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识教育改革:建议采用系统思维方法

通识教育改革:建议采用系统思维方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通识教育改革的设计是以“深耕内涵,促进交叉,尊重选择,注重体验”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中国底色、苏大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与改革为基本思路。目前,苏州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开放选修模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苏大将新生研讨课作为通识教育真正落地的首要一环,其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让师生们认识到通识教育在课程定位、课程组织方式等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差异。

通识教育改革:建议采用系统思维方法

周 毅[1]

问:请您谈谈苏州大学通识教育现在的建设情况。

周:苏州大学的通识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我们通识教育改革的设计是以“深耕内涵,促进交叉,尊重选择,注重体验”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中国底色、苏大特色”的课程资源建设与改革为基本思路。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实际由课程组合构成,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小“细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取决于课程质量与课堂效率

从2013年起苏州大学开始启动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这不仅包括课程体系的重构,而且也包括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一系列内容。在设计苏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方案时,我们设计了四条路径。一是在课程体系中如何嵌入通识教育模块,并实现与其他课程模块的有机衔接。目前,苏州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和开放选修模块。二是明确通识教育模块的定位,以及如何推进通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科学组合,从一开始我们就关注和解决通识课程不是概论课程、不是科普课程等核心问题。三是如何通过专业课程的配套改革来实现专业课程的对标(专业质量标准、专业认证标准等)建设,同时又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留出学分、学时空间,并实现新旧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序过渡。四是通过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系列改革,推动“课堂革命”,使学生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使其“学习力”有显著提高,从而逐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www.xing528.com)

从目前看,上述几个预设的路径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国内的通识教育经历了几次理念和观念上的革新。过去我们曾将通识教育等同于公共基础教育或者素质教育;在这一轮的改革中,我们将通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均进行了发展,开设了新生研讨课、通识选修课和正在酝酿之中的通识核心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苏大将新生研讨课作为通识教育真正落地的首要一环,其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让师生们认识到通识教育在课程定位、课程组织方式等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差异。从目前看,这种路径或操作设计起到了一定效果。

问:苏州大学“十三五”规划里谈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您是怎么看待两者的结合,以及苏州大学具体是如何实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