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建业城与东晋南朝建康城

吴建业城与东晋南朝建康城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建业城为吴大帝孙权所建立,其地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晋南朝,城名虽有改易,城址却因而未变。吴国始建建业城,据说只有一座城门,据说宣阳门。当吴国初建建业城时,城墙即以篱围绕,当时并以篱门相称。至南齐初年始建立城墙。吴和东晋、南朝的宫殿,皆置于建业或建康城内。端门南对建康城的开阳门。建业城和建康城也都设市。当吴人始建建业城时,城内交通就相当发达。

吴建业城与东晋南朝建康城

建业城为吴大帝孙权所建立,其地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晋末年,永嘉丧乱,中原板荡,元帝仓皇渡江,即以吴都旧地,另建新朝,以避晋愍帝名讳,改建业为建康南朝各代皆沿用此称。前后相沿,长达三百余年。

建业城建于淮水(即今秦淮河)之北,距淮水尚有五里。北对覆舟山,相距约七里,山北为玄武湖。其始建置之时,城周二十里十九步。折合今制,约为8712米。东晋南朝,城名虽有改易,城址却因而未变。

吴国始建建业城,据说只有一座城门,据说宣阳门。宣阳门在城的南面,此事见于《地舆记》所载。《地舆记》说:“都城本吴旧址,晋江左所筑,但有宣阳门。”《地舆记》不悉撰于何人,但为《建康实录》所征引,是其时已有成书。建业城只有宣阳门一门的局面,直到晋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筑新宫时始有改变。既筑新宫,也相应修了六门。六门之中除南面正中的宣阳门外,尚有南面最西的陵阳门,最东的开阳门,东面最南的清明门,正东的建春门,正西南的西明门。成帝筑新宫、修六门之时,正当苏峻乱后。其时兵火之后,宫阙灰烬,故须另创新宫。而筑新宫之时,又修六门,是不仅宫阙灰烬,城门亦有残破。当吴国初建建业城时,城墙即以篱围绕,当时并以篱门相称。至南齐初年始建立城墙。这样的篱门在兵火之中,如之何能够避免浩劫?颇疑晋成帝所修的六门之中,并非除宣阳门外,皆属新建。也许是称颂晋成帝盛德,以吴人的旧绩,作晋朝的新猷。

后来到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又续作了六门:就是阊阖门、广莫门和延熹、元(玄)武、大夏、东阳四门。这六门的名称具见《宫苑记》。《宫苑记》亦不知撰人。《宋史·艺文志》著录许嵩《六朝宫苑记》,名称实相仿佛,然景定《建康志》及至元《金陵新志》所征引的佚文往往与《建康实录》有不符合之处,可能与许嵩无关,但其撰述的年代也不至过晚。就是元嘉作门的记载,《建康实录》也说:“新作阊阖、广莫等门。”显然不以阊阖、广莫二门为限。

《宫苑记》不仅记载这些门名,还指出所在的方位。据其所说,可知在晋成帝咸和年间,建康城南面4门,宣阳门居中,其西陵阳门,其东为开阳门,再东为清明门[23]。宋文帝元嘉年新修的六门,是增添在建康城的北面和东西两面:具体说来,北面由东向西,依次为延熹门、广莫门、玄武门、大夏门;东面于建春门之南增修东阳门,西面于西明门之南增筑阊阖门。

吴和东晋、南朝的宫殿,皆置于建业或建康城内。吴时所置的为太初宫,东晋改置建康宫,宋齐诸国皆因晋制,只于宫门有所增损。吴太初宫南面5门,公车门居中,南对宣阳门。东晋建康宫,大司马门居中,亦南对宣阳门,是晋时大司马门就是吴时的公车门。这样说来,晋建康宫应该是在吴太初宫旧地建立起来的。可是《建康实录》于叙述吴太初宫时,却说在晋建康宫西南。建康宫南面共有4门,大司马门之西,有西掖门,大司马门之东为南掖门,再东为东掖门。南掖门于陈时改为端门。端门南对建康城的开阳门。依此而论,则大司马门并非建康宫南面正中之门,只是因为南对宣阳门而被称为正中。由于偏东一些,陈时就把南掖门改为端门,显示端门居中。《建康实录》谓吴太初宫在建康宫的西南,可能就是基于这样的缘故。

