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组织中的优越性

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组织中的优越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师生比例及互动关系产生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又会影响教与学的活动功能。班级授课制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第一,班级授课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班级授课制在教学组织中的优越性

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学校课程实施必然要以一定的形式来实现教师、学生及教学内容等因素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因而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方式与结构。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16]

第一,特殊的师生互动。教学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必然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以在班集体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内或个体间进行。师生比例及互动关系产生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又会影响教与学的活动功能。

第二,特殊的时空安排。师生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完成。实际上,确定和实施教学组织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选择组织一种特定的教学时空环境,然后在这种时空环境中建立一定的师生活动的模式。不同的教学时间分配和不同的教学空间组合,可以导致不同的教学时空环境,进而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影响其发挥作用。课时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时间单位,教室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空间单位。课时的程序化安排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的物理组成也影响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实施。

第三,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各因素的配置系统,它涉及各教学因素怎样在特定的师生关系和时空关系中集结、综合或发挥作用的问题。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因素在教学中各具独特的作用,它们只有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配置才能综合发挥教学的效用,从而实质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教学组织形式要适应教学的目标、方法、内容等的更新,做出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因素需配置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才可能发挥最优效用。

(二)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通常也称作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每一个班有固定的人数,班的成员是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定的。第二,按班实行分科教学,不同学科由专业教师分别承担,教学内容基本统一。第三,教学以课时为单位,并严格按照上课时间来进行。

班级授课制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第一,班级授课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对几十名甚至更多的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学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有重点地学习人类知识体系,可以大大地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规定来组织教学过程,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很好地组织,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支配各种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第三,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把学生编成相对固定的教学班,构成一个有严密组织的集体,各成员的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既有利于教师利用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完善。第四,班级授课制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使教学活动日益规范化、科学化。同一班级学生的心理水平、自觉程度和认识水平接近,便于教学管理。同一年级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按照同一进度上课,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基本相同,对教师的要求也大体一致,因此便于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虽然班级授课制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它也表现出难以克服的缺点。第一,一个教师同时教几十个学生,容易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照顾了中间而忽视了两头,难以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二,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组织和设计,学生要尽力适应教师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第三,注重学生对现成知识的接受,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个别教学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启示、咨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依据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针对预习和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学和针对在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学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而进行的教学两种类型,其目的分别在于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个别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个别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能具体解决学生的疑难,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其次,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最后,个别教学还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改进。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既可以由教师讲解,也可以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合与指导。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现场教学依据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学习某学科知识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另一类是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需要到现场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现场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其次,它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为生动、丰富;再次,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最后,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特殊形式,它具有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但是也有它独特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当教师给一个年级上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复习、练习或其他作业。一般把前者称为直接教学,后者称为自动作业。复式教学适用于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它有利于教学的普及。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多两少”,即在同一课堂里年级多,教学内容多,自动作业时间多,而直接教学时间少,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进行复式教学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关系。在复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几个年级的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搭配,处理好复式班里各个年级之间的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穿插,使直接教学成为自动作业的基础,自动作业成为直接教学的准备和继续。二是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在复式教学中,教学班级和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而直接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必须注意突出重点,以新授课的年级或讲授难度较大的年级为重点,自动作业要尽量少而精,要精心设计练习,使自动作业和直接教学密切配合。三是要处理好教师和助手的关系。在复式教学中使用助手,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师分身无术的困难,增加直接教学的时间,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当然必须明确教师是主导者,助手只能起辅助作用。此外,复式教学还要注意照顾全面,尽量避免相互间声音的干扰,机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www.xing528.com)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过程,它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有机构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等环节组成。

1.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备课不充分,上课的质量肯定要受到影响。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钻研教学材料。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钻研课程标准,就是要把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本门课程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该门学科在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钻研教科书,就是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分清重点章节,熟悉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教师还应在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充分占有相关材料,以扩充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

第二,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依据之一。教师要备好课,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只有了解学生,才有可能使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组织教材、考虑教法。组织教材就是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使之从内容到体系安排等都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便于学生接受。选择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状况、学校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等,选择那些能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第四,拟订教学计划。首先,要拟订学期教学计划,包括对所任课程的进度、时间安排、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总体安排的设想。其次,拟订单元计划,确定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划分课时,考虑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明确本课题在学科或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课题的关系。最后,要拟订课时计划。课时计划也称教案,是对每一堂课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建立在钻研教学内容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之上。

2.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师上课应以教案为基础,但是也不能囿于教案,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上好一堂课,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第一,目的明确。教学目的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订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而且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的,使整个教学活动从这些目的出发,围绕这些目的,最终实现这些目的。第二,内容正确。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对内容的解释说明应准确无误。讲授要有条理,符合逻辑,层次分明。第三,方法恰当。方法恰当既包括方法选择上的恰当,又包括方法使用上的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第四,组织流畅。组织流畅主要指对课的安排井井有条,教学步骤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组织好一堂课的全过程,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性高,表现出教与学的辨证统一。第五,教学效果好。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要看教学效果,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通过上课,应力求使学生的知识有所增加、能力有所提高、个性有发展、思想有所触动。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布置与批改作业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第一,作业内容应和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相符合,达到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第二,作业的内容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第三,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但不应是教科书中例题或材料的照搬。第四,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五,作业应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第六,教师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作业,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进行集体订正。对作业应尽量写出恰当评语,以利于学生调整以后的学习。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课堂教学的统一要求之外,通过课外辅导,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课外辅导有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集体辅导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的全班辅导,而个别辅导则是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而进行的单个辅导。课外辅导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教师要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耐心细致地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和措施。辅导时应注意以学生独立钻研、自学为主,不能包办代替。

5.学业成绩评定

学业成绩评定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争取更大的进步。也可以使学校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制订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学业成绩的评定有平时检查和考试考查两种,前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进行,包括平时的口头提问、作业检查等形式,后者一般多集中在期末或一个教学时间段以后,包括口试、笔试和实践性考试等方式。进行学业成绩评定,教师应该努力作到:第一,评定要注意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第二,评定的内容应力求全面,同时能突出重点。第三,评定的方法要灵活多样。第四,评定的结果要作必要的分析、说明,并且能给学生提出一定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