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陵散》:一首琴曲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广陵散》:一首琴曲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琴曲。现存《广陵散》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1425年编印的《神奇秘谱》中。《广陵散》全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广陵散》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纵横与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广陵散》:一首琴曲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琴曲。乐曲究竟表现什么内容,向来众说纷纭。由于《广陵散》曲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小标题,历代琴家多认为《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是异名同曲,描写的是战国时代铸剑工匠的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现存《广陵散》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1425年编印的《神奇秘谱》中。

《广陵散》全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正声以前着重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和赞扬。这段音乐中既有徐缓而深刻的感情抒发,也有紧张而激烈的场面描写,急剧的变化和鲜明的对比都集中在这一部分,形成层峦起伏、波澜壮阔的音乐高潮。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所表现的气贯长虹、声势夺人的音调一直被封建时代的道学家们所咒骂,宋代朱熹指责说:“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明初宋濂也指责《广陵散》乐曲“其声愤怒躁急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其实,这也正是《广陵散》乐曲的最可贵之处,它是我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史上“反文化”的代表之作,表现出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www.xing528.com)

《广陵散》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纵横与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魏晋名士嵇康善弹此曲,在他被司马氏杀害之时,还从容地讨来七弦琴演奏此曲。

历史上的《广陵散》已经成为绝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谱进行了整理、定谱,终于使这首被前人描绘为“戈矛纵横”、“最不平和”的古琴音乐又重新焕发出它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