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人类学:朝圣与旅游揭示的视角

旅游人类学:朝圣与旅游揭示的视角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我国目前的大众旅游不同于西方文化模式下的旅游需求,它不仅仅反映了“人们必须要去旅游”的信念与行为,也不仅仅是国民对某个景区点的“膜拜”,其背后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一,它是中国老百姓在经济收入增加与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将外出旅游视为自身必须参加的一种“仪式”;其二,也是其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当中,将外出旅游当作寻求身份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一种有效方式。

旅游人类学:朝圣与旅游揭示的视角

(一)朝圣概念及其内涵的改变

世界全球化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之下,朝圣的概念更加宽泛,朝圣的内涵更加强调个性化的精神世界。现代朝圣的传统宗教含义逐渐减少,政治、文化与娱乐等内涵逐渐增加。原来的朝圣者演化成了现代的游客,传统的朝圣也演变成了旅游,旅游也就成为一种现代的朝圣。

(二)现代朝圣的定义与分类

现代朝圣是现代人为了满足其精神心理需要,前往各自的“圣地”以探求自己的精神与文化价值的一种活动。现代朝圣既有宗教朝圣,也有文化朝圣、政治朝圣,还有世俗朝圣、快活朝圣或大众朝圣等多种形式。宗教朝圣是具有纯粹宗教意义的宗教旅游;文化朝圣是去体验异质文化的旅游;政治朝圣是去参观、拜访伟人或名人的故居、墓地等的旅游;而世俗朝圣、快活朝圣或大众朝圣等是既有宗教朝圣的严肃内容,又有轻松愉快的休闲环境,而且参与人数众多的旅游。

(三)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

通过归纳中世纪以来西方旅游发展的脉络以及对日本朝圣和旅游的研究,格雷本对朝圣与旅游的关系提出两个观点:第一,朝圣旅游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直延续了下来;第二,西方文化模式下对旅游体验的认知使得大众旅游也成为一种朝圣与仪式。[8](www.xing528.com)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大众旅游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传统的宗教圣地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神秘意义而演变成为宗教文化旅游胜地,宗教日益具有现代化的意义,原来的朝圣者逐渐转变成为游客,传统的朝圣也逐渐转变成为现代的旅游;而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也会产生宗教般的信仰笃信与行动虔诚,就像是历史上一代一代的朝圣者,旅游也如同朝圣一样,恰似人生的“通过仪式”,也就成为现代朝圣的一种替代品,或者成为一种现代新形式的朝圣。“旅游是一种现代的朝圣”是一种比喻与象征的说法,但现代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在实现旅游的精神文化目标。

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模式与背景之下,对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与仪式所做的阐释具有共通性。在西方文化模式下,人们每一个有意义的事件都标志着某一段时间,也标志着生活本身;而某一段微观、具体的生活,都有着良好的开始、过程与结局,也都是一段世俗或神圣的阶段。这些“生活”的开始与结尾都以仪式作为标志,这些仪式都贯穿在人们的生命历程当中。

而在中国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下,现代化社会及其价值观念等赋予某些景区点以“自我强制”的特性,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北京真遗憾”,等等。游客就像“朝圣者”一样要去这些地方“朝圣”。也就是说,将游客“不得不去”或“必须要去”什么地方或景物和景点等,看作是具有“膜拜”,甚至是“朝圣”性质的行为。

此外,我国目前的大众旅游不同于西方文化模式下的旅游需求,它不仅仅反映了“人们必须要去旅游”的信念与行为,也不仅仅是国民对某个景区点的“膜拜”,其背后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一,它是中国老百姓经济收入增加与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将外出旅游视为自身必须参加的一种“仪式”;其二,也是其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当中,将外出旅游当作寻求身份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一种有效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