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物生物电:电能转换及利用

动物生物电:电能转换及利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体内在沿神经系统传递信息时会产生电流。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化学能,而这种生物化学能可以直接转换成电能。关于生物电,还有不少有待探索的谜。有些动物本身就是一台强有力的发电机,电鳗就是一例。而电鳗的身体,能产生电流的肌肉组织占全身的40%。电鳗带电放电的现象也许是除闪电以外,人类接触得最早的放电现象。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开始利用生物电为自己服务了。

动物生物电:电能转换及利用

呼呼的大风,熊熊的烈火,急流和巨浪,阳光和核能,自然界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电。可你是否还知道,生物也可以发电?

其实,人类早已惊奇地发现生物也有电。人们测量过许多生物,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带有电。动物体内在沿神经系统传递信息时会产生电流。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同样也会产生电流。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化学能,而这种生物化学能可以直接转换成电能。

不过,生物电对这些生物有什么意义,目前人们还不十分了解。关于生物电,还有不少有待探索的谜。

动物发电机

远在人类发明电池和发电机之前几百万年,许多动物和植物已经能够自动产生电流。有些动物本身就是一台强有力的发电机,电鳗就是一例。

电鳗生长于南美奥里诺科河中。这条河在委内瑞拉境内,流入大西洋。南美的亚马逊河亦有电鳗的踪迹。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西班牙殖民者在入侵南美的时候,迪希卡的部队沿亚马逊河而上,终于抵达尽头,前面只剩下亚马逊河的一条小支流和丛林了。部队一边伐倒茂密的丛林,一边前进,来到一块半干的沼泽地前。当地的脚夫印第安人一看到沼泽地就拒绝前进,不论是骂他们还是用鞭子打他们都没有用,他们恐怖地看着沼泽地说着什么,但他们的话,西班牙殖民者听不懂。

迪希卡命令一名士兵做个样子给印第安人看,于是这名士兵就往水里走,但是只走了几步,他就像被谁打倒了似的,大声惨叫着倒在沼泽里。有两名士兵前去救他,结果也受到同样的打击。好不容易从水中上来,三个士兵的脚都麻木了,经过几天之后,他们才能够继续前进。由于对不明真相的怪物感到害怕,迪希卡只好下令返回。

水中的怪物其实就是电鳗。南美产的电鳗是一种大型的鱼,它的外形很像蛇,体长2米以上,体重15~20千克,肉味极美。然而,当地的居民却知道怎样捕捉这种危险的鱼。他们为了捕捉电鳗,先把牛赶进水里,让牛先接受电的冲击。牛一触电就挣扎倒下身来,拼命地吼叫,几分钟过后才安静下来。牛回到岸上后人再下去捕捉电鳗。

电鳗就是用它的电来捕捉食物的,一般在晚上,它先用自身所发出的电击倒蛙和鱼虾等水中动物,然后吃掉。一条电鳗能杀死比自身重量重很多倍的猎物。

电鳗究竟是怎样产生强大的电流的呢?

其实,任何动物体内的神经和肌肉都带电,只是十分微弱罢了。而电鳗的身体,能产生电流的肌肉组织占全身的40%。在显微镜下就可以发现,在这种组织里集中着100万~200万个极其微小的“干电池”。也就是说,这部分组织的各个细胞与干电池具有同样的功能,这些细胞膜的外侧有阴离子,内侧有阳离子,在这样的“电池”细胞上,大约能产生0.1伏的电位差。同时,大自然还赋予电鳗一种提高其电功率的本能,它的发电器官沿着脊椎连续并列,其数达140多个,这就犹如一条精巧的配电线路,使电压升高,电流得以增强。

从解剖学上看,电鳗虽然在外形上像一条鳗鱼,却和鳗鱼完全不同。电鳗自成一类,就叫电鳗类。电鳗约长2米,有着棕色和橙色混合着的躯体和一个又短又粗的头部。它的全身长度只有八分之一是头部和躯体,其余的便是尾部。它的尾部布满了一种叫“电极”的胶质细胞,这些细胞一层层地互相粘贴起来,就像电池里的电极一样互相串联着。这就是电鳗的电池了。

电鳗的尾部,生有三对发电器官:一对主发电器和两对小型发电器。电鳗身体摆动时,其中的一个小型发电器便会发出每秒20~30次的微弱脉冲。它们的作用同雷达一样,用以探测猎物或敌人的所在位置。一旦发现目标,它便用主发电器和另一个小发电器向目标放电。据海洋动物专家的测定,电鳗在捕食时,放电量一般在300~800伏。这说起来倒简单,可真要产生这么高的高压可绝非易事。它必须保证无数个“电池”都能同时联通。这就要求其大脑发出的指令脉冲都能同时到达每个“电池”。这里蕴藏了大自然的绝妙安排。

