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长街中的旧日风物:民国时期的荣耀与美感

发现长街中的旧日风物:民国时期的荣耀与美感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头环村巷有些旧日的荣耀,如今仍有迹可循。秀丽的民居自是往昔繁华的物证之一。在村中的上街、下街、大塘街等地,零星分布着多个民国时期的沙井盖。此外,村中还保留着一个民国时期的水泥垃圾箱,同样字证清晰,历史气息浓重。这些散落于街头巷尾的旧物,仿佛向今人展示着:民国时期模范乡的美名,正始于无数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细节。至于公园内,还有一处华侨设计捐建的小景“长寿园”,以巨大的茶壶形雕塑寓意福寿安康之祝愿。

发现长街中的旧日风物:民国时期的荣耀与美感

细看牌坊前的石刻,原来村中曾有一座复兴桥。那是村民于抗战胜利后在当年的小溪处所建的,因为该村曾于战争中沦陷,故桥名复兴,由时任国民党少将的龙头环人周启光亲笔题字。但如今溪流已被填平开路,桥梁自然也不复存在。

漫步村中,探寻者不难发现,这里的路灯特别新奇。半卵型的奶白灯罩,光洁流畅的线条,其造型甚至比城区的路灯更具现代感,尤其在村中那片色调朴素的岭南老宅衬托下,愈发引人注目。这些新的事物,仿佛在提醒着你,龙头环是中山最早有电灯的乡村。彼时村中有发电厂,但发电量有限制,若是哪家的电灯功率过高,还会引起警报。但那小小的光明,也引领着村民早早摆脱煤油灯的时代,稳稳地走向现代化的生活

龙头环村巷

有些旧日的荣耀,如今仍有迹可循。秀丽的民居自是往昔繁华的物证之一。走街串巷时,发现一座房顶雕有双喜灰塑的老宅颇为显眼。走进去一瞧,这栋建筑原来是由前座民居与后座碉楼共同组成的。民居自是青砖外墙凹门廊的传统模样,隔栏可见,屋子还保留着趟栊门,两侧悬木刻门联,看起来格外讲究。后方三层高的碉楼则建有阁楼,样式虽寻常,但整体却清新雅致,赏心悦目。(www.xing528.com)

当你抬头仰望碉楼的时候,别忘了低头看看脚下的风景。在村中的上街、下街、大塘街等地,零星分布着多个民国时期的沙井盖。部分还留有“龙头环乡建委会置”、“盗卖私买严拿重罚”等昔日的字迹,并分明写着“民国贰拾六年”的制造时间。当年村中华侨捐资建造石板街,修下水道,便有了这些沙井盖。此外,村中还保留着一个民国时期的水泥垃圾箱,同样字证清晰,历史气息浓重。这些散落于街头巷尾的旧物,仿佛向今人展示着:民国时期模范乡的美名,正始于无数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细节。

顺着村中的道路,徘徊之际,便又折返最先走过的地方。牌坊不远处,一栋平房的弧形墙壁上刻着“凤岭公园”四字的路标,但所指方向却无前路。询问路旁小卖铺里闲聊的村妇,她们亦神色茫然,又以难明的隆都话商讨了一番,才谨慎地指出目标来。这陡峭的凤岭山上,还曾挖有数十个防空洞,但如今或被填平,或被树木遮蔽,早已淡出了人们视野。至于公园内,还有一处华侨设计捐建的小景“长寿园”,以巨大的茶壶雕塑寓意福寿安康之祝愿。山下泉井,涓涓渗透,本清甜甘美,泡茶犹佳,但后来被附近工厂污染,不能饮用。幸而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仍能让人捕捉到一丝未褪的灵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