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旬邑县的历史与宝塔寺塔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旬邑县的历史与宝塔寺塔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旬邑县因古有“栒邑”而得名。西周置栒邑,属王畿;秦置栒邑县,汉因之;魏晋时期改置三水县,以后隶属多有更易,但三水县名相沿不改。民国三年复名栒邑县,其后隶属、撤并、复置交替进行;1964年9月,改栒邑为旬邑。又称宝塔寺塔、旬邑塔,位于旬邑县城北街东侧旬邑中学院内,为旧时旬邑县的风水塔和标志性建筑。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泰塔”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古塔全编(上+下):旬邑县的历史与宝塔寺塔

旬邑县因古有“栒邑”而得名。西周置栒邑,属王畿;秦置栒邑县,汉因之;魏晋时期改置三水县(因三水河得名),以后隶属多有更易,但三水县名相沿不改。民国三年(1914)复名栒邑县,其后隶属、撤并、复置交替进行;1964年9月,改栒邑为旬邑(便于识读)。其地处关中平原北界,陕北高原南限,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主要以山地、塬面为主。出土有距今300万年的黄河剑齿象和犀牛化石,体长分别为8.45米和4.8米,是研究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古地质、古气候、古地貌和古生物的重要标本。境内有安仁瓷窑遗址、马家河石窟、悟空洞石窟,以及唐家民宅、马栏革命旧址等。现存泰塔,瑰丽挺拔,为陕西省内宋代砖塔的珍品。

060·泰塔

北宋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宝塔寺塔、旬邑塔,位于旬邑县城北街东侧旬邑中学院内,为旧时旬邑县的风水塔和标志性建筑。“泰塔”之名的由来,一般认为与《易经》卦象有关,即塔的选址在“卦十一”《易·泰》之位,取意乾坤和畅,道路通达,故称。传宝塔寺始建于唐,早年已毁。清乾隆本《三水县志》记为“旧《志》载唐吐蕃入寇,塔经火焚,积久损伤,塔遂东斜,万历间县人文运开葺之”。所记唐时已有此塔,因兵燹和岁月磨损,明万历年间(1573—1620)有过修葺。

现塔为宋代建筑风格,通高53米,底径12米。塔身底层北面辟券门,内设塔心室,以上每层辟四券门,隔层位置交错。二层以上每面作仿木结构三间,以砖砌出倚柱、阑额、平座钩栏;当心间辟券门或饰方形假板门,两侧雕饰直棂窗或菱格窗。层间叠涩出檐,以石材作角梁,外端雕成龙头形螭首,自翼角伸出,上系风铃。每层檐下和平座均施砖雕斗栱,形式为五铺作出双抄,当心间置补间铺作一朵。塔顶八角攒尖,置石雕宝瓶式塔刹(为20世纪50年代整修时所加),顶部还置有铁人两对,相向而跪,颈系铁索,连缀塔顶中央。塔身结构为单壁中空,内设木梯可登临。该塔造型瑰丽、挺拔,雕饰精湛、典雅,为陕西境内现存宋代砖塔的珍品。清顺治年间(1644—1661),文人周崇雅曾题诗《宝塔凌空》誉其气势曰:“玲珑金刹跨豳阳,七级芙蓉舍利藏。风雨翠屏形突兀,云霞白色镜苍茫。”

1957—1958年对泰塔实施全面整修。维修中,主持工程的杨正兴先生在塔身六层北面东侧槛窗上发现一砖刻题记,上刻北宋“嘉祐四年正月中建”字样,借此得到建塔确切时间。或可认为,唐代已有泰塔,因故损毁,现塔为北宋嘉祐四年(1059)重建。

1978年修复塔内木梯及部分门窗。

1998年对塔基及四周排水重新做加固处理。

2005年测出“泰塔向东北倾斜,偏离中心线2.051米,倾斜度达到1度55分48秒,且墙体出现几处裂痕”。次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付专款,用于局部维修。(www.xing528.com)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地震波及陕西,造成塔身倾斜加剧。事后测出“塔顶中心点偏移2.154米,较2005年增加了10.3厘米”。

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泰塔”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塔周围外延53米;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同重点保护区。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泰塔”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塔

◎塔顶四角上的铸铁力士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