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十一损卦:减损私欲,利己利人

四十一损卦:减损私欲,利己利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损卦是《易经》的第四十一卦,在解卦之后,也就是解除艰难之后要减损。损卦告诉我们要减损自己去增加别人,和后面的益卦构成一对关系。损卦是减少自己,益卦是增加别人,一个是减少,一个是增加,合在一起叫作损益之道。要减损私欲、过多的财富、多余的东西,这样才能有益于别人。损卦六根爻大部分都是讲减损自己,只有九二爻和上九爻讲“弗损益之”,不用减损自己

四十一损卦:减损私欲,利己利人

损卦是《易经》的第四十一卦,在解卦之后,也就是解除艰难之后要减损。因为困难解除、矛盾缓解之后容易懈怠,就会造成损失,所以解卦之后是损卦。损卦告诉我们要减损自己去增加别人,和后面的益卦构成一对关系。损卦是减少自己,益卦是增加别人,一个是减少,一个是增加,合在一起叫作损益之道。“损”和“益”往往是连在一起讲的,如损卦《彖传》说“损益盈虚”,《黄帝内经》有“七损八益”,《道德经》也讲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还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就是损、减少,“补不足”就是益、增加。要减损什么呢?要减损私欲、过多的财富、多余的东西,这样才能有益于别人。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要减损自己,首先要有诚心、决心、信心,从一开始就吉祥,或者说抓住本源就能吉祥,没有灾祸,可以守持正道,有利于继续前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用什么来表示呢?可以用两个竹编的盆子来献上祭品。“簋”字前面已经讲过了,是盛器,比如坎卦六四爻“樽酒,簋贰”,意思是一樽酒,两簋食物,这都是指简陋的祭品。古代祭祀一般用八簋、六簋、四簋,很少用两簋,所以“二簋”就比喻微薄、很少的东西。用很少的东西祭祀祖先和神灵本来是不恭敬的,但是心中有诚意,就不在乎东西有多少了,这就体现了减损之道。所以减损最重要的是“有孚”,心中要虔诚。

现代社会想做到“损”很不容易,现代人都追求多,越多越好,包括财富、名声等,比如很多企业追求多元化的发展,越做越大,结果最后倒闭了;人也是这样,都想多得,在饮食方面,什么好东西都想吃,吃得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个人还是团队,最后都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所以要懂得“损”,也就是“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句话谁都知道,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换种说法叫“有损有益,无损无益,小损小益,大损大益”,这都是一个道理,最关键的是要真正去做。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是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也就是要向上奉献。这样的话,道就向上行走。为什么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因为损卦是山泽损,上面是山,下面是泽。从客观来说,沼泽是少的,因为大地是平的,沼泽低于大地,大地减少后凹下去就变成沼泽了;而山要高于大地,所以它是增加的。

从损卦的形成来看,损卦是从泰卦变来的。泰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天,叫地天泰。泰卦的第三根爻本来是阳爻,现在到损卦变成了阴爻,表明九三爻已经减损了,然后用减损掉的去增加最上面那根爻,泰卦最上面的爻是阴爻,现在变成阳爻了,这就叫“损下益上”。从这句话的含义来看,“损下益上”是减少自己增加别人,为什么呢?就自然现象来说,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是站在下面的,所以下面是人,这就是说要减少个人的行为或私欲去增加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要向上(天道)奉献,做符合天道的事情,为了天道而减少自己,所以说减损之道实际体现了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彖传》一开始就说“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卦辞说:“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曷”是“何”,有什么用处?用两簋的食物做祭品就可以了。《彖传》解释这句话说“二簋应有时”,用两簋盛着食物去祭祀祖先一定要符合时机,强调了“时”。接下来又强调了“时”,“损刚益柔有时”,减损阳刚增加阴柔也要符合时机,这里的“损刚益柔”实际就是损多益少。在《易经》里,很多卦的《彖传》里都提到了“时义大矣哉”,就是要符合时机、时势、时令。这个“时”就是天时,是天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要增加还是减少,要盈满还是虚亏,都要符合时机、与时俱进。“损益盈虚”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有损有益,有盈有虚;第二种,“损”作动词,减少,“损益”即减少多的,“盈”也作动词,是增加、填满,“盈虚”即把虚空的东西给增加、填满了。两种解释都可以。总之都要“与时偕行”,所以最后这句话连续用三个“时”,两个“有时”,一个“与时”。

损益之道是最符合辩证法的,它告诉我们有损一定有益,有往一定有来,有盈一定有虚,只要符合时机就可以了。也就是该损的时候一定要损,该益的时候一定要益,该虚的时候一定要虚,该盈的时候一定要盈。损的同时就益了,益的同时就损了,虚的同时就盈了,盈的同时就虚了,它们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损”,《象传》从形象来看这个卦,损卦的形象是山在上面,泽在下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减损下面沼泽的土来增加上面的山,山就会越来越高,沼泽就会越来越低,这就是减损的一种情景;我们还可以来想象一下,山在上面,沼泽在下面,山会慢慢往下陷,被减损了,而沼泽会被慢慢填满,这样山越来越低,沼泽越来越高,慢慢就平衡了,所以减损是互相的。君子看到这样的场景应该怎么做呢?“君子以惩忿窒欲”,要抑制愤怒、控制私欲,也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把愤怒、私欲等多余的东西减少。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已事遄往,无咎”,“已”表示完成,“已事”是完成了什么事呢?完成了修养之事。这时就要迅速前往,前面一个卦是解卦,就是解除困惑、艰险以后要迅速前往去帮助、补益别人,所以要减损自己,这样就没有灾祸。为什么要“酌损之”,斟酌地减损自己呢?这是说要看时机和对方,对方指第四爻,因为第一爻和第四爻相应。

