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课程环境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数字化课程环境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习作为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与数字化平台结合起来,拓宽了预习的时空,更加提升了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教师可以通过统计学生答题正确率,了解学生对不同“数列求和”方法的熟悉程度,以方便进一步展开课堂学习环节的设计。课前预习的题型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层次。

数字化课程环境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预习作为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与数字化平台结合起来,拓宽了预习的时空,更加提升了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自我预习和在线评价反馈,反复阅读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自主练习教师提供的习题或观看微课,以此把握知识脉络,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使后面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数字化预习的在线反馈与数据评价,发现学生的认知起点,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更加方便地调控学生学习的方向,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一)数学等理科学科的课前预习

数学等理科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教学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这些特点决定了理科学习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而与数字化结合起来,通过数字化平台布置理科预习作业、数字化评价与反馈,可以成为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提升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1.数学等理科学科的课前预习学习方式

储能中学数字化平台上的数学等理科课程预习环节大部分为“知识预习+课前检测”形式,知识预习可以通过微视频或知识PPT 等方式呈现;课前检测内容可以与传统方式相同,但通过数字化平台,学生立刻可以反馈结果,有错误的地方,可以点击习题分析的链接进一步了解解题过程。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迅速分析学生预习的效果以及学生目前的总体层次,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案例3-1]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可以利用手机微信关注校园网公众号或直接电脑登录校园网,点击微课单元库中高中数学目录—专题课程—数列章节—“数列求和”微课程,如图3-1 所示。在课前预习环节,首先观看“数列求和预习视频”(图3-2),在初步了解基本知识之后,学生继续在线做“数列求和课前测试”5 道选择题(图3-3)。教师可以通过统计学生答题正确率,了解学生对不同“数列求和”方法的熟悉程度,以方便进一步展开课堂学习环节的设计。

图3-1 “数列求和”微课程首页

图3-2 “数列求和”微课程预习视频

图3-3 “数列求和”微课程课前测试

[案例3-2] 初中数学“分式总复习”的课前预习

学生登录校园网,找到课程点击“课前预习”,首先学生可以观看“知识结构”部分(图3-4),了解课堂中即将要学习的有关内容。然后点击“预习检测”,完成3道选择题(图3-5)。每一位学生做完后,可以立刻看到结果反馈、参与人数、答题分数等,如图3-6 所示。如果做错,学生可以点击“纠错加油站”进一步了解本道题的解法,如图3-7 所示。对于教师,则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方便其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图3-4 “分式总复习”微课程知识结构

图3-5 “分式总复习”微课程预习检测

2.数学等理科学科课前预习课程的实施策略

(1)课前预习的学习形式要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使学生既能够独立完成课前预习环节,又能够形成对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初步了解自身在本部分的学习不足,激发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热情。

(2)课前预习的题型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题型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图3-6 “分式总复习”微课程预习检测结果反馈

图3-7 “分式总复习”微课程预习“纠错加油站”显示正确解法

(3)创设课前预习的情境,设计内容要科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4)要充分发挥数字化环境即时评价和反馈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准确定位

(二)语文等文科学科的课前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语文学科如此,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也是如此。尽管文科知识在理解难度上有时逊于理科,但文科更加强调知识的广博与积累,强调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是文科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文科预习与数字化平台结合起来,使原有的传统预习方法难以留下痕迹、难以评价的弊端得到弥补。同时,数字化使学生阅读的视野更加宽阔,理解更加深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也为教学提供了针对性的修正方向。

1.语文等文科学科的课前预习学习方式

储能中学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关于文科的预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常规预习,预习内容主要包括单元内容说明、每课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课文文本、课文的注释等;二是探究预习,这是学生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读,一般适用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果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发现并深入思考,那么在课堂上必定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课堂就会愈加精彩,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多。同样,在数字化平台下,学生预习的内容得到及时反馈和共享,在自己预习的同时,也可以受到其他同学的启发。

[案例3-3] 初三英语听力训练课(分层听力训练)的课前预习(常规预习)

学生通过PC 端或手机登录学校数字化平台,点击进入相关“初三英语分层听力课程”,点击“课前预习”后,教师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是“Warming up”“对话题”“短文”,如图3-8 所示,学生可以逐一进入环节学习。

