦虑的放松状态。当较弱的刺激能够忍受以后,再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到最强的刺激也不能引发焦虑为止。

系统脱敏疗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精神病学家约瑟夫·沃尔帕(Joseph Wolpe)创立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沃尔帕曾在南非工作,后来在美国费城的坦普尔大学继续他的实验和研究。他的著作《相互抑制的心理疗法》于1958年出版,该书被认为是阐述系统脱敏疗法的经典性著作。沃尔帕在书中介绍了他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神经症的临床经验,特别是治疗恐惧症的经验。1961年,沃尔帕报告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39例恐怖症来访者,其中35例有效。之后的20多年里,曾有500例以上的事例证明此法对恐惧症的治疗作用。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以焦虑症为主导的症状。

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抗条件反射(交互抑制)。恐惧症是在个人经验中由于某种外部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紧张。这种刺激与紧张形成了条件反射,因而来访者一想到这种刺激情境就产生了紧张感,为此焦虑不已。消极的办法是来访者回避感到恐惧的对象,这一做法只能加剧对恐惧对象的紧张感;积极的办法是接触恐惧对象,进而消除对恐惧对象的紧张感。沃尔帕对系统脱敏疗法进行了如下的说明:当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从而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用放松的方法来减弱来访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来访者逐渐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物的恐惧感为止。系统脱敏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来访者做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削弱,直至最终切断刺激物与焦虑的条件联系。

系统脱敏疗法的具体方法如下。

①深度的肌肉放松训练,要求患者在不良行为反应(焦虑、恐惧)出现时,能适时地运用放松训练进行对抗。

②建立焦虑或恐怖的等级层次,对引起患者不良行为反应(如焦虑、恐惧)的情景刺激作详细的等级划分,并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表备用。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

以下是一位蜘蛛恐怖症患者不同的焦虑情景:

情景1——看打印的“蜘蛛”字样的卡片。

情景2——看一幅静止的蜘蛛图画。

情景3——看移动的蜘蛛画面。

情景4——观看园子里距自己5米远的静态蜘蛛。

情景5——观看2米远蜘蛛的运动

情景6——近看蜘蛛结网。

情景7——让小蜘蛛在戴手套的手上爬行。

情景8——让蜘蛛在裸手上爬行。

情景9——让大蜘蛛在裸手上爬行。

情景10——拿起大蜘蛛并让它向手臂上爬行。

以上种种情景刺激显然以情景1引起病人焦虑程度为最轻微,情景10为最严重。通常,要求病人配合将这一等级表设计得尽可能准确和详细一些。

③要求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患者先接触情景1,令其一边看打印的“蜘蛛”字样的卡片一边进行想象的放松训练,以对抗焦虑。当患者经过反复训练已经不再出现焦虑,或者焦虑程度大大降低时,可进行下一等级的训练,接触情景2做同样的放松训练。如此循序渐进。如果在某一等级时焦虑过于强烈,可以退回前一等级重新训练。如果患者顺利通过了所有情景,治疗即告完成。

用系统脱敏疗法除可用实际接触情景外,也可使用图片、幻灯或进行情景想象。

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时要掌握以下几点:帮助来访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要求来访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出现或存在时,要求来访者不出现回避的行为或意向,这一环节对治疗起关键作用;每次治疗后,要与来访者进行讨论,对正确的行为加以赞扬,以强化来访者的适应性行为。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焦虑恐怖的情景,并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疗法。这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的行为治疗技术。其治疗原则是让患者较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置身于严重恐怖的环境,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1967年斯坦夫尔和列维斯首先报告一种使患者逐步暴露于恐怖情景来治疗恐怖症的行为疗法,这便是最早使用的暴露疗法,但当时称为爆破疗法。此法与系统脱敏疗法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需要让患者接触恐怖的对象(事物或情景)。但它们之间又有不同之处:在系统脱敏疗法实施过程中,恐怖情景出现时无须采用松弛或其他对抗恐怖的措施;满灌疗法则需要让患者暴露于恐怖情景中的时间较长,如治疗严重的广场恐怖并伴有严重焦虑的患者,每次治疗时间约需2小时或更长。系统脱敏疗法一般仅能对较轻的恐怖症有效;而满灌疗法则对较严重的恐怖症患者疗效显著。此外,满灌疗法不仅可用于个别治疗,还可用于集体治疗。例如,对于广场恐怖症,可同时对5~6名患者进行治疗,即同时暴露于恐怖情景中,其疗效与个别应用时相同。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的,因而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事物或情景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情景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化的作用。由此,与其逃避,不如让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会减轻。

满灌疗法的治疗步骤如下。

第一,确立主要治疗目标。要认真找出引起患者恐怖焦虑的事物、人物或场景,以便安排系统的主攻方向。

第二,向患者讲明治疗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高度配合,树立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尤其要求患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不能有丝毫回避意向和行为,且最好取得家属配合。

第三,治疗期间应布置“家庭作业”,不断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第四,咨询者可采用示范法,必要时随患者共同进行治疗训练,鼓励患者建立自信,大胆暴露,促进治疗。

