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工作坊:教师成长势如脱缰!

学科工作坊:教师成长势如脱缰!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良后的《温州市绣山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一系列规定动作,如每个月上交教案备查、作业批改抽查、听课笔记检查、寻招交流,每学期1~2 次封闭研磨活动等。学科工作坊打磨的年轻教师参加市级命题比赛,六个学科均获一等奖,荣誉纷至,成长可见。

学科工作坊:教师成长势如脱缰!

绣山中学原属于温州市实验中学的一个校区,2012 年开始相对独立办学,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后,处于学校集团化发展、公办编制教师逐步退出的关口,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2013 年8 月至2020 年7 月七年间,实验中学编制教师从123 人减为40 人,绣山编制教师从62 人增为202 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从40 岁降为32 岁——几乎是一代教师的更替。

从2016 年开始,每年每科新入职教师4~6 人,均在七年级开启见习期。很多还在三年培训期内的教师,都被学校安排为带徒师傅,师徒结对工作捉襟见肘。面对困局,我们改变了传统做法,将年轻教师培养从常规教研活动中单列出来,组建“学科(德育)工作坊”,在学科教研组长外另设一位学科工作坊负责人,启动青年教师三年“规培”计划,并对3~10 年的教师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与管理。

改良后的《温州市绣山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确定了一系列规定动作,如每个月上交教案备查、作业批改抽查、听课笔记检查、寻招交流,每学期1~2 次封闭研磨活动等。2017 年借温州市教学新常规推进之机,除在每学期开展全校教师的一次教案、二次教案评比外,针对一级职称以下的教师,每学年举办一次学科素养、命题、上课、实验操作、班主任基本功等单项技能比赛;针对高级职称以下教师,每两年举办一次校级教学(德育)新苗、教学(德育)骨干评比等,并在每次赛前聘请市级专家进行指导,以赛促练。2019年5 月,首届校级教学骨干、教学新苗评选,在淘汰率75%的情况下,自愿报名参加的教师达73 名。

试行两年后,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2.0 版,细化了每位年轻教师当下的专业站位,将六年内教师分为一阶学员、二阶学员、三阶学员,为他们提出不同的成长目标与任务;组建了导师团,聘请了一级导师、二级导师。2.0 版对于教师培养的思路更加清晰,如针对导师不足的问题,将“教龄5~10 年间成长较快的,已获得成绩的优秀青年教师”聘为二级导师。如学科工作坊会安排三年内的培养梯队,对于三阶学员(即任教过完整一轮的教师),工作坊为之组建“梦享团队”,配备一阶学员、二阶学员作为助力小伙伴,打磨参加区级以上的比赛。青年教师培养方案2.0 版不仅让每位年轻教师“追着比自己优一点的伙伴长大”,还为他们规划扬长发展——120 多个“90 后”,每个学科为避免同质发展,除把住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外,教学部门还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自己专业的特长名片——命题、上课、实验操作、课例研究等。(www.xing528.com)

2019 年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师者速写”栏目,每周推出一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故事,一批批年轻教师走进栏目,学榜样、成榜样。同时,“每年一小培、三年一大培”的暑期封闭式年轻教师校本培训也逐渐形成特色,如2019 年8 月的校本培训《与绣中一起走向远方》,150 余名教龄十年内年轻教师,在两天里参与了STEAM 课程体验、头脑风暴、未来绣中设计、星空音乐会等活动,高新课程的浸润、大气包容的职业引领、可咸可甜的音乐分享,都让年轻教师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与教育事业、与绣山中学的未来紧密相连。

近几年,德育工作坊推送的参加区级以上班主任基本功、班会优质课等,均斩获一等奖。学科工作坊打磨的年轻教师参加市级命题比赛,六个学科均获一等奖,荣誉纷至,成长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