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篮球防守:心理训练的应用

篮球防守:心理训练的应用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心理训练在篮球防守中运用需注意的问题人们对篮球比赛制胜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由于心理训练水平的较低而吃亏的情况屡见不鲜。殊不知正是这种忽视,容易导致运动员在高水平的激烈竞赛中表现出心理障碍、心理失常等,这些都是未进行或未重视心理训练所留下的隐患。

篮球防守:心理训练的应用

(一)赛前、赛中的防守心理训练

1.赛前的防守心理训练

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技术和战术准备充分,知己知彼,认识统一,运动员在赛前的体力、技术和战术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变化的是以情绪变化为主的不同心理状态。而造成赛前不同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有对竞赛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和对成功的渴望与失败的恐惧。它主要包括:

(1)最佳竞技状态。这是理想的赛前积极应战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竞赛跃跃欲试,斗志昂扬,注意力集中和有适度的兴奋性等。(2)赛前的焦虑状态。具体表现为在赛前一段时间生理反应失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出虚汗,四肢发凉等。(3)赛前抑郁状态。这是一种“比赛淡漠心理状态”,表现为对竞赛态度消极,没有欲望,打不起精神,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产生怀疑等。(4)虚假自信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于口硬心虚,虚假自信心,实质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心理上的一种恐惧症的反映。

对此,教练员要善于引导教育,端正比赛态度,正确摆正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经常对球员做思想教育工作,不论是什么样的比赛都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作风,要有足够的信心,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要使球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的,激发他们积极参加比赛的强烈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自觉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正确对待每一次比赛。赛前要广泛收集对手的情况、竞赛的地点、时间、场地器材等情况,对对手进行正确的估量,知己知彼,做好赛前的心理准备。

2.赛中的防守心理训练

篮球比赛中,必须要求运动员有不断完善运动技术的愿望,对比赛中发生的情况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篮球比赛的活动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中,要敏锐地观察判断情况,果断做出决定与对手抗衡,这时理性和情感占首要地位,也决定了专项心理训练的内容。意志品质对篮球运动员来讲尤其重要,意志是意识中的一个积极方面,它与理智和情感相统一,在困难的情况下调节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运动员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的目的性、主动性、自制性、坚毅性等,这些品质很难进行直接评价,在各个竞技项目中的作用,也是难以区分的。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发展的要求很高,这样才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比赛中的地位和取得运动成绩的社会价值,从而更好地创造性地对待训练任务。

赛场情况千变万化,球员的心理状态也随比赛性质、任务和战局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一个职业化篮球俱乐部球队的整体训练水平固然是比赛中取得优势的基础,但其良好的心理训练状态,则是临场技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在篮球比赛中,强弱的转化往往是由某些心理因素干扰作为突破口的,往往强队败给弱队常是由于心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形成的。因此,教练员要善于在赛前与赛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的调整工作,克服各种非正常情绪,对与比赛有关的情况要充分估计,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冷静对待。既要鼓励运动员轻装上阵,放下包袱迎接比赛,又要估计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增强运动员的信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比赛中去。

在比赛中,球员经常会受种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心理活动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比分处于落后或比分接近的情况下执行罚球,临场比赛气氛的变化,对手的情况和观众的情绪等,都可能会给球员的心理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球员掌握心理适应调节的方法。例如,让临场紧张的球员或年轻的新队员先看一段比赛,教练员从旁启示,分析场上情况,同时交代上场后的任务,做好心理适应准备再让他们上场比赛,若不能正常发挥,再替换下来,继续观察比赛,使之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怎样进行比赛,然后再上场参加比赛。即使比赛经验丰富的队员,有时也会因观众情绪或临场气氛的变化而产生异常心理。常采用的措施是替换下来,让他观察比赛,冷静头脑,待心理适应后再继续上场参赛。(www.xing528.com)

球员如果临场感到紧张、怯弱或者想到对手强大而感到害怕时,应该让球员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以前某次成功的比赛,想一想自己在获得成功时技战术发挥得得心应手的情况。对于性格急躁、求胜心切的球员,适当要求他们在比赛中时刻暗示自己要大胆、果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教练也应多予鼓励,切不可在场外乱喊大叫。

(二)心理训练在篮球防守中运用需注意的问题

人们对篮球比赛制胜规律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从开始注重身体,发展到注重技术、战术的训练。到今天,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在高水平的对抗过程中,参赛运动员之间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差距甚小,竞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心理优势。心理水平的发挥是竞赛取胜的重要因素。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由于心理训练水平的较低而吃亏的情况屡见不鲜。

1.在理论认识上重视防守心理训练的作用

篮球防守心理训练的理论误区表现为对心理训练的狭隘理解,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尽管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自己也承认:心理因素对竞赛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但他们对心理训练的认识仍处在感性阶段。一些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心理因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不能改变它们,通过一段时间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殊不知正是这种忽视,容易导致运动员在高水平的激烈竞赛中表现出心理障碍、心理失常等,这些都是未进行或未重视心理训练所留下的隐患。还有一些教练员认为自己的队员没有心理问题,因此就不需要进行心理训练。而一旦队员表现不好,就武断地归因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差”。时间一长,本来没有心理问题的运动员也因此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在理论上重视防守的心理训练,以心理促生理(体、技、战),更有效地发挥训练效果。

2.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加强防守的心理训练

也有一些教练员采用过一些方法,对运动员进行防守心理训练,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多数教练员还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组织心理训练,表现为缺乏系统性。还有些教练员在心理训练方面做了一点努力就想获得好的效果,或尝试了几次心理训练课就放弃了,因为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就开始怀疑心理训练的作用。殊不知,心理能力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良好的心理技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才能形成。实际上另一个理论误区是,把心理训练独立于身体和技、战术训练之外。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有些教练员机械地安排单独的时间对运动员进行防守心理训练,虽然体现了对防守心理训练的重视,但是训练的效果不佳。事实上,心理训练与体能及技、战术训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心理训练必须结合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进行,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应全面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