更奇妙的是,电鳗的放电蓄电,与人类发明的电池有不少相似处。第一,电鳗不是整天都可以产生电流的。当有些物体跟它碰触,或者它跟什么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个信息立刻便会传达到它的脑部去。于是,它立刻开动发电机,利用它的电流去自卫,或者电杀其他鱼类作为食物,这与电池不接通时不放电一样。第二,电鳗所产生的电流,是从它的头部传到它的尾部,这就跟一个电池所发生的电流一样,是只有一个方向的。第三,当一个电池停止发出电流时,就得补充,电鳗也一样。当它放出了太多的电流之后,电源便干涸了。于是,它就会退到一处安全的地方,直至它的电池再次充电,它才恢复活动。

自身带电而又能放电的鱼类、兽类,已发现的就有100多种。除了电鳗外,电鲶、电鳐也都是著名的“动物发电机”。非洲河流里的电鲶,发出的电,电压高达350伏。在太平洋北部发现的一种大电鳐,电流可达50安培,如果电压以60伏计算,这种电鳐的电功率就是3000瓦,这样大功率的电击,足以击死一条大鱼

并不是所有的电鱼都能发出很强的电。裸臀鱼(它的尾巴没有尾鳍,是赤裸裸的)、长吻鱼、裸背鳗、吻电鳗、鳍电鳗以及某些鳐鱼都只能发出微弱的电脉冲。它们的发电器官很小,电功率很低,不足以击死或击昏其他动物。它们把它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搜索环境和寻找食物,就像我们用雷达来监视天空一样。这些鱼的发电器官是一部精巧的“水下雷达”。

电鳗带电放电的现象也许是除闪电以外,人类接触得最早的放电现象。

生物电对人体的应用

据说古代流行着这样一种治病的方法:把电鳐弄到岸上,让患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坐在电鳐的身上,用它放出的强电流刺激病人。还有,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罗马的医生就知道电鳐会放电,并且利用这种电来治疗精神病。后来这种“生物电疗法”逐渐被人工电所代替了,并成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技术,称为“电疗技术”。

生物电与人工电,虽然产生的方法不同,但电的性质完全相同。实践证明,用电线把电鱼的电引出来,可以使灯泡发光。即使是老鼠身上的微弱电流,也可以用来发动微型的无线电发报机。这就是说,生物电可以用来开动人造机器。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开始利用生物电为自己服务了。(www.xing528.com)

科学家们发现,人体里面有好几百万个细胞,也都是能够制造微量电流的。例如,来自脑部的电流,只要在我们的头皮上面装上一个电阻,然后再跟一套计算仪器连接起来,即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量了。临床医生还把生物电作为诊断疾病的一种生理指标,根据脑电图和心电图来判断脑和心脏的机能是否正常。

人类已经发明了一种由脑电控制的人造假肢。只要大脑下达一个“握手”的命令,假手就会立刻握起来。原来,假手有两根电极,分别接在上臂的两块肌肉外面,用来接收从大脑传来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经过放大,又去推动假手里的一个微型电动机,于是假手就动作起来了。上肢残废的人,戴上这种假肢,可以完成一些自我服务性的简单动作。

脑电假肢是用生物电来开动人造机器,而心脏起搏器则是用人工电来开动“生物机器”。

人的心脏之所以能够有规律地跳动,是因为心脏本身有一部“微型发电机”——窦房结的缘故。窦房结总是每隔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发出一次电脉冲,从而引起心脏的一次收缩。如果窦房结损坏,或者心电的传导系统发生障碍,心脏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心脏起搏器就是模仿窦房结的工作原理制成的,它每分钟发出70次左右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去刺激心脏,引起心脏的收缩。这样心脏起搏器就代替了窦房结,启动心脏工作。

电子学家也早已对生物电发生兴趣,他们想从神经细胞和神经网络中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以便设计出更加精巧的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人员更是对人脑这部思维机器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多么想了解大脑的秘密,从而制造出类似于人脑那样的“电子脑”。

植物电极

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同样会产生电。

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做原料,利用日光的能量,来制作淀粉等养分,这就是光合作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首先用叶绿素吸光,以太阳能来分解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分解时,除了产生氢和氧之外,还要飞出电子,电子带负电荷,在水分解之前,它藏在氢和氧原子中间。为了制造出植物生活所需的养分,电子要在叶绿体内消耗掉,但是,如果将它提取出来就能得到电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其生存的一种基本生理机能,所以植物能够比较稳定地产生电。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发电。

