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课程环境与个性化学习:教学与学习环境关系图

数字化课程环境与个性化学习:教学与学习环境关系图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课程环境是既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依靠学生自主建构形成的资源构成课程环境的一部分,它在范围和广度上相较于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要小一些。图1-1课程环境与教学环境、学习环境的关系

数字化课程环境与个性化学习:教学与学习环境关系图

1.课程

不同的课程理论对课程具有不同的界定和理解。以夸美纽斯(J.A.Comenius)为代表的教育流派认为:课程即教材,即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以杜威(J.Dewey)为代表的教育流派认为:课程即活动,即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课程观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课程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什么,而不是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而在教育家泰勒(R.W.Tyler)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基础。

综上,我们理解的课程,既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也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的界定相对宽泛,除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显性课程外,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都应当纳入课程体系中来。

2.课程环境

课程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课程环境应当理解为影响学校课程实施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也可以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我们所要研究的课程环境,是指影响和支持学生学习课程的全部条件,这种环境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它应当包括物理学习环境、资源学习环境、技术学习环境、情感学习环境等。(www.xing528.com)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环境,与教学环境、学习环境有相通的地方,更有不同之处。从构成环境的要素来看,它们都包括一定的物理环境,如设施、时空等,也包括一定的文化心理环境,它们最终都指向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从环境形成的目的与主导作用来看,教学环境更多的是教师主导下形成,环境形成出发点首先是有利于实施有效的教学;学习环境则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环境的形成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建构的支持性条件。而课程环境是既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依靠学生自主建构形成的资源构成课程环境的一部分,它在范围和广度上相较于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要小一些。课程环境与教学环境、学习环境的关系应当如图1-1 所示。

图1-1 课程环境与教学环境、学习环境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