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滚河亚洲象保护:佤族新米节研究

南滚河亚洲象保护:佤族新米节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农历八月十四日为佤族新米节。“新米节”是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夜幕降临,佤族同胞们聚在一起,围着熊熊的篝火,踏着木鼓激烈的鼓点,通宵达旦地欢度新米节。新米节的第二天,全寨青年出动修路搭桥,准备好驮运新谷进寨的道路。新米节的最后一天,人们尽兴欢乐,青年男女吹着悠扬的口弦,各自寻找喜爱的情侣。三天过后,新米节结束,人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秋收。

南滚河亚洲象保护:佤族新米节研究

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农历八月十四日为佤族新米节。“新米节”是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新米节,佤语称“地京国”,意为“收头道谷子”即每年的第一批谷子;有称“朋窦”,意为“尝新米”(陈康,2003;刘笑,2009)。

在谷子刚成熟的时候,各家各户根据头人(佤族老人)公布的时间和地点,先到地里采摘一捆“头谷”拿回家中。一部分放在备好的谷仓里或屯箩里,另一部分舂成新米,煮一锅饭,盛出7碗,饭头上各放一大块肉,再打7碗自制水酒,一同放在供台上,请天神、地神、山神、谷神、列祖列宗来享用。接着点亮7根香火,由老人念经、做过祭奠仪式后,把供过的新米饭先端给老人和小孩品尝,这之后才是一般人品尝。佤族认为,老人和小孩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这样做,是对神仙、祖先的尊重,也是对老人和孩子的珍爱。夜幕降临,佤族同胞们聚在一起,围着熊熊的篝火,踏着木鼓激烈的鼓点,通宵达旦地欢度新米节。若有远客,主人便请客人共度良宵。他们会把最上等的水酒,最上等的鸡肉烂饭(佤族特色食物,用鸡肉煮成的稀饭)端上来让客人品尝。佤族喝水酒的方式很讲究。主人先喝一口,用右手擦一下竹筒杯,再双手递给客人。这时客人要伸出右手,手心朝上接过酒杯,以示谢意。客人喝一口后,照主人的样子递给别人,轮流共饮。不管有多少人,不论喝多少杯酒,使用的酒杯只有一个。新米节的第二天,全寨青年出动修路搭桥,准备好驮运新谷进寨的道路。妇女们则忙着修补谷仓、屯箩、篾笆,打扫楼内外的尘土,浆洗棉毯,清洗物件,为秋收做准备。新米节的最后一天,人们尽兴欢乐,青年男女吹着悠扬的口弦,各自寻找喜爱的情侣。三天过后,新米节结束,人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秋收(阿春,2003)。节日的庆祝形式也会有大型的活动。例如节日当天要用新谷舂成米,做成新米饭,先祭祀谷神、祖先,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然后邀请亲朋来尝新。富裕的人家要剽牛、杀猪宴请客人。当夜幕降临,人们聚集村场载歌载舞,欢庆节日。佤族男女身着节日新装,带上用新米制成的特色食物,佤族小伙将用新米煮成的鸡肉稀饭抬上神坛,并用芭蕉叶盛出鸡肉稀饭,再配上盛有美酒的竹杯,由佤族少女双手敬给唱跳的人们。庆贺活动还包括有佤族传统舞蹈——“四季舞”和“欢乐舞”、傣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也会有拉枯族的“三跺脚”等各种舞蹈,伴随着各族同胞的欢歌笑语,新米节也传递着民族团结、和睦快乐的节日欢愉气氛。这种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一年的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活动预示着一年收获的开始(陈康,2003;刘笑,2009)。(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