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快速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快速方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从大的方面来分,可分为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三种。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就属于惩罚法。具体操作上,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最后达到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快速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从大的方面来分,可分为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三种。

(一)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并通过强化巩固下来的,辅导人员可以通过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奖赏或惩罚,使其适应某一行为模式或改变某一行为模式。行为疗法常用的技术有强化法、惩罚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和模仿学习。

1.强化法

根据强化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如给予奖励、表扬、允许参加某种活动等,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教师通过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奖赏或惩罚,使其适应某一行为模式或改变某一行为模式。例如,一个学生很自卑,从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可是在一次班级演讲活动中,他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从此,他可能会逐渐自信起来,积极地参加班级的每一次演讲活动。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的方式有正强化与负强化,强化的程序有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定时、定比强化与不定时、不定比强化等,不同的强化方式与强化程序,其效果略有不同,在实施时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此外,使用的强化物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言语表扬等,教师常用代币作为强化物往往也起到较好的效果。

2.惩罚法

惩罚是为了抑制行为。根据强化原理,一个行为之后,紧接着给予一个痛苦的或厌恶的刺激,则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会降低。根据该原理,如果某学生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或现实的要求,则给予惩罚,这样该不良行为会有所收敛。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就属于惩罚法。根据斯金纳对惩罚的划分,可采用呈现性惩罚,给予不良行为者厌恶或痛苦的刺激;也可以采用移去性惩罚,剥夺他喜欢的东西或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单纯运用惩罚法效果可能不理想,将惩罚与强化相结合效果较好。如某同学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给予惩罚,当惩罚取得效果时,即该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时,要给予强化(如表扬他的进步)。

3.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运用松弛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4.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具体操作上,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最后达到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简答来说,系统脱敏法就是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可按照下列三个步骤进行:(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以及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进行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3)进行系统脱敏练习。

具体的系统脱敏练习一般又分为三个步骤进行:(1)进入放松状态。首先应选择一处安静适宜、光线柔和、气温适度的环境,然后让患者坐在舒适的座椅上,让其随着音乐的起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训练依次从手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的区别,经过这样反复长期的训练,使得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灵巧使用,任意放松程度。(2)想象脱敏训练。首先应当让患者想象着某一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并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之后反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想象感到焦虑或恐惧,那么该等级的脱敏就完成了。以此类推做下一个等级的脱敏训练。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训练中某一等级出现强烈的情绪,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到可适应时再往高等级进行。当通过全部等级时,可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转换,并继续进行脱敏训练。(3)现实训练。这是治疗最关键的地方,仍然从最低级开始至最高级,逐级放松、脱敏训练,以不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为止。为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可每周在治疗指导后对同级自行强化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为宜。

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1)考试当天走出家门;(2)离学校还有100米;(3)离校还有50米;(4)离校还有10米;(5)跨进校门;(6)进入走廊;(7)走进教室;(8)入座;(9)考试铃响;(10)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里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弛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

系统脱敏法比较适用于焦虑症恐惧症的治疗。

5.模仿学习

个体可以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这可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学习新行为。模仿学习通常采用看电影、电视、录像,或听录音,以及有治疗者的示范的方法。比如,害怕与异性交往的学生,可以引导他看男女生交往的录像,或老师做出示范,之后再进行讨论:在与异性交往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更好,接下来学生自己参与行动。

(二)认知疗法

1.认知疗法的实质(www.xing528.com)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方法。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认知疗法主要着眼于来访者的认知问题,企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其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它不仅重视异常行为的改变,还重视来访者认知和态度的改变,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2.认知疗法的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在此过程中,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在此过程中,要使病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要让病人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如可使病人先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境,或在一定条件下让病人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病人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如在练习过程中,让病人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

3.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思维。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已构成了来访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来访者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首先要帮助来访者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咨询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所谓认知性错误即来访者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咨询师应听取并记录来访者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真实性检验就是将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如果来访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咨询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当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时,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对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多数来访者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让接受咨询的来访者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

4.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辅导法(简称RE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理斯创立的,属于认知疗法的一种。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的的一种认知心理辅导法。ABC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代表发生的与己有关的事件,是一种事实。B代表信念,指个人对事件的看法。C代表事件的情绪反应后果。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举例来说,中考失败的学生容易得上抑郁症。按照艾理斯的解释,学生对中考所持有的信念,或对自己中考失败后果的认知解释,才是引起情绪抑郁而心理异常的真正原因。学生在中考失败后,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如果学生认为中考失败了自己就没有前途,对不起家长和老师,就会因自责而极度痛苦;反之,如果学生认为仅凭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良,况且人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很多,就不会产生过多的自责,也就形不成抑郁症。辅导老师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信念,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

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导方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成功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并非由咨询师单向负责“处方”以“治疗”当事人的“心病”,而是借心理辅导的过程,协助当事人澄清白己的观念,修正前进方向,重定生活目标,在后继的人生旅途上,从生活实践中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只有继续不断自我成长的人,才会有趋于自我实现人生境界的可能。

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强调当事人自己对找出更好地应付现实生活的途径负有责任和能力,只有他自己才能找到什么是更适当的行为,教师应设身处地去理解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和愿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事人的自我观念和对世界的观念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互信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有可能实现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