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大学双重编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中山大学双重编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学校赞助者和立法者要求学校阐明,如何将通识教育核心能力整合进专业教育中。“使中断了半个世纪的通识教育再次拉开帷幕”[5]。一批“985高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通过“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2015年11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发起的“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的成立更加推动了各高校“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蓬勃开展。

中山大学双重编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龙 莉[2]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双重编码”通识核心课程实施情况的深度分析,论证了实施“双重编码”通识核心课程是中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对于本科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了在现有教学管理体制下(教务处管理公共课程,院系管理专业课程)实施“双重编码”通识核心课程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优化“双重编码”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双重编码;核心课程

广义地说,教育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的教育。此二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3]

众所周知,通识教育是美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精髓。进入21世纪后,由于经济全球化,雇主对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并期望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通识教育核心能力。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学校赞助者和立法者要求学校阐明,如何将通识教育核心能力整合进专业教育中。[4](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1995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正式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使中断了半个世纪的通识教育再次拉开帷幕”[5]

进入21世纪,文化素质教育逐渐降温,通识教育逐渐升温。一批“985高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通过“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2015年11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发起的“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的成立更加推动了各高校“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蓬勃开展。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6],“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是时代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