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存在论:追问误导教育科学

教育存在论:追问误导教育科学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教育形而上学的自我迷失,耽搁了对教育存在的彻底追问,也就耽搁了教育科学进一步对教育本身存在的原因的确定性研究,而只能局限于教育相关存在,我们也就得不到确定性的教育本身知识,而只能得到教育相关存在的知识了。所以,要想得到关于教育本身存在的知识,就必须超越教育形而上学的自我迷失,使其返回到教育哲学的本源,对教育存在展开终极性追问,以为教育科学确定属于教育的存在本体,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

教育存在论:追问误导教育科学

其他科学的发展,都是在形而上学对存在和思维的终极性追问下展开的:到底什么样的存在是存在的终极原因?认识这个终极原因的认识路径应该如何?认识到的存在如何表述?其价值何在?其间尽管有科学拒斥形而上学的插曲,那只不过是科学研究对束缚自己的形而上学规范性所做的超越性反抗而已,其根本还是在形而上学的超越性追问下展开对世界存在的探索的。由此,每一门具体科学都拥有自己的形而上学所提供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逻辑学,也就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所确定的研究问题界域,以及确定的研究对象下确立的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语言表述。

教育形而上学自我迷失,就耽搁了对教育存在的终极性追问。它不去追问作为教育之为教育到底如何存在?究竟是像自然物、社会之物那样的客观性存在?还是像心灵一样的主观性存在?究竟是一种现成化的存在还是一种生成性的存在?在这些问题没有澄清的前提下,教育哲学就迷失于流派哲学,主要是机械唯物论哲学。通过机械唯物论哲学把教育存在理解为一种现成性存在构成的社会活动。教育科学就被确定为对与这种社会活动相关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的研究。作为其外部要素的构成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迁等影响要素,作为内部要素则分解为学校、教师、学生、课堂、课程、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影响要素。所谓教育科学研究就是对这些内部和外部相关要素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就得到了关于教育这种社会活动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适应性规律,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适应性规律,教育对教育目的的适应性规律。根据这些规律确定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动原则、课程内容、活动方法,等等。最终的结果,教育科学获得了一些关于教育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教育本身知识,而是教育相关知识。比如教育与社会相适应的规律,就是与教育相关的教育社会学知识;教育适应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就是与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知识;教育对教育目的的适应不是适应于教育本身目的,而是适应那个能够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用目的强加给学校的政治权威、经济权威。在如此规律的指导下所得出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都是与教育相关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说,没有这些原则和方法不行,但是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去做并不一定产生必然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说,我们所获得的教育知识只是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并不就是关于教育存在本身的知识。只有关于教育存在本身的知识才能使教育行动成为必然的行动,产生我们所需要的效果。(www.xing528.com)

但是,由于教育形而上学的自我迷失,耽搁了对教育存在的彻底追问,也就耽搁了教育科学进一步对教育本身存在的原因的确定性研究,而只能局限于教育相关存在,我们也就得不到确定性的教育本身知识,而只能得到教育相关存在的知识了。所以,要想得到关于教育本身存在的知识,就必须超越教育形而上学的自我迷失,使其返回到教育哲学的本源,对教育存在展开终极性追问,以为教育科学确定属于教育的存在本体,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