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数学课堂:深刻认识数学

我的数学课堂:深刻认识数学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学习数学应当深刻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重视数学思维的渗透、培养,重视掌握数学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寻求每一个数学解法,甚至每一个步骤的合理性,对于入门级的学生来说,是提升数学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师:也就是说二次函数的5 点的确定,是基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分析后作出的。在每一个关键问题上教师特意设问、引导,更严谨、细致的分析会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我的数学课堂:深刻认识数学

我认为学习数学应当深刻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重视数学思维的渗透、培养,重视掌握数学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这就像是掌握了数学这把剑的“意”,就不必在意那些套路,因为总能看出题目的破绽。

(1)多问一个为什么。数学思维的提升,从有效的数学问题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寻求每一个数学解法,甚至每一个步骤的合理性,对于入门级的学生来说,是提升数学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再以前面提到过的问题1 为例,来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问题2:请作出函数的简图。

师:能否用初中学过的二次函数作图方法来作出f(x)的图像?

生:5 点法在这里不能用。

师:为什么不能用?(这个问题学生很难回答)如果非要用5 点法,你会选哪5 个点?为什么?

生:x=0,±1,±2。

师:为什么选这5 个点?

生:随便选的(奇函数通过原点,其他随便选)。

师:二次函数作图选了哪5 个点?为什么选这5 个点?

生:二次函数的顶点,还有对称的两组点,顶点决定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另外两组点确定了二次函数的形状(开口大小,“形状”叙述不正确,此时尚无法纠正)。

师:也就是说二次函数的5 点的确定,是基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分析后作出的。那么你认为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函数,我随便选5 点画它的图像准确吗?那我多画几个点,10 个点?

生:不准确,点多不一定就有用。应该要先分析新函数的性质。

师:说得很好,我们借鉴二次函数的作图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要学会其作图的合理性,学会5 点法背后所蕴含的真正的数学研究方法。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个函数具有哪些典型的函数性质吗?

生:它是一个奇函数,因为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都有f(x)=f(-x)。

师:为什么要研究奇偶性?研究奇偶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生:函数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只需要研究[0,+∞)上函数的单调性就能知道函数整体的单调性。

师:怎么研究[0,+∞)上函数的单调性?

生:取0 ≤x1 ≤x2,则有

师:此处为什么要作差?为什么要进行因式分解

生:作差是为了比较f(x1)和f(x2)的大小关系,根据定义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因为最后要判断式子的正负号,所以因式分解后,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因式的符号,了解整个式子的正负号。(www.xing528.com)

师:现在能判断式子的正负号了吗?

生:不能,说明[0,+∞)上函数不单调。

师:如何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如何寻找一个区间,使得在这个区间上式恒为正或恒为负?

已经可以判断,只需判断1-x1x2 恒为正或恒为负。也就是要寻找一个区间,使得在这个区间x1x2 >1 恒成立或x1x2 <1 恒成立,也就是x1x2 的最小值恒大于1 或最大值恒小于1。

生:有的,在(0,1)上,x1x2 的最大值恒小于1;在(1,+∞)上x1x2 的最小值恒大于1。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函数f(x)在区间(0,1)上递增;在(1,+∞)上递减。

师:为什么不考虑x1 <1 <x2 的情况?

生:这样的x1、x2 不是在一个区间上任取的两个值。

……

限于篇幅,后面的讨论不再详述。在每一个关键问题上教师特意设问、引导,更严谨、细致的分析会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常常有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上课都听得懂,但是题目不会做是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是学生能够明白解题的过程,而无法抓住解题的思路。强调解题思路,对每一个解题步骤多问一个为什么,剖析其背后的思考,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2)抓住问题的核心。抓住数学问题的核心本质不言而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但是做起来很难。这要求教师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深刻,数学功底深厚。那怎么算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本质呢?以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为例,我认为其中最难理解的是定义中采用二元变量及任意性,而大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参考书只是强调了任意性,却忽视了变量为什么要用二元这一个问题。变量的个数(元)是代数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所以,我对函数单调性的课,必须从单变量能否刻画函数的单调性开始。我会设计以下问题:

①若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 满足f(x+1)>f(x),f(x)是否为增函数?

②若对于任意x >0 满足f(2x)>f(x),f(x)在(0,+∞)上是否为增函数?

③若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 满足f(x+t)>f(x),t 为某个正常数,f(x)是否为增函数?

再如基本不等式的教学中,我会故意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问题3:求证:a3+b3+c3 ≥ab+bc+ca。

这是一个错误命题。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两边不齐次,基本不等式无法改变齐次式的次数。能否举出反例,注意到左边次数比右边高,故只需让a、b、c 取尽可能小的正数即可,如a=b=c=0.1。次数是代数中除变量个数(元)外的第二个最基本的问题。

数学问题的本质,即便是一本书也是写不完的,在此,我也不能一一列举。但上面的例子希望能说明我更关注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如元、次数、立体几何中形的构架等。

(3)高观点下的数学。站在高处去看数学问题,是一种风景独好的感受。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数学,学更高处的数学,而不是反复低效地刷题更能培养人。所以,在教材之外,我会教授我的学生更多的数学。如极限(严格定义的极限)、微分中值点等数学分析的部分内容、复数的三角形式及其应用、解析几何中直线所成的角、立体几何空间的距离等。而这种高观点的渗透也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看得更深刻,甚至可以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例如,2017 年浙江数学高考的最后一题:

已知数列{xn}满足:x1=1,xn=xn+1+ln(1+xn+1),(n ∈N*)。证明:当n ∈N*时,①0 <xn+1<xn;②;③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函数拟合思想及数列的不动点求通项的方法,那么上述问题就可以理解得更深刻。命题人对问题的设计就是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地研究这个数列。首先是研究数列的单调性,同时,也给出了数列的下界;而由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可知道该数列极限为0。其次是研究数列的增长速率问题,题目中给的递推公式是无法求通项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函数f(x)=x+1n(x+1)进行放缩来估计函数的增长速率,放缩的方式是上限用切线进行拟合,而下限用一次分式拟合,于是就有,上限说明了数列{xn}大于一个等比数列,下限则给出了数列大于一个等比数列,这里要用到不动点求数列通项的方法。最后,化简得出{xn}增长速率的估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