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伦理通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生命伦理通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命伦理通识教育中,应以“培养生命伦理意识为主,辅之以生命伦理学知识”,从而体现“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育人理念。生命伦理学通识教育有利于从“自然、生命、社会及文化”的多重视角去引导和教育公众,使其逐渐开阔并延伸视野。

生命伦理通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生命伦理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各种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值得我们用心关注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我们在从事多年生命伦理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若干策略与方法,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从而有助于生命伦理通识教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生命伦理教育的总体策略应该体现在这些方面:以敬畏的初衷去了解和认识自然,以公平的心态去对待和关爱生命,以动态平衡的理念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非功利的目的去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以“关爱生命、德才兼备、有序发展、放眼全球”的理念去培养学生。具体教学方法建议如下。

第一,理念培养为主,知识讲解为辅。在生命伦理通识教育中,应以“培养生命伦理意识为主,辅之以生命伦理学知识”,从而体现“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育人理念。生命伦理学知识具有时空局限性,其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有所差异,而生命伦理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对国家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包括对人类的未来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理念培养可从尊重自然与生命的漫长进化历程及其伦理秩序入手,例如,可讲授“当今人类社会的文化伦理与漫长进化形成的生命伦理是怎样一种相互关系”“人类为什么依然要遵循生命伦理”,等等。

第二,生命伦理课程的内容应具备丰富性。作为通识性课程,生命伦理学课程内容应该展现出与人类紧密的时空关系,从而让学生知晓生命的起源及演化不仅仅需要物质基础和生态环境,生命伦理时空秩序的发生与遵循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其内容包括“生命伦理的起源及其客观性”“生命伦理问题发生的必然性”“生命伦理与人类文化伦理之间的动态关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意识。而后才是讲授生命伦理问题的分析及其对应策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可包括:进化伦理、生态(环境)伦理、遗传(基因)伦理、生物技术伦理、人口伦理、死亡伦理、战争伦理、亲缘伦理、性别伦理、行为伦理、医学伦理、个体与群体的生命伦理地位、食品安全与伦理、生命伦理与生命科学、生命伦理与文化伦理、生命伦理与人类道德、生命伦理与幼儿及青少年教育,等等。由于课时所限,利用学生演讲、课题研究、小组讨论、辩论及社会调查等形式可以扩展教学的主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生命伦理教学的课堂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伦理问题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两难性,具体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亲缘伦理与法律”“个体道德与公众伦理”,甚至还会涉及国家民族的整体发展与规划等。讲授者应在“遵纪守法”的大前提下,尽最大限度地将生命伦理问题的各种复杂关系讲透。例如,在讲授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伦理冲突时,要理直气壮地坚持生态伦理优先的主张;在讲授克隆时,要介绍目前人类社会持有的普遍反对克隆人的观点;在讲授转基因伦理问题时,倡导公众不要盲目支持或反对,而是客观、现实和理性地面对,同时建议国家对转基因的研究与应用有序调控,并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如此处理更显智慧。此外,由于其“两难性”的特点,课堂策略应以“循循善诱、平等交流、各抒己见”为宜,重在培养生命伦理观念而非争一时之短长。

第四,通识教育课师资培养应强调“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目前我国尚缺乏此类人才的专门培养体系,只能从现有教师中挖掘和培养,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生物及农、林、医等相关专业设置生命伦理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点,从这些专业的本科生中选择有志于生命伦理研究与教学者进行哲学或伦理学硕士和博士“继续教育”或许是切实可行的措施。一名优秀的生命伦理学通识课教师应具备扎实渊博的生命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全面系统地知晓国内外生命伦理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将生命伦理与文化伦理融会贯通的分析能力,具有教化培养公众生命伦理意识的善意愿望,深入浅出且发人深省的语言表述能力,能引导公众客观面对且辩证分析各种生命伦理问题,等等。[6]

第五,通识教育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共同繁荣。生命伦理教育的通识性使得生命伦理学课程具备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生命伦理通识课程与其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相互借鉴”,以寻求与其他各门课程更进一步的“相知相通”,共同繁荣,真正达成“博通”与“专精”统一、“德育”与“智育”共进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可以为通识课程提供教学素材和资源,如遗传学为生命伦理通识教育搭建了极富针对性的讨论平台,而生命伦理课程将成为所有生命科学专业课程健康发展的试金石,从而使其成为促进人类自然与文化伦理“双重文明”发展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其他专业课程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与经济发展时,同样可以渗入生命伦理意识教育。

在推行生命伦理教育的过程中,除开展教学改革之外,还应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在政府决策者与生命伦理教育家之间应达成深远共识。生命伦理教育家们有责任提醒决策层:要强化背离生命伦理秩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持续损毁的危机感,广泛宣传开展生命伦理教育与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间的“绝对关系”,系统全面地调查分析生命伦理问题现状,为决策层提供支持生命伦理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证依据。另一方面,突破生命伦理教育的大学围栏,更广泛地在社会层面开展。生命伦理学通识教育有利于从“自然、生命、社会及文化”的多重视角去引导和教育公众,使其逐渐开阔并延伸视野。课堂教育固然重要,但只是一个方面,真正深入人心的教育应该发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只有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学校的课堂教育才有根基。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by Natural Way—On the General Nature of Bioethics Education

He Zhumei Chen Yanping(www.xing528.com)

Abstract:The personal cultivation require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erudition”and“specialization”,and gene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ch“erudition”.The essence of“general education”lies in“general”.Erudition first then knowledge is the essence of general education.Because life ethics reaches everywhere and bioethics has had a wide influence on society in recent years,the course of bioethics perfectly embodies the erudi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On overviewing the general problems of gener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rudite nature of bioethics and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bioethics course as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We hope get attention by various people to general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bioethics education.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bioethics;cultural evolution

【注释】

[1]贺竹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程焉平,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高天琼:《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通识教育学子的责任》,《通识教育研究》,2015年第2辑,第212—219页。

[3]于慈江:《我所理解的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群言》,2018年第2期,第27—30页。

[4]张洁、欧阳琬玲、贺竹梅:《基于视听特点认知的生物学教学设计思考》,《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年第3期第5卷,第3—9页。

[5]程焉平:《应对生命科学超速发展,开展生命伦理教育》,《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3年6月第2期第3卷,第36—40页。

[6]贺竹梅、程焉平:《生命伦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10期,第70—7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