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芬教育交流·浦东论坛:信任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

中芬教育交流·浦东论坛:信任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芬兰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对教师的信任,而信任是芬兰教师得以维持较高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法宝。在芬兰,国家一直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而教师则是最受欢迎的职业。芬兰教师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尊严就是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最佳保障。

中芬教育交流·浦东论坛:信任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

芬兰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对教师的信任,而信任是芬兰教师得以维持较高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法宝。社会信任学校,家长信任老师,所以芬兰老师们每学期都会给每一位学生出具一份详细的报告,并且与家长组织至少一次会谈。校长信任教师,与教师共同决策,商议学校发展大计。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也信任老师,许多教师会和学生共同制定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机制,如果学生的期末作业非常出色,他们甚至可以获得免考的机会。教师之间也相互信任,学科内、跨学科,甚至跨校的合作都十分融洽。

1.信任与赋权是教师发展的基础

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高而且备受社会尊敬。芬兰人一直认为教师是一份极具威望的工作,如同医生、律师经济学家一样,但不是因为物质利益、职业前途或者奖励,而是因为教师职业本身的道德意义。传承国家与社会的文化、价值与期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打造芬兰社会富庶前景的关键角色。

在这个充满信任的国度里,处处真正体现出“尊师重教”的传统。在芬兰,国家一直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收入6%),而教师则是最受欢迎的职业。芬兰教师选自于最优秀的毕业生,并基本拥有硕士学位。教师被给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教材、制定计划,这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忱和创造力

链接5-1

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是教师工作的最佳保障

在纽蓝麦琪学校,不同年龄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各不相同:低年级约5小时,中高年级约7小时。芬兰法律规定,六年级之前,不能以等级和分数来评判学生。学生没有统一测试,学校也就没有对教师教学质量的量化成绩考核指标,学校完全赋权教师保障其教学质量。(www.xing528.com)

芬兰教师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尊严就是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最佳保障。在芬兰,想成为老师,首要条件便是硕士学历。学生高中毕业申请报读师范时,除提供在校成绩单,还须通过层层面试,被确认有教学热忱与创新思维,才能进入师范院校的大门。此类学校的全国录取率仅有10%,所以只有精英才能当教师。而师范学院的教学和实训,进一步将这些“未来教师”打造成几乎个个拥有研究、教学与思考多轨能力的多面手。入职后,所有教师都要接受如何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专业培训,学会根据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工作中,学校用不着经常开会布置工作。校长说,即使开会,一般超过半小时的会议每学期才2次,平时就是15分钟的交流,教师无须写心得体会。我们很羡慕纽蓝麦琪学校教师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

2.基于实践的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活力

芬兰教师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这为芬兰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内驱力,因为自主权越多,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空间就越大,教师就必须不断积极地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一个研究者的工作态度和方式独立、批判地进行教学改进问题的研究。在芬兰教育系统中,教师扮演了引导者、监督者、批评者、坚定信念的维护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精神使整个教育生态的学术氛围更有活力,为教育实践的行动和研究增添富有社会责任的动力。

3.启发与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的至理名言,“亲其师、信其道”,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芬兰现象。我们在羡慕、敬佩芬兰教师社会地位和敬业精神的同时,应该认真思考在面对当下日趋紧张的师生关系时,我们该如何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取信于民、取信于生。芬兰教师的地位和声誉固然和它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有关,但“打铁要靠本身硬”,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拳拳的爱心才是我们教师的立身之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