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人助己的困扰解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人助己的困扰解决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障碍是指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自己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或偏离。例如,成人表现出幼稚、儿童出现成人行为、对外界刺激反应方式异常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大多数属于发展性咨询,内容主要包括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学习与就业问题、网络成瘾问题、自我意识问题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人助己的困扰解决

大部分高校都配有心理咨询室,免费为在校生开放,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学生,遇到的学生既有轻微的不适也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般来说,从心理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可划分为4个等级,即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健康状态是指人在一个时间段里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协调,不存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不良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是由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如学习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不良)、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引起的。不良状态持续时间短,一般在一周内能得到缓解,对人的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人们一般能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只是感觉到“很累”“没劲”“不高兴”等。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部分人能通过自身调整,如休息、运动、旅游、娱乐等方式,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少部分人如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此时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快得到调整。

心理障碍是指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自己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或偏离。有心理障碍的人,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例如,成人表现出幼稚、儿童出现成人行为、对外界刺激反应方式异常等。这种状态对人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使人不能按照常人的标准完成某项社会功能。如社交恐惧的人不能完成社交活动,性心理障碍的人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等。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有心理医生的指导。

心理疾病是由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的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表现有思维判断的失误,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和痛苦感,情绪低落,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治疗而康复,而是需要心理医生的系统规范治疗。心理医生一般会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来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来解决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实现社会功能恢复,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从发展的进程和严重程度上来说,如果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经过很长时间还解决不了,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仍然解决不了,才会形式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大多数属于发展性咨询,内容主要包括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学习与就业问题、网络成瘾问题、自我意识问题等。从咨询时的状态上看,大多数属于不良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大部分都会恢复正常,但是也有小部分的人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状态也不寻求帮助,最终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成了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

1.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的新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环境,由此引起的心理上的焦虑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用感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通常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征”。具体表现为自我定位的摇摆、奋斗目标的迷茫、新生活方式适应困难、社交困惑等。

2.人际关系问题

通常表现为难以与他人愉快相处,缺乏主动交往的勇气,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www.xing528.com)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与学业关系、恋爱受挫的自卑心理、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性心理问题则指的是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担忧、焦虑、恐惧等。

4.学业与就业问题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某些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甚至不感兴趣,走过独木桥后,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甚至有些人认为进入大学就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对前途一片迷惘,不知何去何从。另外,大学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更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而有许多学生还在沿用自己老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从而出现不太适应的情况,引起学习焦虑、考试焦虑等。还有些在中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在大学里往往表现得不是十分理想,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等。

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心理辅导和人生生涯规划设计,在思考就业形势、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实际工作环境与薪酬、自己的主观愿望时就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特别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高年级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求职需要什么样的技巧等问题,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

5.自我意识问题

入学后面对新环境,每位新生都有重新自我认识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认识、评价和要求自己,才能摆脱自我的困扰,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积极有效的交流,一部分新生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感严重等。

6.网络成瘾问题

调查显示,中国的网民中40%是大学生,而大学生网民中,40%表示自己存在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正确使用网络并不会扰乱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但是对网络的使用频率过多、每次使用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睡眠饮食不规律等。长久陶醉在虚拟世界里,与现实脱节,会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技能低下等不良后果。

任何人进入一个新环境,短时间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是正常并且可以被理解的。面对新环境、新的挑战,由于不熟悉大学生活,很多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初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交际这三个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些只是小问题。要在大学期间快速地熟悉校园内外的地理环境;主动地向老师和学长们了解专业内容,做好个人发展规划;翻看学生手册,熟悉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开阔眼界,结交朋友。与其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不如主动地融入大学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