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周易研究:易学渊源及重要性

西安周易研究:易学渊源及重要性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朱熹易学为韩邦奇早期易学思想之重要渊源。然因朱熹《易学启蒙》是为阐明邵雍易学思想而作,所以综而观之,韩邦奇易学思想既是朱熹易学思想的阐明,也是邵雍易学思想的推演。关于韩邦奇对易学基本特点和易学基本源流的认识,韩邦奇在《启蒙意见序》中说:夫易,理、数、辞、象而已矣。即图书是易学理、数、辞、象四者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对于易学的源流,韩邦奇认为“自夫子称相荡,而先天之义微”。

西安周易研究:易学渊源及重要性

关于《易学启蒙意见》,《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提要》曰:

是编因朱子《易学启蒙》而阐明其说。一卷曰“本图书”,二卷曰“原卦画”,皆推演邵氏之学,详为图解。三卷曰“明蓍策”,亦发明古法,而附论近世后二变不挂之误。四卷曰“考占变”,述六爻不变及六爻递变之旧例。五卷曰“七占”,凡六爻不变、六爻俱变、及一爻变者,皆仍其旧。其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变者,则别立新法。以占之所列卦图,皆以一卦变六十四卦,与焦延寿《易林》同,然其宗旨则宋儒之易,非汉儒之易也。

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启蒙意见》是“因朱子《易学启蒙》而阐明其说”,故而书中大量引用朱熹《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释。由此可见朱熹易学为韩邦奇早期易学思想之重要渊源。然因朱熹《易学启蒙》是为阐明邵雍易学思想而作,所以综而观之,韩邦奇易学思想既是朱熹易学思想的阐明,也是邵雍易学思想的推演。上引《启蒙意见》第一、二卷“皆推演邵氏之学,详为图解”,亦以道明。关于韩邦奇对易学基本特点和易学基本源流的认识,韩邦奇在《启蒙意见序》中说:(www.xing528.com)

夫易,理、数、辞、象而已矣。理者,主乎此者也;数者,计乎此者也;辞者,述乎此者也;象者,状乎此者也。图书者,理之舆也,辞之方也,数之备也,象之显也。是故圣人观象以画卦,因子以命爻,修辞以达义,极深以穷理,易以立焉。自夫子称相荡,而先天之义微。微之者,后儒失之也。夫相荡者,自八而六十四者也;先天者,加一倍者也。其本同,其末异;其生异,其成同,而汉以下莫能一焉。宋邵康节氏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朱晦庵氏为之《本图书》,为之《原卦画》,为之《明蓍策》,为之《考占变》,于是乎易之先后始有其序,而理、数、辞、象之功懋矣。

韩邦奇认为,“夫易,理、数、辞、象而已矣”,即大易是包括理、数、辞、象四者在内的统一体。他对理、数、辞、象四者在易中的作用做了扼要提示,即“理者,主乎此者也;数者,计乎此者也;辞者,述乎此者也;象者,状乎此者也”,理、数、辞、象在易中的作用,无非就是主宰、计量、表述和摹状而已。进而韩邦奇认为,“图书,者,理之舆也,辞之方也,数之备也,象之显也。”即图书是易学理、数、辞、象四者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对于易学的源流,韩邦奇认为“自夫子称相荡,而先天之义微”。关于易卦的形成,孔子最早提出了阴阳二爻交互推荡而成的观点。然而在此以后,易卦形成的阴、阳叠加的观点就式微了。韩邦奇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后儒失之”,而只有邵雍和朱熹才重新揭示了易学的本相,“于是乎易之先后始有其序,而理数辞象之功懋矣”,由此可见,韩邦奇与邵雍和朱熹的易学理路,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从象数而推演义理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