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越溪乡:自然优势助力经济增长

越溪乡:自然优势助力经济增长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越溪、亭头、信干三乡合并称越溪乡,梅七、大林乡合并称梅七乡。越溪乡村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面低,群山横亘,多属沿海丘陵,有白岩山、王干山、石夹岭。近年来,越溪乡积极实施“工业兴乡、海洋强乡、城建美乡、综治稳乡”战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村镇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越溪乡:自然优势助力经济增长

越溪乡位于县境东南部,白峤港畔,东临三门湾,南连一市镇,西交跃龙街道,北靠茶院乡。区域总面积89.98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5467户农户,人口1.87万余人,耕地面积20678亩,山林面积44763亩殖面积达41500亩。乡政府驻地越兴路」号。

乡以原驻地越溪得名。据当地《罗氏宗谱》记载,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罗氏迁自会稽长塘,其始祖是唐朝节度使、通议大夫,从会稽迁入越溪海边辟土开疆。因罗万福来自越郡,村前又有小溪流人白峤港,故称越溪。

自宋代起至民国为朱开乡、桂峰乡、茂林乡。1951年为越溪、亭头、信干、梅七、大林乡。1956年越溪、亭头、信干三乡合并称越溪乡,梅七、大林乡合并称梅七乡。1958年属一市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成立越溪公社、梅七公社、大林公社。1969年梅七、大林公社合并成梅七公社。1981年改称七市公社。1983年改越溪乡、七市乡。1992年实行镇(乡)管村体制市乡并人越溪乡。2006年全县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现有盘屿、越溪、山头应、下湾、兴农、信干山、田岙、白岌、双盘、下田、梅枝田、七市、南庄、大陈、大林等15个行政村。

越溪乡村貌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面低,群山横亘,多属沿海丘陵,有白岩山、王干山、石夹岭。白峤港横贯越溪东西,海上有箸屿、大礁和小礁等,另有溪流南北二支,白峤港两岸东南及东部沿海为棉花产区,群英会塘和红旗塘为粮、棉和柑橘主要产地。全乡耕地主产稻谷、棉花,兼种大小麦油菜籽等。山地培育以用材林为主,并有松林、薪柴、大片茶林等。经济作物有柑橘、黄桃、花木等。海涂17500亩,产蛏、蚶、蟹、弹涂等。

交通有省道沿海南线宁海段、象宁公路横贯,县道亭头——东番公路穿越,水路有梅岙航运码头,为宁海物资主要进出口岸之一,另有水路自青山港出三门湾,达沿海城市。境内拥有1000吨的梅岙货运码头,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沿海地区。

近年来,越溪乡积极实施“工业兴乡、海洋强乡、城建美乡、综治稳乡”战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村镇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越溪乡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越溪山有明代所建越溪巡检司城墙残迹,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大败倭寇。境内还有石马峰、油盐寺、白岩山等风景名胜。越溪山和亭头山隔白峤港对峙,向为宁海东门户。王干山有延寿寺,山上有烽火台遗址。

元末,倭寇屡犯宁海白峤一带,杀人劫物,掳掠妇女。为防御倭寇,明朝于洪武三年(1370),在宁海长亭、越溪、铁场、曼岙、窦岙等地先后设立了巡检司。越溪巡检司在今宁海县城东南的越溪乡宁波金钥匙小学后背山上。(www.xing528.com)

弘治元年(1488),崔溥(朝鲜国弘文馆副校理)受命渡海奔丧,途中突遭狂风暴雨,在海上漂流半个月,最后泊进三门湾,在宁海的一个小渔村上岸。宁海边防军民以礼相待,并专门派员经越溪巡检司城等地,护送至杭州。崔溥回国后,根据海上漂流和中国沿途所见所闻,用汉语撰写了《飘海录》一书,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游》”。

油盐寺

现崔博后裔遍及朝鲜、韩国日本美国等地,本着纪念先贤、不忘友宜之目的,他们在崔溥经过的几个重要地方立碑纪念,越溪的巡检司城旧址为首选。“行过西洋岭、许家山,到市岙埔,铺中人馈茶数碗。……”这是崔溥《飘海录》记载的古地名。现在西洋岭、许家山这些古地名依然存在,并且还保存着当年的风貌。2002年7月11日上午,韩国崔溥的后裔崔秉一先生等100余人在宁波市金钥匙小学内举行了崔溥飘海事迹碑揭碑仪式。“崔溥飘海事迹碑”碑文是由」匕京大学葛振家教授题写的。立在巡检司城旧址下的宁波市金钥匙小学的荷花池旁。

油盐寺山地处越溪乡王干山村。油盐寺山上有油盐寺。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旧名崇寿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为延寿寺,有近千年的历史。油盐寺山上有石洞和仙人石桌、棋盘等。传说石洞里每天能流出4两油盐,住在寺院里的和尚每天到此石洞打油提盐,因此后来就称此寺为油盐寺。此山也称为油盐寺山。站在油盐寺山上,近看,越溪双盘涂全貌俱收;远眺,五屿门、蛇盘洋一望无际,日出日下,潮起潮落,令人心旷神怡,驻足忘返。

越溪乡地灵人杰,名人辈出,近代有全国劳动模范应四官、医学女科学家夏海英博士、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杨肖娥教授、陕西省委组织部原部长应雁南、桃冲铁矿副矿长田启宏等人。

应雁南(1932—),原名应以南,宁海上应村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党地下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随21军参加解放舟山战役。1951年初随部队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1953年任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954年调军部军事检察院院长(正师长职)。1958年志愿军回国,随军参加西藏平叛和中印边界战役。1979年转业到陕西省委任组织部长。

应四官,越溪山头应人。1958年越溪乡党委决定抽调应四官到越溪大队(村)去改造后进队。面对困难,他沉着应对,和群众同甘苦,身先士卒,大干苦干,终于改变了越溪大队的落后面貌。1963年初,《浙江日报》采访组采写了《应四官参加劳动好工作做得好》的新闻报道。1963年5月9日,毛主席对这份材料作出了重要批示。“5·9”批示后,应四官成了新闻人物。1971年应四官正式担任中共宁海县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走上县委书记岗位后,应四官的农民身份没有变,报酬仍按越溪大队的强劳动力给他记工分,县里只给他误工补贴,工作之余,他也回队参加生产劳动,成了不脱产的农民县委书记。后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九大、十大党代表。此后,在“文革”中,应四官先后兼任了浙江省、宁波地区和宁海县的领导职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