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对学生身心的不利影响会逐渐导致他们人格的异化。(三)影响学生的沟通能力,弱化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顺利步入社会的重要途径。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获得丰富的信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和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促进其成熟。

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历史证明,“技术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丰富快捷的资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其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等特征又极大地助长了大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致使个别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了包括网络犯罪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弱化道德意识,淡化法纪观念

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了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某高校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3%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由于网络道德体系尚处于建构和规范中,网络社会本身很难让大学生网民“独善其身,独慎其行”,再加之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淡薄,很容易产生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等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现实世界中很少去做的、不道德的事情,诸如恶意侮辱、人身攻击、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偷看他人邮件、侵犯知识产权等一些有违道德规范,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人格异化

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大学生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因而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重复、机械运动和长时间的电脑操作会引起腰酸、背疼乃至全身不适,对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网络对学生身心的不利影响会逐渐导致他们人格的异化。与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压力和不尽人意的地方相比,网络的虚幻性给了大学生很大的心灵依托,他们更喜欢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获取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轻松、自由、新鲜、刺激、放纵以及满足感、成就感等。有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大学生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他们还没有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上的道德要求不一样,他们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www.xing528.com)

(三)影响学生的沟通能力,弱化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顺利步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如果沉迷网络,势必要浪费学习和交往的时间,使学习兴趣下降、沟通时间减少,逐步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网络交际毕竟是一个冷冰冰的框架,在网络的虚拟交往中,人际交往中原来的复杂性与具体性被抽象化,人与社会的交流被简化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被湮没在数字符号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许多学生都是上网时情绪高度兴奋,下网后无所事事。长期沉迷于网络,容易造成现实人际情感的萎缩淡化,产生自闭倾向。

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获得丰富的信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和承担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促进其成熟。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脱离社会群体,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个体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之中,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甚至网恋,过度地在网络中寻求刺激、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过度依赖网络不仅阻断了大学生正常社会化的情感渠道,而且还会使他们在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强化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恐惧,严重弱化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四)网络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侵袭

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使其成为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网络上的信息纷繁芜杂,不论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海量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冲击,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观念,从而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