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泉州开元寺:千年古刹与东西塔

泉州开元寺:千年古刹与东西塔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泉州城内西街的开元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向来与北京广济寺。开元寺始建于686(唐代)年,初名桑莲寺或说紫云寺,旋改兴教寺,后改为龙兴寺,唐玄宗年间诏改开元寺。传说,开元寺所在地原是一片桑园。据说就因桑树开出莲花,此寺初建时即名桑莲寺。开元寺建筑宏伟壮丽,其建筑艺术之美和雕刻之多,是其他同类寺庙所少有的。大雄宝殿两侧大院中矗立两座石塔,称紫云双塔或东西塔。

泉州开元寺:千年古刹与东西塔

泉州城内西街的开元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向来与北京广济寺杭州灵隐寺、厦门的南普陀寺齐名。开元寺始建于686(唐代)年,初名桑莲寺或说紫云寺,旋改兴教寺,后改为龙兴寺,唐玄宗年间诏改开元寺。

传说,开元寺所在地原是一片桑园。一天夜里,桑园主人黄守恭梦见一僧向他要一袈裟之地建寺。主人回说,园中桑树如能开出莲花,即献地建寺。果然,数日后该桑园中的桑树开出了莲花。园主人只好献出一块地。可后来僧人割走一大片地,主人不免感到可惜。为此,僧人在早晨太阳刚出来时用一袈裟在城墙射下影子,说袈裟影子所到就是袈裟地。这样桑园主人不好再说别的了。据说就因桑树开出莲花,此寺初建时即名桑莲寺。

开元寺建筑宏伟壮丽,其建筑艺术之美和雕刻之多,是其他同类寺庙所少有的。相传原来大雄宝殿有又粗又高的石柱子一百根,都是完整的巨石,故又称百柱殿。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内部斗拱重叠,造法特殊,栌斗为仰莲状,佛前两行斗拱24个。石柱的顶上梁架下有24尊飞天乐伎,人身鸟脚,袒胸露臂,像在展翅飞翔。众飞天乐伎手执各种乐器或捧持礼物,腹部以下穿着薄如纸张的裙子,各用自己头上美丽的花冠顶住大殿粗大的梁架和斗拱,既起烘托作用,又是殿宇装饰艺术。相传这大雄宝殿建殿之初,常有“紫云盖地”之瑞,故又称“紫云大殿”。

大雄宝殿前面露台的台基上,有古埃及神话传说中的青石浮雕七十余垛,雕刻有女人头狮子身和各种形象的人面兽身浮雕。宝殿后面廊檐下,有古代希腊科林斯式和具有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神话色彩的石柱雕刻。此外,还有我国传统的龙吟虎啸雕刻。宝殿后面为甘露戒坛。传说唐时此地常降甘露故开甘露井,井深八尺,上筑巨台,台上端坐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戒坛为重檐八角锥顶式建筑,错综复杂,别具一格。(www.xing528.com)

大雄宝殿两侧大院中矗立两座石塔,称紫云双塔或东西塔。东塔原名镇国塔,高48.24米;西塔原名无量仁寿塔,高44.06米,分别建成于865年和916年,原塔都是木质的,南宋时改为石塔,在没有起重机条件下,用填土搬石逐层建造而成。两塔相距约二百米,备高五层,八角形。塔身每层各面都有高与人齐的石刻佛像两尊,每层十六尊,全塔共八十尊,神态各异,刻工精美。塔底基座四周还刻有四十幅释迦牟尼的故事以及禽兽、花卉等。两塔内部均有楼梯可登至最高层,在塔顶眺望泉州全城,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每当元宵之夜,两塔花灯满布,更添节日气氛,传说以前有位八旬老人游罢归家写下这样诗句:“宝塔入云天,星海大联欢,宇宙添星座——两串!”传诵一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