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帝南书房:古代书法大师的亲自指导

康熙帝南书房:古代书法大师的亲自指导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书房康熙十六年,在乾清宫院落正式创立南书房。沈荃在南书房,给康熙帝讲解古今各体书法,先做示范,并做指导。他特别敢于指出康熙帝写字的毛病:“公每侍圣祖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一天,康熙帝感慨说:“朕初学书,宗敬父荃指陈得失。至今作字,未尝不思其勤也。”康熙帝采纳了这个谏议。除了得到高人指点,康熙帝苦练书法。康熙帝命戴梓入值南书房。可以说,康熙帝得到了最高明的老师的指教,这个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康熙帝南书房:古代书法大师的亲自指导

书房

康熙十六年(1677),在乾清宫院落正式创立南书房。最初动因是:其一,康熙帝身边的太监等,没有文化,不能同其研讨经史,切磋书法;其二,各大臣都有职务,也不能随时陪伴身边,日侍左右;其三,大臣住地离皇宫较远,随时咨商,很不方便,每日派员,轮流值班,所以要设南书房。

康熙帝自幼酷爱书法,临摹唐太宗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书帖,以赵、董为多。特别受到书法家沈荃的指点。

沈荃(1624~1684年),江南华亭(今上海)人,顺治朝探花。先在地方做官,书法闻名海内,以擅长书法,入值南书房,官至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衔。沈荃在南书房,给康熙帝讲解古今各体书法,先做示范,并做指导。御制碑文、屏风、楹联等,多由沈荃书写。他特别敢于指出康熙帝写字的毛病:“公每侍圣祖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郎潜纪闻三笔》)他不但指出毛病,还分析其缘由。他的儿子沈宗敬也在南书房。一天,康熙帝感慨说:“朕初学书,宗敬父荃指陈得失。至今作字,未尝不思其勤也。”(《清史稿·沈荃传》)沈荃为人正直,康熙十八年(1679)大旱,求直言。时更定新例,罪人当流者徙乌喇,下廷臣议。沈荃说:“乌喇去蒙古三四千里,地极寒,人畜多冻死。今罪不至死者,乃遣流,而更驱之死地,宜如旧例便。”康熙帝不接纳。他又说:“此议行,三日不雨者,甘服欺罔罪。”(《清史稿·沈荃传》)果然,两天后下雨。康熙帝采纳了这个谏议。(www.xing528.com)

除了得到高人指点,康熙帝苦练书法。他说:“朕自幼嗜书法,凡见古人墨迹,必临一过,所临之条幅、手卷将及万余,赏赐人者不下数千。天下有名庙宇禅林,无一处无朕御书匾额,约计其数亦有千余。”(康熙《庭训格言》)康熙帝对书法,颇下功夫,“听政之暇,无间寒暑,惟有读书写字而已”(《康熙起居注册》)。宫中法帖甚多,他都赏阅临遍。在五十岁后,曾向大臣们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清圣祖实录》卷二一六)

南书房有一批通天算、明音律的人才,如戴梓,杭州人,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铳(chòng)法,平定叛乱,立有功劳。康熙帝命戴梓入值南书房。这是清朝以火器制造技艺入南书房的唯一之人。戴梓所造的连珠铳,形如琵琶,火药铅丸,可以连发二十八发子弹。戴梓还奉命仿造子母炮、“威远将军”炮。康熙帝在实战中,用以破敌,效果很好(《清史稿·戴梓传》卷五百五)。

可以说,康熙帝得到了最高明的老师的指教,这个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