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及影响因素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他们所提出的维生素需要量多为维生素临界需要量及维生素需要量的下限。影响水产动物维生素实际需要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鱼虾的不同阶段,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不同。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维生素B6的需求量增加,而高糖饲料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动物维生素的适宜补充量与需要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及影响因素

一、水产动物维生素的需要量

研究水产动物对维生素需要量的一般方法是在完全没有或基本上没有维生素的精制试验中,加入除要试验的维生素之外的混合维生素作为基础饲料,在此饲料中,再添加各种不同梯度要试验的维生素,通过饲养试验,然后根据其生长、缺乏症、饲料效率等来确定需要量。另外,大部分维生素B在鱼肝脏中的贮存是有一定限度的,多余的会被迅速排泄。所以,也可从肝脏中贮存量最多的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来推测需要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同某种维生素缺乏有直接关系的酶的效价作为标准来测定某种维生素的需要量。

确定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复杂,所涉及的因素很多,而这些因素对维生素的定量影响并没有最后评定,所以维生素的需要量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纯粹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学者提出的维生素需要量低于供应商及各大公司提出的维生素需要量,因为前者研究最佳条件下动物正常生长的维生素需要量,尽量控制和排除损害维生素效价的不利因素以及动物处于非正常状态下对维生素的额外需要。所以他们所提出的维生素需要量多为维生素临界需要量及维生素需要量的下限。供应商和各大公司推荐的维生素需要量主要从生产角度出发,研究动物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及潜力时维生素的需要量。同时为了减免使用单位检测原料中各种维生素含量的烦琐,有的推荐者其推荐量以原料中维生素含量为零计。所以他们提出的维生素的需要量较高,属于维生素推荐量范畴

常见的鱼、虾维生素需要量和推荐量的研究结果见表6-3和表6-4。

表6-3 NRC鱼类的营养需要量(mg/kg)

注:此需要量是用消化率很高的纯化原料测定的,代表了生物利用率近100%时的数值。R为饲料中需要但数量未测定;NR为测试条件下未证明饲料中需要;NT为未测;E为估计值。

表6-4 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推荐量(mg/kg)

续表

二、影响水产动物对维生素需要的因素

对于水产动物而言,机体本身或消化道微生物可以合成部分维生素,大部分维生素必须由饲料提供。维生素的需要量难以准确定义,这是由于实际研究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种多样,如有缺乏症表现、生长率、饲料效率及生化指标等。影响水产动物维生素实际需要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产动物种类、生长阶段(www.xing528.com)

水产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都会影响它们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因为大多维生素主要通过相应的酶对动物生理活动和生长性能发挥影响,而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具有不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性,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代谢途径都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略有不同,温水性鱼类大约需要15种维生素;而冷水性鱼类除15种维生素外,还需要对氨基苯甲酸。

鱼虾的不同阶段,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不同。鱼虾幼龄期由于生长强度大、速度快,因此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高于成鱼虾。

(二)应激、疾病或不良环境因素

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喂频率增加、消毒剂和药物的滥用以及不适当的管理方法等,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养殖环境日益恶化,致使养殖动物处于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之下,导致养殖动物病害滋生、养殖效益下降,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水产动物长期或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环境条件时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显著增加,在日粮中增加维生素供给总量或与应激直接相关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核黄素等)供给量,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弱由于应激造成的对水产动物的不良影响,增强抗应激的能力,有利于水产动物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有利于生长和发育。Merchie等对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的研究发现,维持最佳生长时,两种对虾幼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20~130 mg/kg;而饲料中添加2000 mg/kg的维生素C能够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

不良的养殖环境,如水质恶化、溶氧量低,也会造成鱼虾应激,甚至发病。疾病的发生,将导致鱼虾体内酶系统活力改变。这就需要维生素的补给量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肠道内的寄生虫细菌往往破坏其正常吸收功能,并竞争维生素的利用,以及体内病毒与细菌产生毒素的排除与降解均可导致对维生素需求的改变。而维生素的超常量添加,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同时能够缩短疾病治疗时间。

(三)饲料中维生素的利用率

在维生素营养需要量研究中,一般是在饲料中不含有其他来源的维生素或使用化学成分确定的日粮和高利用率的合成维生素,实际生产中,所使用的饲料原料的维生素含量虽然很高,但由于某些原因,其维生素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异。如谷物糠麸中的泛酸、烟酸含量虽很高,但由于它们以某种结合态存在,因而利用率较低;谷物中所含有的生物素利用率也较低。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响维生素的利用,如抗维生素的存在、缺乏助消化成分及加工、贮存方法的影响等。

(四)饲料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影响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主要是因为多数维生素与这些营养物质的代谢有关。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维生素B6的需求量增加,而高糖饲料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在鲤鱼和虹鳟的试验中发现,鱼类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有随亚麻酸含量增高而增加的趋势。一些维生素的部分功能可被其他成分替代,如胆碱甲基供体的生理功能可由甜菜碱、蛋氨酸替代;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部分由微量元素硒替代等。由于后者的部分替代作用,可以节省前面这些维生素的需要。

(五)消化道内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

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可合成部分维生素以满足需要。如在一些鱼类的消化道中,微生物可以合成生物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等,但由于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总数量远远低于畜禽,且消化道短,食糜通过速度快,使得鱼类肠道微生物在提供维生素方面的作用有限(少数维生素例外,如维生素B12),绝大部分的维生素需要由饲料提供。

总之,由于影响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很多,试验条件往往难以控制一致,各研究者得出的结果难以一致。实际工作中认识了这些影响因素,在合理供给维生素时做适当调整。动物维生素的适宜补充量与需要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常所说的需要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水产动物达到最佳生长时所需要的最低量,不包括任何安全裕量。供给量或适宜的补充量是为保证动物有最佳的生长率、饲料利用效率、健康状况良好、抗病力良好及在体内形成足够量的储备等日粮中所应提供的维生素水平,是在需要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裕量。供给量或适宜添补量通常比最低需要量高好几倍。在生产当中是否需要添加维生素,添加什么,添加多少,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有关理论问题尚未进一步阐明的情况下,一般是采用适当提高添加量的方法,以确保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均能满足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