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障碍概览:心理辅导助力中小学生恢复正常

心理障碍概览:心理辅导助力中小学生恢复正常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微创伤,或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而且,大部分具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心理功能的。

心理障碍概览:心理辅导助力中小学生恢复正常

一、心理障碍的涵义

“心理障碍”一词是心理学、精神医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病理学等学科常用的一个概念。日常使用时常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2.轻微的心理异常;3.与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同义。这里指的是第三种含义。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微创伤,或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它是由于人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失调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的、不真实的反映,这种歪曲的、不真实的反映在时间、程度上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影响人的行为。

心理异常者通常表现为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出现异常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轻度的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异常行为的人都是心理异常的人,或都具有心理障碍。而且,大部分具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心理功能的。

二、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按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心理障碍、严重心理障碍和心身障碍三大类。

1.一般心理障碍

一般心理障碍是指人的部分心理活动或心理活动某些方面的协调性受到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轻度的异常心理。学生在感知觉情绪情感学习、品德、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出现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如错觉、情绪淡漠、自卑、焦虑、恐惧、抑郁、封闭、自我评价偏高、意志亢进等都可以认为是一般心理障碍。

2.严重心理障碍

严重心理障碍是指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心理活动的协调一致性遭到严重破坏,人的机体与现实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严重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二是神经症;三是精神病

3.心身障碍

心身障碍即心理与躯体障碍,也是心理障碍的一种。所谓心身障碍,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病变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常现象。它是由生理、社会文化和心理这三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心身障碍既包含有躯体的异常,又包含有心理的异常,是心理与生理交互影响的异常现象。

三、心理障碍的鉴定(www.xing528.com)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心理障碍,目前还没有一种客观的方法,只能运用一些相对的参照标准来进行谨慎的推论和预测。这是因为心理异常与心理正常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别和明确的界限,同时,一个人异常心理的存在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一定情况下,异常心理和正常心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心理障碍的鉴定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他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与环境的关系,采用一定的参照标准来进行推测。常用的参照标准有:

1.经验标准

经验标准就是以人们已有的主观经验作为判别的标准。这种经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是医生或咨询人员的临床实践经验。因为这种标准是以一般人的实际经验作为参照点,所以它具有主观性,因人而宜,且经验本身的正确性也难以保证,因而判断结果也不可全信。

2.社会标准

社会标准就是以一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需要作为标准。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应该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但是这种标准因时间和地区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因而以此作为判别标准亦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3.病因病状标准

病因病状标准就是以病因、病状是否存在作为判定心理异常与否的一种标准。有些病因、病状在正常人身上不存在,一旦在某人身上出现即可判定为异常。这种标准较为客观,但是适用的范围较窄。

4.心理测量标准

心理测量是指运用一定的标准化的测量量表或其他仪器对人的智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进行测量,从而判断其心理正常与否。这种标准判别的结果可信度高,方法规范,易于实施,因此运用最为广泛,但对其也不可单一信从。

总之,这些标准都是相对的,其使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正确地加以选择和运用,切勿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不该有的精神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