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8年通识教育评论:对双重编码核心课程建设的看法

2018年通识教育评论:对双重编码核心课程建设的看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山大学“双重编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方案是在不改变现有教学管理体制的情况下调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一种尝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中山大学探索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中山大学建立的教师交流培训制度在凝聚不同学科教师、培训教师通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

2018年通识教育评论:对双重编码核心课程建设的看法

中山大学“双重编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革方案是在不改变现有教学管理体制的情况下调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一种尝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中山大学探索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在巩固通识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双重编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使学生在选修这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承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达到学生毕业后“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他们从大学教育中应得到的首先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知道专业知识如何运用的知识,即能使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作用的一般文化[10]

原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曾经指出:我们的教师多数是在专业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能够开出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的人很少,一下子很难构建覆盖文学艺术、中外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伦理人类知识各大领域的理想的课程体系。再者,大学教师一般是以学科为依托形成一个个学术团体,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专业知识、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何让在专业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教师接受通识教育理念,如何把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凝聚在通识教育的“共同体”中,让他们教授通识课程如同教授专业课程一样具有使命感、荣誉感,这也是探索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制度需要研究的问题。中山大学建立的教师交流培训制度在凝聚不同学科教师、培训教师通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类“持续发展”面临严酷挑战的时代。[11]高校应当组织教师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发和建设贯通多学科、多层次的跨学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引导学生以跨学科的视野去适应世界、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真正做到“文理交融”。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因此,“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深化方向’,就是奠定学生在完成建制化的学校教育之后‘终身学习’的能力”[12]。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广阔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努力把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介绍给学生。每个领域内的课程无论在内容上多么不同,着重点——思维训练则是相同的”[13],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育理念本身就代表了大学教育价值的取向,决定着大学内部的制度安排,并通过专业和课程结构体现出来。”[14]

目前,中山大学以建设一流大学为目标,通过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通识教育、大类培养、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科与专业的密切关系,以学科为基础设置宽口径的本科专业,本科阶段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研究生阶段再进行专业的深入学习。

中山大学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从2017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实行所有本科新生在广州南校区集中培养的方案,充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利用南校区的优势资源,让大一新生充分感受中大百年传承的历史文化气息。并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动著名教授开设高品质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课程,完善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今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建立牢固的学校认同感打好基础。

中山大学“双重编码”通识核心课程计划是在现有教学体制下,通过“双重编码”通识核心课程制度来推动本科学生“共同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虽然还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但“双重编码”通识核心课程制度是中山大学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益尝试。这些探索与实践也将丰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为中国研究性大学在探索大众化时代高素质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The Dual Coding Practice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Long Li

Abstract: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dual coding”practice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surely a feasible scheme combinging gener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which help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s a whole.Furthermore,the paper explores the actual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the“dual coding”in the core curriculum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specialty curriculum under the respective schools or department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of dual coding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re curriculum.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education;dual coding;core curriculum

【注释】

[1]本文系中山大学2016年校级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www.xing528.com)

[2]龙莉,副研究员,原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通识教育部副总监。

[3]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9—40页。

[4]周开发:《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启示》,《通识教育评论》,2016年秋季号(总第2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6页。

[5]庞海芍等:《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回顾与展望》,《高等教育研究》,第10卷第1期,2016年1月,第3页。

[6]《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16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

[7]吴韬:《传承与创新——“双重编码课程”的设置实践》,《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4期,第179页。

[8]甘阳:《文明·国家·大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338—390页。

[9]吴韬:《传承与创新——“双重编码课程”的设置实践》,《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4期,第181页。

[10]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4页。

[11]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

[12]同上书,第49页。

[13]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5页。

[14]王英杰:《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和发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