“尚”通“上”,要跟上面的意志相合,上面是指六四爻。初九爻是阳爻,六四爻是阴爻,刚好阴阳相应。在损卦刚开始的时候,初九爻的阳爻比喻家底比较富裕,精力比较旺盛;六四爻的阴爻比喻家底比较贫穷,精力比较不济,所以初九爻要尽快减损自己去补益六四爻。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有利于守正道,但是如果轻举妄动去出征,就会有凶险,所以不用减损自己就可以有益于别人,“弗”是“不”的意思。损卦六根爻大部分都是讲减损自己,只有九二爻和上九爻讲“弗损益之”,不用减损自己就可以帮助别人、有益于别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九二爻居中位,守持中道,是根阳爻,此时要量力而行,要公平公正、不多不少。如果这时去抢别人的东西、去征讨别人,轻举妄动,肯定有凶险,因为这只是为了增益自己。

“中以为志也”,守持中道作为自己的志向。这时不必减损自己,但要用志向和精神上的东西去补益对方——六五爻。因为第二爻和第五爻相应,它们志同道合,都是守中道的,所以九二爻不必在物质上自我减损,从精神上就可以补益六五爻。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www.xing528.com)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论语》里有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其中必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而损卦讲的“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是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就是三人出行的时候,会损失一个人;一个人出行时,就会得到朋友。

一个人出行是很好的,三个人出行的时候会遭到别人的怀疑。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第一种,三人出行要损一人,也就是剩两个人。一人出行,得到朋友,最后还是有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基础是“一”——一个人。第二种,三个人出行最后要减成一个人,还是强调一个人,然后这一个人出行的时候就会得到朋友。其实这两个角度的理解关键之处都在于“一”,这个“一”代表一心一意、一个目标、一种信念、一种理想,所以“一”非常重要。

损卦强调减少,而最少的就是一,因为零这个数字很晚才传到中国,是从阿拉伯数字里传过来的。当然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印度人崇尚零。先秦时期没有零这个数字,所以老子《道德经》强调“一”,叫“少则得,多则惑”,最少就是一,要减少到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所以只有一个目标、一个信念,我们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进而登上幸福的极高境界。

好多事情都是由于我们求多,求到最后就迷失了。“三则疑也”,“三”代表多,于是招来别人的怀疑,也就是老子说的“多则惑”,就迷惑了。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疾”是疾病,引申为身上的恶习、贪欲;“遄”是快速,初九爻也说了这个字——“遄往”,急速地前往。这句话是说改掉自己的毛病,马上就能得到喜悦,没有灾祸。这个毛病在哪里呢?毛病就在于求多。

改掉自己求多的毛病,当然是喜悦的事情。意思是一个人减掉了自己的恶习、私欲、求多的毛病后,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以我认为幸福就是极简主义,越简单、越简朴实际上就越幸福。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损卦除了六五爻,其他五条爻辞都讲了“损”,六五爻不仅没讲,反而还讲“益”。“或益之,十朋之龟”,“或”有两个意思:一是有的时候,二是有的人,这里两种解释都可以。从别人的角度来说,理解为有人为了表达敬意,送来价值二十贝的龟;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己在六五爻的时空点上要增加价值二十贝的龟。一个“朋”是两个贝,“朋”字现在写作两个“月”,实际上最早的写法是两个贝壳。“朋”和“贝”都是古代的货币单位,“十朋”是二十个贝,说明比较昂贵。“龟”是尊贵的、神圣的动物,古代崇尚占卜,主要就是用龟甲来占卜,这里是指什么呢?

如果是别人送来价值二十贝的龟,就说明自己受益了,因为益卦的下卦主要讲怎么减损自己,而上卦主要讲怎么受益,尤其是六五爻,六五爻受了谁的好处呢?九二爻直接来补益六五爻,所以六五爻受益于昂贵的灵龟,不必要推辞,是吉祥的。如果是自己增加二十贝的龟,要补益自己,也是自己要受益,为什么会受益呢?

“自上佑也”,这是来自上天的保佑。再加上龟,“龟”字带有神灵的意思,会受到神灵的保佑。为什么?因为六五爻居中位,行的是中道,而且损卦的上卦是一座山,是艮卦,艮卦代表“止”,能停止,说明是没有私欲的,应该受到奖赏。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这里又说了一次不用减损自己也能让别人受益,是没有灾祸的,守持正道,有利于继续前行。上九爻是上卦最后一爻,上卦是止,“止”说明这个人没有太多膨胀的欲望,能止住,这时不用去减损自己也会受到补益。受到谁的补益呢?六三爻。最后一爻往往是凶的,而这里却是大吉,为什么呢?因为整个大环境是减损自己,到最后就不必刻意减损自己了,这时已经获得老百姓的爱戴了。“得臣无家”,得到广大臣民的爱戴。“臣”不仅是指老百姓,还有大臣。“无家”有两种含义:第一,不限于一家一户,就是得到很多老百姓的拥戴;第二,没有自己的家,这样更好,更符合损卦的意思,减损到最后连自己的家都没有了,也就是不顾小家,顾的是天下的大家。

“大得志也”,大得民心。上九爻是阳刚之爻居最高位,所以他是君王。上九爻下面连续三根爻都是阴爻,代表老百姓,这些老百姓都居于君王的下面,是大得民心、天下归一、众归之象;并且上九爻不顾自己的小家,完全为天下的大家,肯定会受到拥戴,这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

损卦讲的减损之道表达了《易经》的核心价值观念:减损自己的私欲,有益于大众,这符合天道的公平性原则。怎么来减损呢?第一,要符合时机,不同时位的减损方式是不同的,有时要损,有时不必要损。第二,要符合人心,要损小家以益大家、损自我以益大众,这样才能获得民心和广大臣民的爱戴,也能使别人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