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岱庙至中无门景观-中国风景名胜旅游指南

岱庙至中无门景观-中国风景名胜旅游指南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岱宗坊四柱三门,巍峨庄严,篆书坊额。字体之大,规模之巨,自古罕见,是泰山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中天门又称二天门,游人至此,正是登山路程的一半。中天门土色赤黄,又称黄岘岭。中天门至南天门景观自中天门至南天门山势峻峭,壑深谷幽,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为点缀。索道起点是中天门,终点月观峰,全长2078米,相对高差600多米。十八盘十八盘被誉为天梯,全程79盘,共计1633级。天门云梯是泰山一大奇观。

岱庙至中无门景观-中国风景名胜旅游指南

岱宗坊

登山的大门,中路登山就从这里开始,此坊创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巡抚姜延颐、总督河道部御史翁大立、巡抚罗凤翔等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郎中丁皂保、赫达塞奉敕重建。岱宗坊四柱三门,巍峨庄严,篆书坊额。

王母池

自岱宗坊向北,再向东不远就是王母池。王母池大约开建于三国时代,旧称群玉庵,又称瑶池,经历代重修,现存吉建筑群主要为明清所建。进山门有一石砌长方形水池,池西有泉。主要建筑包括正殿3间,药王殿3间以及七真殿、悦山亭和蓬莱阁等。

虎山水库

在王母池北。坝上长桥是观景所在,拾级而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水库周围是虎山公园,北面是流光溢彩的虎山塔。虎山公园内辟有游泳池

吕祖洞

在梳洗河东岸,与王母池隔溪相望。古称“发生洞”,又叫“金母洞”。洞内供吕祖石像,传说吕洞宾曾在此炼丹,洞内有宋人冒名伪书云碣。

红门

因大藏岭南端的“丹壁悬崖”处有两片石头呈红色,样子像门而得名。红门宫正殿3间为碧霞元君庙,每年衣历九月九日,这里香火最盛。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红门坊,书“瞻岩初步”四个大字,殿的右边是且止亭,南边是合云亭,殿左跨道有阁3间称飞云阁,路东是弥勒院,祭祀弥勒佛。建筑古老,布局紧凑,登上飞云阁,秋后可望红日东升,称为“红门晓日”。门南有“天阶坊”,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孔子登临处石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建,这一列碑坊,号称红门坊群。

凌汉峰

大藏岭岭西即凌汉峰。凌汉峰峰峦突兀,峰东悬崖万丈,吉称“垂刀石”,相传为宋真宗得天书的地方,这里满是枫树,每当秋霜降临,整个峰峦红艳似火。清人石祖芬有《经石峪看红叶诗》刻石嵌于“飞云阁”下门洞东侧。

万仙楼

位于红门宫以北。过街楼3间,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建造。1954年重修。原祀王母列仙,后又祭碧霞元君,现神像皆无。相传这里是泰山诸仙议事和讲经的地方。楼四周墙壁镶有明代刻石6D余块。楼南有隐真洞,洞前有吉柏3株并挺,不分不离,称“三义柏”。

斗母宫

斗母宫位于龙泉山上,古称龙泉观、妙香院,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改名斗母宫。

斗母宫是一组古建筑群,分别坐落在中、南、北三院之中。中院为全宫的主体,有正殿3间,中塑“斗母之君”和二十八星宿。斗母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全名是“先天斗母大圣元君”,是众星之首。迎门东配殿3间,原祀观音、文殊和普贤三菩萨木雕神像,南院有寄云楼5间,雕梁画栋,长廊回曲。因云雾至此不再随谷而下,故得“寄云”之名。北院东轩有“听泉山房”3间,坐在这里,听溪流叮咚,鸟雀相鸣。山房北还有龙泉并,用龙泉井的水冲泰山茶,别有风味。

经石峪

经石峪在斗母宫东北的山峪中。其南部斜坡上,刻有南北朝北齐人所书《金刚经》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书法奇妙,以隶书为主,兼有篆、行、楷、草。字体之大,规模之巨,自古罕见,是泰山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因经刻未完,故不记姓名、年号,至今不知出自谁手。(www.xing528.com)

经石峪原有大字2000多字,因年深日久,到清乾隆时已残毁过半。后经大力搜寻、修缮,今共存1067个字。

此处除《金刚经》刻石外,其西石壁上有《高山流水亭记》刻石。北面有明隆庆初刻《大学圣经》,后渐毁,今只剩19个字。再往上是“泉枕石”,上有众题刻。

壶天阁

壶天阁系明代建筑,原名升仙阁。壶天,按方士所说,是神仙居住的仙境。传说道士施存常悬一壶,夜宿壶内,壶中另有天地,人称为“壶公”。其实这里西有九峰山,东有十峰岭,北临山峦,四周拥翠触天,脚下仅一席之地,恰似壶中窥天,阁名壶天,既说明此处景色特点,又应了道家之说。壶天阁为洞门式建筑,阁建在洞门台上,北有元君庙,西有倚山亭,西北有回马岭坊,门洞之上有双柏自墙中对生而出,盎然上指,奇丽壮观。

中天门

又称二天门,游人至此,正是登山路程的一半。这里有清代所建中天门石坊1座,其北有一块伏虎巨石,上刻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篆刻“虎”字。中天门地势平阔,是中、西登山路线的交会点,也是客运索道的起点。中天门土色赤黄,又称黄岘岭。在中天门可仰望南天门、十八盘,下瞰岳麓汶河。中天门至南天门景观自中天门至南天门山势峻峭,壑深谷幽,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为点缀。

索道缆车

泰山索道从1981年7月1日施工,1983年8月5日竣工投入运行。索道起点是中天门,终点月观峰,全长2078米,相对高差600多米。索道采用双线索牵引,上下可同时运行,单程需7分钟。

云步桥

中天门北,有一单孔石桥,横越深涧,因山气云烟弥漫,人行桥上如在云中,敌称云步桥。桥北石坪,俗称百丈崖,为宋真宗驻跸处,又称御帐坪。云步桥下有酌泉亭,清光绪年间所建,上刻一联“且依石柱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南路西有一巨石,形似宝剑,名斩云剑,传说此石可劈云化雨。

五大夫松

在云步桥北,新建有五大夫松石坊。松有3株,苍老遒劲。据《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树下,因松树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这是秦代二十级官中第九级爵位。原树已被洪水冲走,今存3株为清雍正八年(1730年)补栽。松旁建有五松亭,亭西有一古松,称迎客松

朝阳洞

朝阳洞在五松亭上方,内祀元君神像。东北为“御风岩”,上刻清乾隆帝颂朝阳洞诗,俗称“万丈碑”,也叫“清摩崖”。

清摩崖是泰山最大的摩崖刻石,整块摩崖碑刻高约30米,宽12米,每个字的字径1米。内容是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三年(1748年)祭泰山时亲撰的《朝阳洞》诗。

十八盘

十八盘被誉为天梯,全程79盘,共计1633级。又分3个“十八”,从开山口至龙门坊为慢十八盘,龙门坊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升仙坊至南天门为紧十八盘。全程不到1公里,垂直高度却有400米。从远处望去,十八盘像一条带子悬挂于南天门下。天门云梯是泰山一大奇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