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岚皋县,安康陕西南部,珍贵明代古塔,陕南石舍利塔

岚皋县,安康陕西南部,珍贵明代古塔,陕南石舍利塔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岚皋县因地处岚河两岸而得名,“皋”为水边高地之意。清道光二年设砖坪厅;民国二年改为砖坪县;民国六年更名岚皋县,沿袭至今。其位于安康市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城口县接壤。岚皋县现存明代古鉴大士灵塔1座,雕刻精细,塔铭文献价值较高,为陕南有明确纪年的多宝塔式石舍利塔的代表作。位于岚皋县石门镇月新村西北约800米处塔坡,南距农场河约200米。

岚皋县,安康陕西南部,珍贵明代古塔,陕南石舍利塔

岚皋县因地处岚河两岸而得名,“皋”为水边高地之意。清道光二年(1822)设砖坪厅;民国二年(1913)改为砖坪县;民国六年(1917)更名岚皋县,沿袭至今。其位于安康市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城口县接壤。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高处海拔2 641米,最低处海拔331米,南宫山等五大山系如孔雀开屏,羽盖全境。20世纪发现的肖家坝遗址,印证了新时期时代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南宫山莲花寺遗址见证了北宋以来道教佛教在此频繁活动。明清时期随着两江、湖广、四川移民的迁入,古盐道、栈道、崖墓、悬棺葬、墓碑楼以及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周氏武学、祝家祠堂、卢氏祠堂等多有发现和保存,另有千佛洞石窟、朝阳洞石窟、观音砭石窟寺、观音寨摩崖造像,以及太平寺、太平桥、祖师庙、观音庙等。岚皋县现存明代古鉴大士灵塔1座,雕刻精细,塔铭文献价值较高,为陕南有明确纪年的多宝塔式石舍利塔的代表作。

365·古鉴大士灵塔

明代多宝塔式三层石舍利塔·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岚皋县石门镇月新村西北约800米处塔坡,南距农场河约200米。为铁佛寺遗存,寺早年废毁,沿革不详。寺址内原有两座石塔,其北侧一座于光绪年间(1875—1908)遭雷击坍塌,仅存残塔基。

现存石塔为古鉴大士生前所修寿塔。建于明正德二年癸丑月(1508年1月),由整石圆雕套接而成,残高4.7米,底径1.2米。塔基为六角形须弥座,各角浮雕扛塔力士束腰及上下沿部浮雕宝象、狮子、团花、莲瓣及缠枝花纹。塔身一层为圆鼓形,套接六角形平檐;二、三层分别为六棱柱、圆柱形,套接直壁圆檐,上有峰角起伏,檐壁周身饰有团花、缠枝花纹。塔顶已毁,塔刹无存。

二层塔身镌刻塔铭1方,铭文排列较为随意:正中竖刻楷书“临济二十五世嗣祖沙门古鉴大士灵塔”16字,署“舍财造塔俗徒马普净、曹氏妙真”2人。右上横刻“古鉴洞世偈”5字,偈语20字竖排,曰“离幻得自在,真灵永不坏;常住不生灭,法身空劫外”。右侧正文首句为“正德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未时而逝”,左侧落款为“大明岁次正德丁卯二年癸丑月庚午朔甲申吉日立”。据此,塔主从生前“立”塔到“而逝”之时,间隔6年,正文首句显系后来补刻。而“癸丑月(十二月)”立塔则矫正了年代换算时的阴、阳历隔年之差。现塔略向北倾斜。据当地村民讲述,20世纪70年代耕地时曾在石塔附近发现地宫,出土铜镜、陶佛像等,后将洞口回填。1998年曾加固塔基。

该塔雕刻精细,塔铭文献价值较高,为陕南有明确纪年的多宝塔式石舍利塔的代表作。(www.xing528.com)

2008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古鉴大士灵塔”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东至邱兴润田边,西至程良学田边,南至邱家沟边,北至袁策成地边,东西长50米,南北宽8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月红公路,西至月新公路,南、北同保护范围。

◎塔座造像

◎塔铭

◎古鉴大士灵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