图3-8 “初三英语分层听力”微课程的Warming up

其中,在“对话题”与“短文”环节,教师设置的对话、短文朗读分别有“中速”“快速”“慢速”三种不同的语速,针对内容的问题也分别是“中速”“快速”“慢速”三种速度,如图3-9 和图3-10 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语音速度,然后做之后的选择题。学生作答完毕递交之后可以立刻看到答题正确、错误情况。教师则可以得到所有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如图3-11 所示。

(www.xing528.com)

图3-9 “初三英语分层听力”微课程对话题的不同语音速度

图3-10 “初三英语分层听力”微课程短文的不同语音速度

图3-11 “初三英语分层听力”微课程学生答题反馈

[案例3-4] 初一语文作文课“化平淡为神奇——《感受亲情》作文讲评”的课前预习(探究预习)

课前学生在PC 端或手机端开展预习,学生首先可以浏览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说明(图3-12),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仔细品读的同时,可以点击教师推荐的互联网上好的文章的网址,拓展阅读。学生在阅读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后填写感想。这种方式充分彰显了学生个性化的课前自主预习和点评,如图3-13所示。

图3-12 作文课“化平淡为神奇——《感受亲情》作文讲评”教学说明

图3-13 作文课“化平淡为神奇——《感受亲情》作文讲评”自主预习和点评

2.语文等文科学科课前预习课程的实施策略

语文等学科的课前预习,重点在于启发思考,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一般而言,教材中文科的学习内容通过预习都可以粗略了解。因此,通过数字化平台完成文科知识预习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将教材知识整理呈现,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设置思考问题,通过数字化平台在线反馈提交;另一方面教师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学生对阅读后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效果的在线检测、评价等,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展文科学科课前预习,要注意加强交流的互动性以及学生思维的激发。

(三)理化生实验操作等课程的课前预习

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时间短,所以往往对理化生等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步骤讲解环节缺乏耐心,产生对操作要求了解不全面、对操作规范不太重视的现象。把实验教学的预习与数字化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等内容,或者通过专题预习作业,进行实验前的操作观察。有了数字化技术,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预习相关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前可以重复多次进行预习;如果不能一次性看完,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实现一种便捷、高效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初步实现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1.理化生实验操作等课程的课前预习学习方式

[案例3-5] 高一生物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课前预习

实验课前,学生可以通过PC 端、手机等进入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相关课程的课前预习环节进行学习,如图3-14 所示。学生主要对实验原理、试验目的和准备、实验步骤等进行预习,并通过自测题检验预习效果。

在数字化教学平台,预习环节中教师已经将实验步骤的核心内容适当地归纳总结,把一个完整规范的实验操作视频分割成四个实验步骤的片段,用一张卡通图片将实验操作的视频和文字连接到一起。一方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鲜的学习情境,吸引他们去学习,如图3-15 所示。学生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检测,反馈预习效果,如图3-16 所示。

图3-14 高一生物实验课的课前预习环节

图3-15 高一生物实验课的课前预习分割成实验步骤片段

图3-16 高一生物实验课的课前预习检测与反馈

[案例3-6] 预备年级科学课实验“水的净化”课前预习

图3-17 科学课实验“水的净化”课前预习环节

学生通过PC 端、手机等进入网络互动教学平台相关课程的课前预习环节(图3-17),首先点击微视频文件链接,观看关于水的净化的微视频文件(图3-18),然后根据视频要求完成课前实验,通过数字化平台分别记录1~10 h 水质的变化情况,同时上传水变化的照片(图3-19)。完成实验后,学生在平台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对实验过程做一定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同学的实验情况,观看同学的实验照片,并通过相互查看“感想”交流各自想法,反思自己的实验情况,对上课过程中具体实验有了基本了解(图3-20)。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图3-18 科学课实验“水的净化”课前预习视频

图3-19 科学课实验“水的净化”课前实验上传照片

图3-20 科学课实验“水的净化”课前预习发表感想

2.理化生实验操作等课程课前预习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是在清楚认识实验对象的前提下展开,即把握住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要素;二是在认真分析实验操作的重点、难点和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展开;三是实验预习的结果可以借助校园网平台迅速反馈,并以此调整和优化后续具体实验操作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