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逐科技革命浪潮,专访齐振海

追逐科技革命浪潮,专访齐振海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追踪当代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步伐,反思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项重大的哲学研究课题。对这些错误思潮,很有必要根据现代科技革命的实际予以坚定的回击和批判。本书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的进步。因此,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一次智能革命,是人脑的一次解放。此外,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追逐科技革命浪潮,专访齐振海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是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其最终成果《未竟的浪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5月出版。请您先谈一谈研究此课题有何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追踪当代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步伐,反思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项重大的哲学研究课题。

一方面,这是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现代科技革命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次深刻的科技革命,它为哲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甚至是根本性的问题;而且,伴随技术、信息、经济的“全球化”,整个世界的联系加强了,使我们对当代社会的认识能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些都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这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又有利于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列宁曾说过,不掌握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实际上就是这个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

本课题的研究,从其现实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提高我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是为了探讨怎样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应把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看作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中华民族能否振兴的大事。

本课题的研究,也是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资产阶级错误思潮。关于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但是,不管是悲观论者还是乐观论者,都直接或间接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他们企图用科技革命替代和取消社会革命,宣扬资本主义永恒论和社会主义终结论。对这些错误思潮,很有必要根据现代科技革命的实际予以坚定的回击和批判。

您以上的分析很有道理,请再谈一谈这本书有些什么特点。

总的说来,本书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

首先,它从物质功能与文化功能的统一中来全面地把握现代科技革命的社会过程和社会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偏重于科学技术作为物质力量和工具手段对社会发展的单向作用。当然,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过程和作用还要复杂得多。科学技术的研究、发现或发明的过程,也是新的文化发展的过程;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不只是表现在物的、经济的方面,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都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的影响;而且,科学技术与文化、价值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出现“全球性危机”的现时代,如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合理的价值评估和价值调节,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以上这种理解,扩展了我们关于现代科技革命的研究视野。

其次,由于研究视野的扩展和转变,本书还力图作一些开拓创新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书不仅对现代科技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现代科技革命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影响等国内学者较少论述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而且对现代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管理工作、教育改革、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也从新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本书力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现代科技革命的新成就及其在社会运用过程中已经产生、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后果作出辩证的思考。

我们认为,科学和技术进步就其本质来说,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在现代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人类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些不协调,也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幻想抛弃或抑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返朴归真”中探求人类社会的前途,才真正会把人类引向末日。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人为的界限或终点,它的无限的发展潜力正是人类社会具有光明前途的希望所在。科学技术永远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革命力量。

请具体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书中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全书由绪论和九章构成,从哲学上比较全面地总结和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先说绪论。它一般地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现代科技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的社会历史作用。本书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的进步。现代社会是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文化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随着人们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深入,被改造客体的日益复杂,亟待处理的社会信息量的增加,出现了人脑这个天然信息处理机无法及时处理大量信息的尖锐矛盾。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反映了人们需要利用机器来处理大量社会信息的客观需要。因此,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一次智能革命,是人脑的一次解放。此外,现代科技革命还表现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结合在一起,科学与生产一体化的特点,这使得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成为生产力的革命,给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第一章从生产力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入手,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书认为,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素质以及生产过程的管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对生产结构的根本变革作用是使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部门迅速崛起,同时也使传统产业部门获得了新的技术基础,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可能性和新的前景,还带来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和企业规模的变化。此外,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都必须逐步地由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建立市场,向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转变。参与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与协作,已成为现代生产和经济的前提条件。由此,出现了从商品、劳务到资金(资本)再到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化。可以预见,信息和信息产业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全球化将成为未来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征,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面对现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及其设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扩大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科技含量。(www.xing528.com)

第二章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在社会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和推动作用。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这一伟大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现代科技革命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今世界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性质,但是,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科技革命都推动了它们的调整和改革。当然,这里有必要指出,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历史的作用呈现复杂的局面,需要加以认真研究。例如,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减少,工人阶级生活和生产的条件得到改善,白领工人增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和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是,与此同时,垄断资本家与国家政权的结合,资本家阶级寄生性的充分显现,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又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与矛盾存在着激烈对抗的可能。由此可见,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基本对立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所谓“工人阶级消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章论述了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首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预测和决策从手段到过程都能真正做到科学化、定量化;其次,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组织结构形式的改变,使管理信息系统的地位更加显著,组织过程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达到了新的统一;最后,现代科技革命还使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控制方式转变为等级控制和参与式管理,自我控制式的目标管理成为普遍的现实。

第四章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所引起的教育功能的变化以及新教育模式的产生。现代科技革命也可以说是一次智能或知识的革命,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使之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这样,通过教育使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授和发展,并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加以运用,就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现代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社会地位,丰富了教育的功能,也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筹划“走向未来”的教育事业时,我们必须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的需要,改革游离于生产、经济和科技之外的传统学校教育,使之变为与现代生产、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大教育”;同时,又必须注意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使受教育者在“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关心”人类的共同和长远的利益。

第五章讨论了现代科技革命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现代科技革命引起人们生活观念的嬗变,引起对生活质量的重估和对旧的生活方式的反思,进而导致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本书具体探讨了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个人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的新特点;并且强调,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的需要,立足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建立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探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和途径。毋庸讳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大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破坏自然环境的能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既可以被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被用来给人类制造灾难,因而有必要对现代科技革命的消极社会后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密切的关注。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消极社会后果的原因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人及其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人们,他们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往往着眼于眼前或较近的利益,而难以完全预见到运用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长远的、更深一层的后果;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原因,社会中阶级对立的存在,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被用来达到某一阶级的私利,而不是为全人类造福。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资本家竞相追逐高额利润,是造成或者加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核战争威胁等消极社会后果的根本原因,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七章在事实与价值、求“真”与求“善”、科学精神与价值需求的辩证统一中,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与价值观念变革的互动过程。一方面探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哪些方面、以哪些方式推动着价值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又探讨了价值观念为什么以及怎样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正确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会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

第八章探讨了思维方式与科技发展的相互作用,并具体论述了现代科技革命所孕育的新的思维方式的特征,即整体与部分相统一、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决定论思维与非决定论思维相统一、现实分析与未来预测相统一。

第九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技术观为根本的立场和方法,对西方有关新科技革命的思潮,如梅多斯、西蒙、贝尔、托夫勒和奈斯比特等人的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批判。

当然,应该承认,本书相对于现代科技革命的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历史过程和作用来说,仍然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成果。即使就本书现有的体系和结构来说,也仍有需要开拓和深化的地方。

那么,您认为,本课题还有哪些需要开拓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现代科技革命对现代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虽然本书中探讨了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但却没有从总体上探讨现代科技革命已经或者将怎样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再比如,本书把科技革命同时看作新的文化发展的过程,但是,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的,这样,现代科技革命与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的关系就是一个应该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最后,还应该指出,现代科技革命的浪潮并没有停息和终止,还会产生新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追踪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的浪潮。

(原载《哲学动态》1996年第8期)

学者近况

齐振海(1924—2016),山东寿光人。生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认识论研究会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理论界的“拨乱反正”作出了一定贡献。20世纪80年代主编的《认识论新论》一书,推进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人为什么犯错误—真理的探索》《认识论新论》《管理哲学》《中国当代哲学问题研究》《未竟的浪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等12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哲学论文70余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