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贤人遭受祸害的原因和阴险攻讦者相关

贤人遭受祸害的原因和阴险攻讦者相关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所谓贤难也者,非贤难也,免则难也。难就难在不是贤人自己做起来难,而是免于灾祸很难。然而,在古代,妒贤嫉能、残害忠良之事时有发生,而且常常表现为一种阴险毒辣的攻讦。而禹、舜被流放,伍子胥被处死,说明古代最崇高的圣贤,都不能保全自己,更不要说一般的贤人免于祸害了。可见,贤人难免于祸害的原因不在贤人,而在攻讦者。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嫉贤害忠的阴风似乎从不曾止息,贤人遭受祸害的悲剧命运屡屡发生。

贤人遭受祸害的原因和阴险攻讦者相关

故所谓贤难也者,非贤难也,免则难也。彼大圣群贤,功成名遂,或爵侯伯,或位公卿,尹据天官,柬在帝心,宿夜侍宴,名达而犹有若此,则又况乎畎亩佚民、山谷隐士,因人乃达,时论乃信者乎?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注释】

①尹:俞樾说:“尹字无义,疑‘尸’字之误。”尸:担任。《汉书·李寻传》:“充备天官。”王先谦补注:“天工人代,故官曰天官。”《文选·班固〈东都赋〉》李善注引蔡邕《独断》:“百官小吏曰天官。”泛指百官。②柬:选择。③宿:早。④畎(quǎn)亩:田间。⑤时:古通“待”。⑥《易·坤》:“括囊,无咎无誉。”括囊意为封闭口袋,比喻慎密寡言。共:通“拱”。拱默:拱手缄默。

【品读】

做人难,做贤人更难!

难就难在不是贤人自己做起来难,而是免于灾祸很难。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贤人是指那些贤明而有才德的人,他们身为平民时有志向、有抱负,身居高位时能为人民造福。然而,在古代,妒贤嫉能、残害忠良之事时有发生,而且常常表现为一种阴险毒辣的攻讦。

秦国名将白起,因为夺取了七十余座城池而战功赫赫,令宰相范雎深恐不已。范雎认为白起灭赵后,秦王即可称帝,会把白起封为三公,而自己到时只能屈居白起之下。于是,范雎先故意休兵,贻误战机,再挑拨秦王流放白起,并最终让秦王“赐剑”,逼白起“自裁”。白起举剑之前,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至死尚不知遭了谁的陷害。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因写了《五蠹》《说难》等文章,受秦王嬴政赏识,李斯唯恐影响自己的仕途,便利用秦王的猜疑心理,设计陷害韩非,指斥韩非“终为韩不为秦”,最终迫使韩非服毒自杀。攻讦者陷害得巧妙,贤人难免于祸害!

大凡贤人,忠诚正直,其言论和行动,不只是称赞别人而已,定有触犯别人的地方。特别是面对君主时,如庄子所言:“汝不知夫养虎者乎?……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庄子·人间世》)意思是说,伴君如伴虎,只能“顺”,否则就会被残暴杀戮。像比干被挖心,檱子被佯装为奴,伯宗被杀死,郄宛自杀身亡……那些能够免受刑法杀戮之灾的,实在是万幸。而禹、舜被流放,伍子胥被处死,说明古代最崇高的圣贤,都不能保全自己,更不要说一般的贤人免于祸害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战功显赫,对与金相勾结的奸相秦桧构成了威胁。秦桧认为,岳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宋史·岳飞列传》),故强令岳飞从前线班师回朝,并以“谋反”之罪将其杀害。可见,贤人难免于祸害的原因不在贤人,而在攻讦者。攻讦者总是从阴暗的心理出发,将矛头指向那些有碍于或者可能有碍于自己利益的人们。(www.xing528.com)

然而,有的时候,嫉贤害忠者与他们攻击的对象之间并未出现重大利害冲突,在对方或越次擢升,或声誉鹊起之时,他们仅仅出于“妒妇”的心理,便投身于攻讦者的行列。这种“宣恶出于情妒”(刘昼《刘子》)的情况,在中国古代也极为普遍。唐代奸相李林甫,“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对这类人而言,别人的春风得意,尽管对他们实际利益无损,也会不遗余力地加以破坏;别人的倒运背时,即使对他们的实际利益无补,也会从中感到一种恶意的心理满足。

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嫉贤害忠的阴风似乎从不曾止息,贤人遭受祸害的悲剧命运屡屡发生。这些治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邪恶现象,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需要掩卷沉思的历史教训。

【扩展阅读】

导言:楚平王幸左尹白州犁,遭到费无忌的嫉妒。费无忌设计进谗言,终于让楚平王诛杀了白州犁。

白州犁遭诛

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吴王问子胥曰:“白喜何如人也?”子胥曰:“白喜者,楚白州犁之孙。平王诛州犁,喜因出奔,闻臣在吴而来也。”阖闾曰:“州犁何罪?”子胥曰:“白州犁,楚之左尹,号曰郄宛,事平王,平王幸之,常与尽日而语,袭朝而食。费无忌望而妒之,因谓平王曰:‘王爱幸宛,一国所知,何不为酒一至宛家,以示群臣于宛之厚?’平王曰:‘善,’乃具酒于郄宛之舍。无忌教宛曰:‘平王甚毅猛而好兵,子必前陈兵堂下、门庭。’宛信其言,因而为之。及平王往,而大惊,曰:‘宛何等也?’无忌曰:‘殆且有篡杀之忧,王急去之!事未可知。’平王大怒,遂诛郄宛。诸侯闻之,莫不叹息。喜闻臣在吴,故来。请见之。”

(节选自赵晔《吴越春秋》卷第四《阖闾内传》,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