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题研究课:选课细化与操作性界定

课题研究课:选课细化与操作性界定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和完善,明确操作性界定;其次,依据课题研究主题,选定适宜的上课主题。由于课题研究与幼儿数学活动在合作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关度,因此选用本课题承担研究任务。预设措施是开设课题研究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假设,课题研究课则无法开设。确定“三种变量”就是围绕研究课题与课堂教学,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找出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的具体规定。

课题研究课:选课细化与操作性界定

第一步:选取课题。这里的“课题”既指研究课题,又指上课主题。首先,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和完善,明确操作性界定;其次,依据课题研究主题,选定适宜的上课主题。如“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指向幼儿的合作学习,而“测量跑道”是一次大班的数学活动,活动任务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协力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由于课题研究与幼儿数学活动在合作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关度,因此选用本课题承担研究任务。

第二步:预设措施。预设措施是开设课题研究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假设,课题研究课则无法开设。因此,课题研究课的执教者必须明了课题假设中的因果关系,对如何掌控课题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心中有数,围绕如何掌控自变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促进因变量变化提出课题假说。

关于“三种变量”的内涵及实施,吉林省和龙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彦良在《论学校课题研究实践指导》[15]一文中曾指出,掌握“三种变量”是课题假设的前提条件,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需加以重视。

确定“三种变量”就是围绕研究课题与课堂教学,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找出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的具体规定(所指的具体内容)。例如,结合“小学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实验研究”课题与实验教师及实验对象进行“三种变量”的确定:

一是自变量,即研究内容——教学民主化(营造民主氛围,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无关变量,即干扰因素——教师的不良情绪与态度、偏爱心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心理障碍、学习基础差、厌学等。三是因变量,即教学效果——应结合所教内容确定掌握哪些内容,提高哪些能力等。

正确地控制“三种变量”,就是在教学中有效地去实施控制要素。(www.xing528.com)

一是“自变量”的控制。指导实验教师首先要知道“自变量”的内容(研究内容),然后让实验教师考虑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措施与手段去体现出所要研究的内容,也就是指导实验教师如何去促使实验对象迅速产生反应与变化,使课堂教学突出实验内容。“自变量”如果控制不好,可直接影响实验在被试者身上做出的反应与变化,还可以影响到因变量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是“无关变量”的控制。指导实验教师首先要掌握好“无关变量”的具体内容(干扰因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控制与排除对实验对象的行为结果产生影响的一切干扰因素。比如,对来自实验教师方面的一些干扰因素的控制,实验教师不能把不良情绪、不良态度带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作为实验教师,只要站在讲台上,就得以饱满的情绪、热情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对来自学生方面的干扰因素的控制,实验教师无论是启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还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乃至学习上的其他方面,不要歧视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从而保证课堂素质教育的落实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干扰因素的控制既是实验程序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无关变量”的控制很重要,它直接影响“自变量”在实验对象身上产生的行为结果。

三是“因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控制就是实验教师讲授完知识,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检测方法与手段。检测要求做到合理科学。通过实验教师合理的检测,才能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保证其学习效果的正确性,才能证明研究内容(自变量)与教学效果(因变量)之间是否成因果关系。“因变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如果选择的检测方法不当,则可能影响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控制好“三种变量”,就可以保证研究的正常进行,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