日本岛根大学的落合英夫最早进行了植物发电的实验。他选用菠菜做材料,先把菠菜叶搅碎,大约搅拌10秒钟,这样叶绿体就暴露出来,容易提取电子了。然后,把碎菠菜叶薄薄地摊在氧化锡薄板上,为了避免脱落,涂上一层透明的聚乙烯醇,像胶一样把它固定住,发电装置就制成了。光合作用需要水,但是纯净的水不易导电,只要在水中溶解一些其他物质形成电解液,就能导电了。

这种发电装置虽然发电量甚微,但只要有光就能得到电流,而且不消耗任何燃料,因此这项发明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是菠菜的叶绿体既怕光又怕热。这种发光装置虽然能发电,但水温一达到45℃,只要10分钟左右电流就减弱了,再过上一两个小时就接近于零了。由于日光照射而使水温达到几十度是经常性的事,因此,采用菠菜的发电装置没有实用价值。而且,菠菜每个叶细胞中有几十个以至几百个叶绿体。叶绿体怕氧气,本来叶绿体包在菠菜的细胞之中,不会直接接触到氧气。为了抽出电子,菠菜的细胞膜遭到破坏,叶绿体立刻会受到氧气的强烈刺激,因而菠菜发电装置很快就失效。因此,专家们到处寻找耐热、耐光而又不怕氧气的叶绿体。结果,在日本岛根大学附近的松江温泉内找到了一种藻类。

这种藻是一种低级的藻类,叫作蓝藻。它生活在水温为40~50℃的温泉水中。它的结构简单,微小的细胞像线一样连在一起,粗细只有1~2微米,肉眼难以发现,几根聚集在一起才像一团线头那么大。把它培养在打来的温泉水中,只要有阳光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即使不加入任何养分也能很快繁殖增加。

把蓝藻用细纱布过滤一下,再放到离心分离机上去掉水分,就可以得到半干的蓝藻,将它薄薄地涂在氧化锡板上,用一种琼脂加以固定,就制成了一个阴极。蓝藻电极比菠菜电极制作方便,而且蓝藻的细胞没遭到破坏,依然是活的,所以可以长期使用。

用这种蓝藻活电极能得到多少电呢?根据专家们的实验,当受到比晴天晌午的阳光稍弱的光照时,可以发出8~10毫安左右的电流。盛夏时屋外光线较强时,可以发出20毫安左右的电流。这样的电流是极其微弱的,连一盏小灯泡也点不着,但这是因为实验装置太小了。根据计算,如果把一米见方的玻璃窗都装上蓝藻电极,就能得到1安培左右的电流,如果加上两三层电极,电流还会增加,如果在电解液中加入一些特殊药品,使电子更容易运动,得到的电流还会更强一些。

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电子,本是用来维持自身生命的,若是夺走这些电子,它的生命也就不存在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个发电装置工作的时间更长呢?用多强的光照射更合适呢?用蓝藻做的电极是不是最好的呢?还有没有更佳的植物呢?植物发电要走向实用,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还多着呢。

微生物发电

肉眼所看不见的微生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繁殖快、消化本领奇怪的特性。在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中,无须任何特殊装置和强大的能量,微生物就可以在体内进行成千上万种的化学反应,因此人们称之为“最古老的化学家”。微生物发电,就是将微生物产生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有一种叫“硫化菌”的微生物,生活在深深的海洋底下。硫化菌同其他生物一样,需要能量维持生活。它们是怎样获取能量的呢?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它们不停地分解海水中的硫酸盐,然后就像运输工似的,把分解产生的氧和水中的氧输送给有机化合物——沉积在海底的动植物遗体,用来进行氧化。在这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能量,就由硫化菌自己消耗掉。氧从硫酸盐分子中分离出来,结果海水的下层出现酸性的硫化氢溶液,并产生许多正离子,在上层又产生了许多负羟基离子。于是,就在海水中形成正负电子层,从而产生电位差,电流随之开始循环。

科学家们模仿大海制造了一种电池模型,让硫化菌在实验室里发电。他们在两个试管中装入白金电极和不同成分的海水,如同大海一样,也分为上下两层,让硫化菌在连接两个试管的电桥上繁殖。结果硫化菌仍不忘扮演“运输工”的角色,同样产生了电流。这个生物电池模型,一直在实验室中工作了几个月。试验证明,硫化菌活动时产生的化学能,可以直接转换成电能。这种电池的电压是0.5伏,电流为1毫安略强。如果需要更高的电压和电流,只要把这种电流串联或并联起来就行了。

目前,人们已能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出小型的经济的生化电池。有一种有效半径为24千米的小型发电机,就是利用一种依靠海水中的糖分而生存的微生物来发电的。这种微生物发电效率高、性能可靠稳定。有些地方的浮标和无人灯塔,就是使用了这种微生物电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