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4年互联网社交网络产生,对科技未来影响大

2004年互联网社交网络产生,对科技未来影响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交网络在技术结构上扮演了互联网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的角色。通过近20年的发展,腾讯的QQ和微信成长为中国排名靠前的社交网络平台。2017年,脸书首次正式对外公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20亿。这种延伸表明,社交网络从人与人的社交开始进化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大社交网络,从而为其发育成更成熟的类脑神经元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4年互联网社交网络产生,对科技未来影响大

对于脑科学来说,神经元是大脑最重要也最基础的结构。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帮助生命体整合或协调各种输入的信息,使生命体有规律地进行各种机能活动,以适应环境变化。动物进化程度越高,神经系统越发达,对各系统活动的控制和调节越精细灵活,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越强。

社交网络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络在技术结构上扮演了互联网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的角色。作为互联网顶层的应用,社交网络的技术形态可以击穿各种计算机、服务器、智能设备的硬件壁垒,实现无界限、无障碍的全网信息链接,图1.8显示了社交网络的重点发育部位。

图1.8 社交网络的重点发育部位

社交网络的发育对互联网的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1989年,万维网的诞生使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和BBS网站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些网站的个人角色并不明显,互联网用户大多以匿名用户或非登录用户的形式浏览信息,个人发布的信息也不能统一到个人名下,供其他访问者浏览。

20世纪90年代博客的诞生,首先解决了互联网虚拟世界个人角色缺失的问题。博客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架构,其允许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发表个人文章,并允许个人进行管理。在博客中加入相互关注、相互沟通的社交功能后,人类社会的社交属性终于可以映射到互联网中。在社交网络的发展过程中,有两家企业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它们分别是腾讯和脸书。

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个年轻人维斯格(Weisg)、瓦迪(Vardi)和高德芬格(Goldfinger)聚在一起决定开发一种软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通信的特点,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直接的交流,由此产生了应用软件ICQ。ICQ向所有注册用户提供基于ICQ的通信服务。

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和他的大学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2月,腾讯基于ICQ,在互联网上推出OICQ(后改名为QQ),第一个测试版本的功能十分简单,只能进行简单的在线即时通信,但其界面设计令人称赞不已。(www.xing528.com)

腾讯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软件——微信,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截至2017年年底,微信和WeChat(海外版微信)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第一次超过10亿,与此同时,QQ的月活跃用户数为8.50亿。通过近20年的发展,腾讯的QQ和微信成长为中国排名靠前的社交网络平台。[6]

在腾讯诞生5年后,2004年2月,扎克伯格在美国开始着手建立一个网站作为哈佛大学学生交流的平台,只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名为脸书的网站就建成了。意想不到的是,网站刚一开通就大受欢迎,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注册脸书账号,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关注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脸书很快就在常春藤名校“蔓延”开来,大家用自己学校的专用邮箱便可以申请到一个用户账号。

2017年,脸书首次正式对外公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20亿。从2004年创立到获得10亿月活跃用户,脸书用了8年时间,月活跃用户数从10亿到20亿,脸书又花了5年时间,在坐稳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宝座后,脸书的发展进入下半场。

除了腾讯和脸书,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络应用不断产生,其中推特(Twitter)、阿里巴巴、Line(通信软件)、今日头条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4年开始的博客和Web 2.0科技热潮推动了社交网络的发展,到2018年,伴随物联网、工业4.0的发展,腾讯、脸书两家世界最重要的社交网络公司启动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将社交网络从连接人延伸到连接物,包括传感器、摄像头、智能汽车和无人飞机。这种延伸表明,社交网络从人与人的社交开始进化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大社交网络,从而为其发育成更成熟的类脑神经元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