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庾肩吾:荆州书法大师,享誉当时

庾肩吾:荆州书法大师,享誉当时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等级下都有对此等级书家成就及书法作品的综合品评及优劣区分。庾肩吾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自觉承担起建构审美书写品评的责任。《书品》前言庾肩吾交代了自己著书立说的用意和动机。庾肩吾尤其精于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虽然袁昂《古今书评》论庾肩吾书法曰:“庾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出。”[29]讽刺庾肩吾书法不精,难登大雅之堂,但更多的书法品评著作却对庾肩吾的作品给予了肯定。

庾肩吾:荆州书法大师,享誉当时

(一)庾肩吾生平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或叔慎,原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世居江陵南朝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梁简文帝萧纲为晋安王时,喜好文学,招纳文士,庾肩吾被赏识,封为常侍,又受命抄撰书籍,时号高斋学士。萧纲迁镇,庾肩吾随同,历任云麾参军,兼记室参军一职。萧纲继位后,为度支尚书。侯景至建康时,矫诏派遣庾肩吾到江州招降,他乘机逃至江陵,投奔萧绎。

作为萧纲文学集团的重要人物,庾肩吾一直追随在萧纲身边,深受器重,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宫体诗人之一。他的诗文工整,讲究声律,辞藻雕琢,在梁代影响颇大。诗风虽柔靡轻艳,但语言的风华流丽、格律的工稳精巧却对后世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梁元帝萧绎对庾肩吾的学识深表欣赏,赞曰:“荆山万里,地产卞和之玉;随流千仞,水出灵蛇之珠……士之星肩吾气识淹通,风神闲逸,钟鼓辞林,笙黄文苑。”[27]

南朝时期,文人往往注重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同时兼具画家书法家等多种才能和身份。庾肩吾不仅热心于政治事务,还是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并著有《诗品》,叙述书法的流变,评论书法家的特色,颇受后人重视。

(二)庾肩吾与《书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不仅有了明确的艺术门类,各种文学体裁和风格也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和区分,文学的审美自觉性逐渐形成。在此时期形成了众多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诸如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钟嵘的《诗品》、梁萧统的《文选》以及梁代徐陵的《玉台新咏》等,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掀起了一阵热潮。庾肩吾的《书品》与齐梁谢赫的《古画品录》、钟嵘的《诗品》、沈约的《棋品》一起构成了一种“品”文化现象,盛极一时,对后世文艺批评有着极大影响,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系统化评论各家书法的文章。

《书品》在历代书家中进行选择、鉴别,并选取、确定了123位善“草隶”书体者入品。分为上、中、下三大等,每一大等又分为上、中、下三小等,共9个等级。上品计17人,上之上:张芝、钟繇、王羲之;上之中:崔瑗等5人;上之下:索靖等9人。中品计48人,中之上:张超等15人;中之中:魏武帝等15人;中之下:罗晖等18人。下品计58人,下之上:姜诩等20人;下之中:杨经等15人;下之下:卫宣等23人。每一等级下都有对此等级书家成就及书法作品的综合品评及优劣区分。这种分类等级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体例相似,明显受到魏晋人物品题之风的影响。虽有模仿之嫌,但庾肩吾确立的对书法人物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从整个书法品评的历史来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庾肩吾在《书品》中还总结了书法的源流演变,对诸多书法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书品》之前,也曾有一些评论家对前人书法作品做过品评,如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袁昂的《古今书评》,零碎而不够系统。庾肩吾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自觉承担起建构审美书写品评的责任。这种文学自觉既是时代风气的体现,是庾肩吾自觉审美追求的结果,更是他在书法创作的不断尝试和实践的理论总结。

《书品》前言庾肩吾交代了自己著书立说的用意和动机。(www.xing528.com)

余自少迄长,留心滋艺,敏手谢于临池,锐意同于削板,而蕺山之善,竟未增钱;凌云之台,无因诫子。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28]。

这段话透露出庾肩吾曾在书法创作上屡遭挫折,虽经长期临习,仍不能进取,于是便转而研究前人作品。他发现前代书家水平参差不一,颇有优劣之分,便开始分门别类,确立标准,立意专著,命名《书品》。

《书品》中以“张芝伯英、钟繇元常、王羲之逸少三人,右三人上之人。”定张芝为“草圣”,钟繇为楷隶之宗,王羲之为真草的创始者。庾肩吾《书品》将此三人列为上上之等,无疑是很有鉴赏眼光的。

庾肩吾在《书品》中强调“工夫”和“天然”需要兼备的审美原则,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工夫”指的是重视创作者的学识功力,这显然受到了梁朝重用典、重学问风气的影响。“天然”,则是指创作者的才性,是创作技法上的不露痕迹和作品整体的浑然天成,这显然受到了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魏晋玄学家提出的“得意忘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和口号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和美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地影响,当时的文艺鉴赏多以自然为最高审美原则。《书品》还经常用鱼、凤、虫、鸟、龙、虎、龟、蛇等动物来描绘书法的意象。但庾肩吾认为尚自然之美同时需要足够的文学功底来巩固和加强作品的底蕴,这样的艺术才能算是上品。他评判王羲之的书法说其“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以“工夫”和“天然”对身居上上等的王羲之也提出了些许批评。“上之中”品的王献之,在庾肩吾看来,“子敬泥帚,早验天骨。兼以掣笔,复识人工。一字不遗,两叶传妙”,因二者兼备也被列入上品。可见庾肩吾追求灵动华美的形式风格,重视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并具体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传模移写”六法作为评价绘画标准。

(三)庾肩吾的艺术成就

庾肩吾善诗文,工书法,作为萧纲的文学侍从和宫体诗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多奉和应制之作,诗歌多轻艳柔靡之风,但有的也华美瑰丽、高亢嘹亮、雄浑庄厚、凝重沉郁,在艺术技巧的积累上为新体诗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庾肩吾尤其精于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他的书法作品在唐代大历年间尚存,后流失,现已无法睹其真迹,但从后人评论中我们可以想见其风采。虽然袁昂《古今书评》论庾肩吾书法曰:“庾肩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便音态出。”[29]讽刺庾肩吾书法不精,难登大雅之堂,但更多的书法品评著作却对庾肩吾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如李嗣真《书品后》虽列其为“下上品”,却评曰:“陆平原、李夫人犹带古风,谢吏部、庾尚书创得今韵”,肯定了庾肩吾书法的创新。张怀瓘《书断》将其隶书草书都列入能品,曰:“才华既秀,草隶兼善,累纪专精,遍探名法,可谓瞻闻之士也。变态妍殊多惭质素,虽有奇尚,手不称情,乏于精力。‘文胜质则史’,是之谓乎。尝作《书品》,已有佳致。大宝元年卒。肩吾隶、草入能。”[30]

在书法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的《书品》,是书法史上第一次用品第式形式品评书法的理论著作,此后被许多书画理论或评论著作所效仿。之后有李嗣真的《书品后》、张怀瓘的《书断》、朱长文的《续书断》、项穆的《书法雅言》、赵宦光的《寒山帚谈》、包世臣的《国朝书品》等,逐渐形成了书法理论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