第五,学会肌肉放松训练等方法,在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满灌治疗。

使用满灌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向患者说明满灌疗法带来的焦虑是无害的。只有患者体验到严重紧张,面对害怕,并且忍耐1小时以上,恐惧焦虑情绪才会逐渐消失。经过一系列先易后难渐进式的满灌暴露作业后,就会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其次,不允许有回避行为;否则会加重恐怖,导致治疗失败。最后,使用此法,必须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否则不仅会影响疗效,而且有可能发生意外。

(四)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一种帮助人们(包括患者)将所要戒除的靶行为(或症状)同某种使人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达到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目的的疗法。这一疗法也是行为治疗中最早和最广泛地被应用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多用于戒除吸烟、吸毒、酗酒、各种性行为异常和某些适应不良性行为,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强迫症。但是,厌恶疗法是一种有效但要慎用的技术,一般不主张用于学校儿童这类人群,而是在专门的治疗机构由熟练的专家使用。而且,要求在其他干预措施无效且患者愿意的情况下选用这一疗法。因为使用厌恶刺激有一定危险性和副作用。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和想象等,与患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www.xing528.com)

厌恶疗法使用于治疗酒癖、烟癖、药癖、性变态、强迫观念、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矫治等。通过对患者的对抗性条件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条件行为,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一般而言,厌恶疗法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电击等致痛厌恶疗法。使用电击对患者实施厌恶刺激的技术。十分简单方便,也易于控制产生厌恶反应的时间和程度。对患者施加的电击强度要能引起足够的疼痛,但应该是患者能够忍受的。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情况,要随时调节电击强度。既可在治疗室由治疗者实施电击厌恶刺激,也可在家中由患者自己实施电击厌恶刺激。

第二,药物厌恶疗法。恶心、呕吐会使人感到难受和痛苦。把使用呕吐的药物与患者的不良行为联系起来,当患者欲出现或正出现不良行为时服用呕吐的药物,使其产生难受和痛苦的感觉,从厌恶呕吐转变为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例如,使用催吐剂作为厌恶刺激治疗酗洒有较显著的效果。

第三,想象厌恶疗法。由咨询者口头描述某些厌恶情境(或反应)与患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使患者意识到,如果出现不良行为,那么与之相随的就可能出现自己不情愿出现的问题或难以接受的后果。患者在想象中建立一种对不良行为的厌恶刺激。

厌恶疗法的原理也是抗条件作用。即设法使一个要消除的行为(这一行为受到某种愉快反应的强化)与一种厌恶反应建立联系,从而使行为人放弃或回避问题行为。譬如以戒烟为例,一种用厌恶疗法原理戒烟的程序是,让戒烟者一支接一支地快速吸烟直到恶心,这样香烟的味道最终就与恶心反应建立联系。这一程序称作快速吸烟治疗法,单独使用时只有短期疗效,但如果结合其他行为治疗计划使用则效果较好。引起厌恶反应的刺激通常有电击、化学药物等。另一种程序是不使用显现的物理化学刺激,而运用想象厌恶刺激来代替,这种方法叫“内隐敏感训练。”

另外,使用厌恶疗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疗法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咨询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以前,务必向患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

②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患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

(五)强化疗法

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反射疗法,它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操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1.行为塑造技术

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塑造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术。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强化。这是行为疗法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2.渐隐技术

渐隐技术就是通过利用线索改变非适应性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渐隐技术先利用明显线索,帮助形成正确的反应,然后逐渐消退这些线索,使它们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同的水平,再让行为者利用这些自然线索,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一个初学钢琴的人在琴键上写上1,2,3,4,…阿拉伯数字,以帮助他击键正确。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手指不断敲击琴键,键上的数字便会慢慢褪去。尽管线索已隐去,但由于学习者已在练习中熟悉了琴键的位置,数字也就不再需要了,即线索隐去了,但行为却仍保留着。

3.提示技术

提示技术也是一种通过利用线索改变非适应性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它是用提示的方法将来访者的注意导向那些将要被学习的任务及其要求上,以利于学习。如母亲在塑造孩子穿衣服的行为时,张开衣服,等待孩子,让孩子转身,把胳膊伸入袖子,这种辅助就是一种提示。如果母亲希望孩子今天穿上某件特定的衣服,也可以采取这种提示,她这样做,要比口头说“我把你的衣服放到床边上了,你把它穿上。”会更可能达到目的。

4.正、负强化技术

(1)正强化技术

正强化技术又称阳性强化法,它是一种采用奖励的办法,训练和建立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具有奖赏效用的强化物称之为正强化物,如食物、金钱、性活动、地位、赞扬和同情等。在行为的形成上,正强化技术的效用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当一个孩子想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东西时,便又哭又叫。这是因为在他过去的经历中,哭叫使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东西。如果做母亲的试图改变这种习惯,便可对孩子说:“如果你又哭又叫,你决不会得到这东西;如果你想得到它,就请安安静静地说 ‘请把这个东西给我’,好吗?”如果这种新的行为受到赞赏,就增加了在以后的情景中,孩子表现出这种新行为的可能性;对新的行为给予持久的赞赏,而不再纵容旧行为,那么孩子的新行为就会取代旧行为。