吴时既建太初宫,各府寺就排列在宫南。太初宫南面5门,其中间公车门实为正门。由公车门南行,为至淮水(今秦淮河)岸上大航门的大路,大路两旁排列了很多府寺。这样的营建显然是取法于当时的洛阳城。前面曾经叙述过,东汉以洛阳为都,都内有南北两宫。后来董卓焚毁南宫。曹魏虽仍都于洛阳,南宫却迄未修复。南宫旧地就兴建了一些府寺。这样改弦另张,遂为吴人所师承。其时邺都(今河北临漳县)自经曹操经营之后,繁盛并未稍替,仍超迈于洛阳。晋初左思撰《吴都赋》,对于太初宫前的设置,盛加称道,谓其“列寺七里,侠栋阳路,屯营栉比,解署棊布”[24]。这一点可能为邺都、洛阳所不及,故左思特以为言。自吴人首开其端,东晋南朝皆因而未改。惟晋成帝改大航门为朱雀门,遂为永制。(www.xing528.com)

建业城和建康城也都设市。早在吴时,就有三市,为大市、南市和北市。三市皆不在城内。城外多河道,交通便捷,货物运输较为方便。左思《吴都赋》形容其时肆廛之盛,曾指出:“轻舆按辔以经隧,楼船举颿而过肆[25]。”能有楼船驶过,则所设的市有的可能在淮水岸边。其后设市愈多,大市小市各有十余所。这些市肆都相当繁荣。后来隋代平陈,对建康城多所摧残,可是当时还称其“市廛列肆,埒于二京”[26],谓其可以媲美长安和洛阳。

建康城内有街有巷,宫城南有朱雀街,沈约祖上曾居于都亭里的运巷。其主要区划则仍以坊为主。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皆记载有不少的坊,有些可能是唐宋时所置,不能尽以之作为东晋南朝旧制。当然也有东晋南朝旧坊,其后因袭沿用,未曾有所改易的。

当吴人始建建业城时,城内交通就相当发达。由宫城南出至大航门的道路,就特为著称。左思《吴都赋》曾盛加称道,谓其“高闱有闶,洞门方轨,朱阁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高闱有闶,形容宫殿的高大,这是无容道及的。洞门方轨就具体说到建业城的宣阳门。宣阳门有三道,所以说是“洞门方轨”。其实不仅是宣阳门至大航门之间的道路如此,就是宣阳门北至太初宫以至后来的建康宫都是如此。

这样门开三道的设施还涉及其他一些城门,南面最东的清明门,正东的建春门(后改为建阳门),正西的西阳门,宣阳门东的开阳门(后改为津门)、北面中间的广莫门和玄武门,也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12门中的6门都是门开三道。还应该指出:东面的建春门正对西面的西阳门,两门之间的道路,就是宫城大司马门的横街。而南面最东的清明门,直对北面最西的大夏门,东面最南的东阳门直对西面最南的阊阖门。这些两相直对的城门之间,也必都有街道相互连系的。宣阳门东的开阳门,北面也是宫城,却直对宫城的端门。端门在大司马门之东,其间的街道可以说近似大司马门和宣阳门之间的街道。北面的广莫门和玄武门虽无其他门可以直对,但广莫门北向直对乐游苑南北,玄武门也北向直趋玄武湖。这两座城门都能够门开三道,可能就是这样的缘故。

建业城、建康城南临淮水。淮水舟楫便利,可与长江沟通。水滨的大航门亦即后来的朱雀门有道路直通宣阳门。这条道路称为御街和御路,重要性可以略见一斑。就是这样,吴时还开凿了一条潮沟,引青溪水绕城北城西而入于淮水,直可谓锦上添花了[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