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功夫魅力展示,畅游美丽河南

中国功夫魅力展示,畅游美丽河南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振抗“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黄河母亲不仅孕育了河洛文化,也诞生了武术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8—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作为东道主的郑州更是把少林功夫展现得淋漓尽致,博得满堂喝彩。

中国功夫魅力展示,畅游美丽河南

王振抗

“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黄河母亲不仅孕育了河洛文化,也诞生了武术精神。与西方的搏击有所不同,东方的武术(功夫)更注重“止戈”,即停止战争(争斗)。比如少林功夫的以“防御为主”(代表兵器少林棍)、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濮阳杂技的“化力气为艺术”。

少林寺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开创,而少林功夫据传始于达摩,因坐禅久身体疲乏,且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密林之中,为抵御野兽侵袭,达摩祖师模仿动物的肢体动作创立“象形拳”。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有功,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对少林寺大加封赏,甚至可以允许武僧喝酒、吃肉;少林寺可以养僧兵五百,习武之风日盛。习武可强身,而必有颗禅心,“少林有禅心,佛度有缘人”。

到了宋朝,少林功夫进一步发展,少林寺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明朝达到鼎盛,据说当时有文武僧人2000多人,仅少林寺用的最小的一口炒菜锅就有1300斤重,现在常住院藏经阁台阶下方右手边还能看到那口巨锅。当时,武术家俞大猷为少林武术博采众家所长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少林功夫为痛击日本倭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政府不允许汉人公开练武,少林武术开始走向民间秘密练习,少林寺西方圣人殿(又称“练功房”)有4排48个站桩坑便是力证。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少林武僧积极入世以求自保,可惜却被反动军阀石友三放了一把大火,大火烧了40多天,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都被烧毁了;著名影星成龙刘德华谢霆锋等所主演的电影《新少林寺》反映的即是那个时代背景。1982年,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在海内外一炮打响,使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重现辉煌。随后,关于少林题材的影视剧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综上所述,少林寺的历史可简单总结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复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www.xing528.com)

而当今世界,武术正成为一种文化交流方式为世人津津乐道,尤其是200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少林;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作为特设项目,彰显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少林功夫的代表之一塔沟武校连续16年参加央视春晚,颇受欢迎;自1991年以来,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遵循“以武会友,共同进步”的宗旨已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是一项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8—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作为东道主的郑州更是把少林功夫展现得淋漓尽致,博得满堂喝彩。

少林太极业内称为“夫妻拳”,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陈王廷、陈长兴、杨露禅等武术名家逐步将太极拳发扬光大,目前,少林拳、太极拳已成为老家河南的两大拳头旅游产品。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少林、太极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少林足球》《少林小子》《新少林五祖》《少林寺传奇》《太极宗师》《太极2·英雄崛起》等,在国内外多次掀起一股股“功夫热”;《禅宗少林 音乐大典》更是对功夫文化进行转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让“以禅修心,习武强身”的观念深入人心。

而杂技更是河南旅游界的一朵奇葩,“杂技之乡”濮阳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被尊为“龙乡”。大型国际杂技情景剧《水秀》已成为后起之秀濮阳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濮阳杂技张弛有力,可让人大饱眼福。

来到河南,练“甲天下”的少林功夫,学刚柔并济的陈氏太极,赏技艺精湛的濮阳杂技,“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体验”,感受中华功夫的博大精深,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功夫之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