(2)负强化技术

负强化技术是一种通过取消厌恶刺激,以增强来访者进行某种行为的可能性的行为治疗技术。负强化技术主要用于增加适应性回避行为,如学会戒烟,即由咨询者在一定时间内给来访者不间断地抽烟,一直抽到口干舌燥,来访者对其产生厌恶,只要规定时间未到,照给照抽不误,不得中断。最后,嗜烟者会主动提出少抽直至不抽。

5.消退技术

消退技术是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消退疗法的理论假设是: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强化的结果,强化能产生一种新的行为反应,不强化就会消退一种已经产生了的旧行为。而注意就是一种强化,许多不良行为是由于受到了注意而加强的。因此,要消除该行为,只要在该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注意,就能使之渐趋削弱以致消失。例如,小孩借哭闹的方式引起大人注意,若大人对此不予理会,孩子哭得没意思了,即会停止此行为。

(六)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体现了行为疗法一种倾向上的转变。传统疗法是咨询者唱主角,当事人是被动的、依赖的。而在自我管理这一治疗模式里,当事人在行为改变的各个环节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他自己对改变负责任。这是一种当事人参与治疗的模式。实践表明,自我管理治疗有一些优点。这些优点包括:①它提高了当事人的行为动机水平;②直接在生活情景中改变行为;③对一些不易在治疗室里观察和处理的行为进行矫正,尤其是一些在每天生活中都要出现多次的行为。例如,贪吃零食、乱扔东西、秽语习惯等,用自我管理方法可能最为有效。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多次进行行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遗憾的是,我们的自我控制经常无效。我们老在对自己说:“我不应该抽烟”“我不应该嗜酒”“我应该把自学时间延长一小时”,但往往仍抽烟不止,贪杯如常,把应该延长的那一小时用在无所事事上,然后再使劲责骂自己是一个不长进、意志薄弱的人。从行为主义观点看,把这些行为欠缺归罪为意志薄弱,不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使意志坚强起来。行为主义认为自我控制无效的真正原因在于行为的即时后效与延迟后效之间的矛盾。

马丁和皮尔指出了这一矛盾的四种情况:①轻微的即时强化与严重的延迟惩罚相对立。抽烟的即时后效是享受感,延迟后效是呼吸系统的不适,甚至有肺癌的危险。虽然延迟后果比即时后果的分量重得多,但即时后果对行为的影响要比延迟后果强烈。②轻微的即时强化与更重的延迟强化相对立。一个人可以挣一个钱花一个钱,享受每一次小小的强化;也可以把钱攒起来,买房子和买汽车,享受更有价值然而却是数年之后的强化。对于常有进项然而存折上数目不见增加的人来说,多半是轻微的即时享受战胜了长远的高级享受。③即时惩罚与延迟强化相对立。每天延长一小时学习时间可能是难受的(枯燥感、疲劳感),然而优秀的成绩却可能导致将来的好处(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④轻微的即时惩罚与更严厉的延迟惩罚相对立。这常是人们推延当做之事的原因。你畏惧疼痛而不去治虫牙,虽然拖延下去后果更严重——可能要拔掉这颗牙,然而还是即时后果占了上风。从这四种情况来看,人们自我控制失败乃是由于追求长远目标的意愿不敌直接后果对行为的影响,行为的自我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这种情况。

威廉斯和洛恩(Williams&Long,1979)提出了一个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如表3-3所示。该模型是众多自我管理模型之一,它把自我管理技术分成五个操作步骤,即选择目标、监测靶行为、改变环境因素、获取有效结果和巩固收获。

表3-3 自我管理行为模型

续 表

续 表

资料来源:Gilliland,B.E.,R.K.,Roberts,G.T.,&Bowman,J.T.(1984).Theories and strategies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pp.162—163).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术语解释(表中有“*”号者):①靶结果目标,即对一项行为计划的目标的陈述,要确切指明计划的结果。②靶过程目标,即对计划实施过程中所需要反应(这些反映有助于靶结果目标的实现)的陈述。例如,每天减少若干千卡热量摄入对减肥这一靶结果目标而言即是一个过程目标。③基线评估,即干预措施实施前对行为现状的评估。④强化匹配,即指定和管制强化物或惩罚物,使之与行为反应产生所需要的联系。⑤刺激厌恶疗法,即持续重复一种强化活动直到该活动不再产生强化作用或产生厌恶感。例如,一支接一支抽烟直到看到香烟或闻到烟味就感到厌恶。

按照上述步骤,当事人在咨询师的协助下制订一个详细的行为计划。自我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管理计划能否坚持不懈地实施。既然行为者以前经常屈服于行为的即时失效而损害长远利益,很难保证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不出现类似情况。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自我管理常结合运用“行为合同”策略。行为合同策略要求当事人与一位或几位支持者签订一项合同,合同中明确载明各方的义务和责任、执行方式等。例如,当事人应该做什么,完成情况的衡量标准,其他人应该做什么,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方式和管理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